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西凉军中流寇出身,护送献帝东归,终亡于刘备之手

 四地闲夫 2020-03-31

提起刘备就不得不联想起“仁义之君”这个词,深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刘皇叔在任何境况下都以仁为本。无论是刚登场的黄巾之乱,还是后面的携民渡江,甚至到白帝城托孤时刻没有忘记信任他民众。当然在历史上刘备也算是一位仁君,据《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刘备担任平原令期间刘备与普通百姓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完全没有什么架子。以至于当时准备刺杀刘备的刺客受到礼遇,不忍将其杀害并以实告之。不过不是任何人都能让刘备如此宽容的,杨奉就是这样一个人撞到刘备的枪口上。

他是西凉军中流寇出身,护送献帝东归,终亡于刘备之手

“仁君”刘备也有愤怒的一面

流亡悍徒

杨奉,生字不详,东汉末年将领。汉末群雄并起也造就无数英雄,诸如耳熟能详关羽、张飞等人。但相较于他人,杨奉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匪患出身。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因无法忍受官吏剥削,走投无路的百姓在张角的号令下揭竿而起,史称“黄巾之乱”。这事让远在洛阳的汉灵帝大为震惊,于是派遣各路大军讨伐黄巾乱军。后虽平定战乱,其余部四处逃窜以图再起,但灵帝却不知悔改继续做着他那太平美梦。终于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原黄巾余部郭太在白波谷起兵(一说为郭大),史称“白波军”。仅仅不到数月这支叛军就壮大到十万余人与南匈奴于夫罗联合大乱并州。而此时的大汉王朝可谓是打的火热,外戚和宦官之间为了争权早已无暇顾及这些乱军,次年董卓入京就更加无暇他们。以至于让叛军挺近河东威胁洛阳,这也迫使刚刚大权在握的董太师抽出女婿牛辅去(董卓入京时所带的西凉军是极少的,故可以推断是董卓迫不得已),结果是牛辅大败而归。正当董太师准备集中精力剿灭这群叛军之时,关东诸联军不老实。就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起兵反董,这就是耳熟能详的“十八路诸侯反董卓”(实际上并没有十八路诸侯)。董太师陷入两难的境地,前有关东联军步步紧逼,后有白波军随时随地截断退路,更不用说朝中看不惯自己人,干脆当机立断一把火烧了洛阳迁都长安以求自保,留下牛辅等亲信屯守要道防止入侵关中。白波军也达到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根据《后汉书 献帝纪》以及《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白波军一路打到东郡,但这却让白波军成了众矢之敌。朝廷派遣赵谦去镇压白波军(《后汉书 赵谦传》记载:“转为前将军,遣击白波贼,有功,封郫侯。”),曹操则是出兵东郡与白波黑山军(黑山军为另一支农民起义军)交战。不久其首领郭太去世对这支义军来说是雪上加霜,不得以只能退出中原回并州修整。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杨奉却选择投奔李傕账下让自己成为正规军,但却让杨奉陷入是非漩涡中。

他是西凉军中流寇出身,护送献帝东归,终亡于刘备之手

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在东汉末年出处却是很有必要

护帝东归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注定是陨落和崛起的交界点,纵横朝野五年之久的董太师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被部将吕布所诛。彼时曹操进军兖州取得重要根据地从而开启崛起之路。原以为盼来黎明的大汉王朝不曾想掉入一个无底洞之中,先是司徒王允巧除董太师,在那之后王司徒就开始居功自傲在对西凉军问题上摇摆不定,让西凉军感到人人自危。最终李傕、郭汜等人采用贾诩妙计反攻长安诛杀王允等人。形成了李、郭、樊、张四人把持朝政的局面。后西凉军发生内讧,樊稠因与马腾、韩遂旧交之故引来李傕猜忌将其除去,郭、李二人互看对方不顺眼大打出手。与轻取樊稠不同,与郭汜交战让李傕吃了个大亏,据《后汉书 董卓传》记载李傕在交战中耳朵被弓箭射穿。情况紧急就命刚刚来投的杨奉前来救援,化险为夷。这一战不仅让郭、李二人的矛盾公诸于世,也让双方手下都清楚他们几斤几两。杨奉与宋果等人密谋除掉李傕以求平和(从当时情况来看这些人与李傕是积怨许久,比如宋果,他的老师是汉末名士郭太,深受老师的影响自己所到之地都推行教化看不惯李傕这种野蛮方式)。不料事情败露就直接起兵反傕,不过李傕却忙着跟郭汜交战无暇顾及,这些人后来成了献帝东归的主要力量。这次反叛对李傕打击是相当巨大,事后李傕只能拉拢贾诩为宣义将军来帮助自己。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三月安西将军杨定害怕李傕谋害自己,就打算和郭汜一起劫驾汉献帝。李傕抢先一步将献帝劫入营,郭汜则将百官扣留双方剑拔弩张。后张济出面协调双方和解,答应天子前往他处(双方打的热闹也顾不上天子和百官,张济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希望天子到自己处),由张济、郭汜、杨奉、董承等人护帝东归。到十月,郭汜就不干了想劫献帝到自己的地盘郿县命部将伍习夜烧学舍来个下马威,幸得杨奉和杨定率军击退郭汜逃过一劫。这一劫不仅没让护卫军团结开始互相猜忌,进至化阴县时杨定就诬陷驻军将军段煨谋反,准备夺取化阴自立。这让正愁师出无名的郭、李二人找到合适的借口引兵前劫架天子,张济因与杨、董不合干脆跟着李、郭二人劫驾。《后汉书 董卓传》记载:“承、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辎重,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汉献帝则在护卫军的保护下露宿在田野之中。在穷途末路之际,杨奉想起那帮河东郡老哥们,这无疑对汉献帝以及百官来说是雪中送炭,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些人就是“天兵天将”。于是就和董承商议一面与敌军假装议和,另一面则有杨奉以朝廷的名义前往招安。自郭太死后白波军就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东郡惨败让他们元气大伤剩下的这帮人也不知道何去何从,这次招安对他们来说就是拨云见日。招安之后韩暹等合军成数千骑兵前来支援,斩首数千以保献帝东进。随后河内太守张杨加入护军,才让局势缓和。可以说天子东归的道路上杨奉尽心尽力,数次救献帝与危难中。但随着各方势力加入原本细微的矛盾也被无限的放大。

