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接触商业 “疫”外走红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3-31

     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疫情突如其来,让无接触商业成为新晋“网红”。

通过手机、电脑等数字终端,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买菜、学习、看病、买房、健身,享受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验。曾经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经过数字化处理,为众多商业领域找到了延展空间。

当无接触商业“疫”外走红,权宜之计如何转化为拉动经济的持久动力?

情景:多元化的线上体验

“买东西只需手机一点,就能送货上门,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庐山春天的熊女士,多年来习惯于去菜市场买菜,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上下单已成为她买菜、购物的新方式。3月28日下午,她在天虹微信小程序上一键下单:3斤胡萝卜、4斤新兰花、2斤瘦肉、一提卷纸。不到半小时,超市的工作人员便将商品送到了她家门口。

与此同时,与她家一街之隔的刘宇家中,一场特殊的早教课正在进行。“家长们让宝宝坐在枕头上,伴随音乐,左右摇摆。”手机屏幕里,早教机构“金宝贝”的老师坐在教室里,用道具向家长们演示。刘宇和丈夫按照老师指示,陪孩子互动、游戏,这些画面也通过手机传输至老师的设备终端,以便后者随时指导。

从上海返乡过年的韩一婷,体验了一回“线上看房”。打开美的梧桐庄园置业顾问发来的VR视频,一个360°全景样板间呈现眼前。客厅、餐厅、卧室、阳台,想看哪里点哪里。置业顾问告诉她,如果担心疫情影响,可进行“线上认购”,在线选择心仪房屋,并签署认购书。

“云看病”解决了不少人在特殊时期是否要上医院的困扰。春节期间,罗敏一岁的宝宝高烧不退,究竟要不要去医院,一家人左右为难。最终在互联网平台“好大夫在线”医生的建议下,罗敏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认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经住院治疗,孩子已经康复。

分析:用户习惯从无到有

疫情时期,人们对于安全的空前关注,让无接触商业成为刚需。上述种种场景,皆为这一商业模式在不同领域的直观展现。

其实,“无接触商业”的概念早已有之。近年来,商超线上线下联动、无人快递柜等项目成为实体商业创新的方向,而互联网诊疗、线上教育等模式也初具雏形。但彼时的它们更多是着眼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探索。

业内人士认为,居家隔离的硬性规定,联防联控的各项举措,催生大量‘无接触’的需求,令这一商业模式开始爆红,并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以互联网医疗为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患者对在线诊疗缺乏信任。”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曾向媒体估测,因医疗本身的特殊性,有大约40%的诊疗需要线下进行,也即有60%的问诊可以通过线上实现。此次疫情助推人们形成在线问诊的用户习惯。

株洲天虹营销部分部经理熊丹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公司致力于搭建包含多业态的线上线下购物系统,向客户推广购物APP和小程序等线上工具,而这一努力在疫情期间得到最大转换——2月,株洲天虹线上销量占总销售额的近6成。许多传统消费者真正意识到线上下单、送货到家的便捷,并将这一意愿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流量。

预判:“宅经济”的细化延伸

疫情后,无接触商业能否转化为持续动力?

“无接触商业的实质,是当下‘宅经济’的细化延伸。”长期从事商业消费领域研究的杨淑华认为,它符合当代人的生活消费大潮,是今后商业走势之一。

熊丹表示,作为连锁大型商超,天虹将进一步提升线上服务,加强技术和物流效率,不断优化天虹到家的消费者体验,“但作为实体商场,我们也会注意线上线下的消费比例。”

美的置业华中区域湘中公司策划负责人黄珊则表示,线上看房、售房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营销中心的人力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会进一步加大线上看房力度,借助全景VR看房等手段,全面展示楼盘的区位、配套、绿化、户型等。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无接触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细节亟需完善提升。例如,一些APP技术有待提升,消费者使用感受不高;部分在线教育企业的技术和师资跟不上流量的井喷;在线医疗的政策尚未完全放开,行业有待进一步规范。

“无论如何,抓住机遇,将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化作发展壮大的持久动力,无接触商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杨淑华评价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