分享

别虚荣,帽子多了,脚下空的,随时都会坠落

 肃竹时空 2020-03-31

别虚荣,帽子多了,脚下空的,随时都会坠落

行业荣耀是前辈打造的,我们只能做好自己

在报社的时候,经常有朋友说他家的亲戚学的是新闻传播或者中文的,能不能到我们报社去工作,我基本上都拒绝了。去年有一个小朋友说她想学新闻传播,而且报考的院校已经选定了,当时我说如果还有别的选择的话,我倒建议选别的。
其实每一个做传媒的人,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前都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理想,在他们心中,媒体应该就是无冕之王的那种光鲜亮丽。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漫画,说别人眼中的记者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真实的样子什么样子,极强的对比感让人觉得搞笑,但也真实。

是的,我们看到的记者很有可能是在新闻现场提出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或者在作战一线枪林弹雨中隐藏着拍摄照片,或者写出一些有深度的新闻,或者爆出一些惊人内幕。这些是存在的,但是是极少数。我不否认在媒体中,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干出惊世骇俗的事情,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工作,做着很普通的事。媒体的光鲜亮丽,其实都是外人眼中的。
记得有一年,有一个新到单位不久的小女生,她一到单位就想拿记者证。但是媒体的记者证是很难办的,需要有从业资格证,还要层层报批,而且每个媒体的持有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有很多大的媒体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证。因为各种规定限制,她们这些新来不到一年的能拿证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在一次放小长假的时候,她就问什么时候能把记者证给她办下来。而她想拿到记者证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回家的时候给父母看,说自己是个记者了,在他们心中,当记者是一个非常荣耀的事情。
而在我心中这个是头衔仿佛没有那么神圣,记得刚入行不久的时候,有一天某报的两个记者找我聊天,说他们在该报已经呆了两三年了,都没有记者证,我当时有点纳闷,说有那么难吗?我随手拿出我的证。他们拿过一看,非常惊讶地说我这是署证,后来才知道署证的意义非常重大,而那个不被我重视的记者证就被那两个记者偷偷拿走了。

但后来我也知道,其实这个证的意义可大可小,主要看你怎么使用。比如我外出采访基本上就没有出示过证件,因为我就不需要用这些证件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有一些人的采访或者行为,他们会主动亮证件,证明自己是做什么的,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不太正常的操作。还有一些纯粹是为了保护自己。
而对于用这种头衔来炫耀的,其实只是一种虚荣,与工作没有关系,当只看到媒体记者头上那种光环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失去了从事这一行的真正价值。这样的思想对于任何行业都是一样,不要以为你从事的职业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也不要以为你的职业会给你带来什么荣耀,那些荣耀都是前辈们打造出来的,而你需要去努力做到最好,继承和发扬前辈的精神。

出于自己对媒体的了解,我的长篇小说《媒戒》中的记者,会和《城客》系列中的记者不太一样,也许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媒体形象。也想说一点,不管你在什么领域,都只是一种工作,如果踏踏实实地去工作了,不管结果如何,你都会心安理得,坦然接受。如果你只是为了一点光环、一种荣耀、一种虚荣而去,即便是你头上顶着各种头衔,你的脚下是空的,随时都会坠落。如果是别有用心,不择手段,必将覆灭。
静心简语2020.3.26.8:02于汉中(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想堕落,总会找出很多理由;要高洁,只要去做就够了
站的角度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也不同,经历多了,自然会平淡
兰因絮果,乾隆又怎知如懿心中的痛
我们的担当,也许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能说,我做过了
所谓的感同身受或知音,都只是彼此相同的彷徨和向往
最大的贫穷是内心的贫穷,要不断提升自己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我们是否还在努力
适应别人不是讨好别人,能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风掠过脸颊,在我们的心中种下落花纷飞的诗句
春风凉成一幕轻纱,笼罩在眉头,变成了一声叹息
我想用一夜的风雨,为你守护爱的无题
春天被写进思念,于是每一句诗,都染上了春色
数十年磨砺,你还在梦中,唤回当初的思绪
奔波的日子,将牵挂挂在眉头,每一次远眺,总能望见故乡
花前流连,关于花的话题,绕成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被大山铭记了数十年


策划、创作、编辑:肃竹、静心简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