他是西凉军中流寇出身,护送献帝东归,终亡于刘备之手

西凉军也好,黄巾军也罢甚至后面的袁绍军也一样,主心骨没了就开始散架

穷途末路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历尽千辛的汉献帝终于回到向往已久的故都洛阳。不过早在入京之前不和谐的声音就已浮现。董承、韩暹因西凉军和白波军的旧怨开始相互攻击。不得以董承跑到张杨处以求自保,张杨则让董承去修缮破乱不堪的宫殿。后献帝入京,杨奉和张杨屯守洛阳,董承、韩暹守卫皇宫(这可能是张杨和杨奉之间的妥协的结果,当时四人虽有缝隙却分为两大阵营,这其中董承和张杨较为亲近,杨、韩二人则因白波军之故也有共同话题)。八月,因功封赏拜韩暹为大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等。其中张杨回到河内领地离开洛阳这块是非之地,军势最大的杨奉则兵囤梁县护卫洛阳。朝野上下则有韩、董两人把持,但如此分配却没有平息几方矛盾。韩暹因护驾之功开始飞扬跋扈,目中无人。这引起董承担忧秘召兖州牧曹操入京勤王。这也正合曹操的意,早在韩、董内讧期间曹操就听取谋士董昭的建议,认为杨奉是这四人中军势最大但缺少外援,董昭则以曹操的名义客客气气的向杨奉吹捧一顿表达合作的诚意。杨奉收信之后则相当高兴,对手下说:“兖州的军队有兵有粮,国家应该依靠他们。”为表诚意上表朝廷推荐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曹操入京之后则上表弹劾韩暹、张杨的过失,草莽出身的韩暹哪里见过这么大的世面,害怕董承报复单骑投奔远在梁县的杨奉。出人意料的是献帝因其护驾有功赦免其罪,还让人别提此事。这也让曹操看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机会,以京城运粮不便希为由望天子鲁阳县。并派遣使者送上贵重之礼以麻痹杨奉,果不其然杨奉以为曹操信守承诺是个忠厚老实之人,就痛痛快快的答应了。但当曹操将天子移驾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之后,这让杨奉傻了眼了开始学起李、郭两人的本行劫驾。草莽出身的杨奉怎是曹操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曹操打的落花流水,投奔刚刚称帝的袁术,毕竟袁术这仲氏皇帝好歹也是一个皇帝自己则有可能成为开国元勋。袁术对这些人也是来者不拒(自己刚称帝就有人来投袁术高兴还来不及),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因韩胤送往许昌枭首之故,袁术起兵率军数万分七路进攻吕布。这其中就有杨奉等人,但杨奉却未“建功立业”,相反倒戈吕布导致桥蕤被擒,损失惨重。只可惜杨奉聪明反被聪明误,吕布也没把他当回事只好继续落草为寇于徐、扬之间扰乱百姓,弄得人心惶惶。这也让刘备这位汉室后裔感到厌恶,也就在同年吕布害怕刘备壮大,起兵攻打刘备。命杨奉割取刘备领地的麦子以充军资,最终作恶多端的杨奉被刘备所诱杀,成就了刘备仁义爱民的形象。

他是西凉军中流寇出身,护送献帝东归,终亡于刘备之手

很难想象拥有徐晃的杨奉尽然败的如此之快,另一点董承倒是学起何进又来了一次“董卓之乱”

“奉为人勇而寡虑”董昭认为杨奉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但就是这样一位草寇出身莽夫在汉末天下大乱之际护送天子东归一跃成为车骑将军。而献帝对于他的忠心可谓是感激不尽(这点从韩暹事后可以看出)。毕竟在当时天子落难之际,杨奉没有像杨定、张济那样弃他不顾而是一心一意护卫回京这也是难得可贵。但最终这位原本可以成为忠臣的将领却选择了以草寇并亡于汉室后裔的刘备之手颇有讽刺之味。如果用一次词来概括有他名字的成语来形容,那就是阳奉阴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