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手机要取消3.5mm接口?看到这个产品我懂了

 天童老僧 2020-03-31
iPhone7取消3.5mm音频接口已经是三年半之前的事,在这段足够长的时间内,消费者使用音频产品的习惯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苹果打出“取消3.5mm音频接口+推出真无线耳机”这一套组合拳,各大厂商纷纷跟进,无疑加速了变化的过程。现如今走在街上,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人在用着各种形态的蓝牙耳机。一开始还抱怨“又得买新耳机”的朋友,也逐渐被蓝牙耳机无拘无束的使用体验吸引,纷纷转用蓝牙耳机。


一方长,一方败,失去了手机这一日渐庞大的群体,有线耳机市场是否会有所收缩?其实不然。笔者通过观察市场产品和消费者习惯,发现采用有线耳机反倒成了追求更好音质和更低延时的进阶行为。毕竟蓝牙耳机再无拘无束,传输过程中的失真还是会高于有线耳机;蓝牙芯片延时再怎么低,也比不过物理传输来得迅速。而“取消3.5mm音频接口”这一行径,也是促进了音质的提升。


表面看来,取消3.5mm音频接口,对使用有线耳机的朋友是造成了不便。以往直接把耳机插上手机即可享受音乐,现在却要通过一根转接线完成。然而,音频解码放大被放在了转接线上,离开了轻薄手机的空间桎梏,意味着第三方音频厂商受到的限制将会变小,可以更好地设计解码放大部分,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音质表现。

评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声音表现为导向的转接线。得益于电子工业的发展,这些转接线采用了比起手机内使用的CODEC更好的解码放大芯片,带来更好的声音表现。某些转接线甚至还配置了转接头,加入了音效,扩充了使用场景,本次笔者体验的创新Sound Blaster G3(以下简称G3),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


对比很多把体积做得很小的解码耳放转接线,G3比很多汽车遥控钥匙还大一圈的体积,实在算得上“庞然大物”。但如果你了解过它的功能,那么可能看法就会逆转——“这么多的功能,体积竟然这么小?”




让我们一步一步来看G3的功能。首先,从上面的图我们就可以发现,G3不仅能被用在Type-C接口的移动设备上,而且还配置了一个Type-A的转接头。正是这个转接头,G3还能被用在电脑和游戏主机上,在更多场景中提升用户的听觉享受。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手机、电脑还是游戏主机上安装G3,都无需驱动,简化了使用的步骤。




更让人惊讶的是,G3拥有三种音频输出方式,分别是从底部接口可看到的Phone-Out, 光纤(包装内有配送光纤线),和看不着的蓝牙连接。同时,光纤口也可充当Line-In输入,以便将G3用作纯粹的放大器。如此多种多样的输入/输出方式,使得G3可被使用的场景再度深化。





在查看接口的同时,我们还能发现G3具备麦克风接口,这意味着G3可以被用于游戏沟通中。而在G3的侧面,我们也可以找到调节麦克风音量的按钮。创新可不是为了附庸当下游戏玩家的需求才勉强加入了这个麦克风,这里面其实有创新GameVoice Mix技术支撑,可以将游戏音效和玩家语音分开,让玩家清晰地听到队友语音。无论是手游上的《王者荣耀》,还是在游戏主机上进行测试,只要网速够,G3可以保证语音效果更加清晰立体,有在身边说的感觉。




此外,G3正面还有一颗按键,这也是为了游戏而设计的元素,英文名为“Footstep Enhancer”,中文直译就是“脚步提升”。显然,这是为FPS玩家而设的,具体效果怎么样,笔者将在下面进行介绍。



说了那么多,大家应该都很关心G3的声音表现,本文将会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介绍。其实对比它的声音表现,笔者更加希望探知它的驱动力,毕竟它可是一个跨平台使用的DAC放大一体机,而它的介绍文档里也宣称它可以驱动300欧姆阻抗的耳机。因此笔者并没有“怜香惜玉”,一上来就是250欧姆版本的拜雅DT880, 以及国产耳机里一直被誉为“难推好”的飞朵天狼星。




实际试听,笔者认为G3驱动DT880算得上是有模有样,基本的声音框架都打开了。相比之下,驱动天狼星时会觉得中低频有些含糊,分离不明显。这就证明了一个观点:驱动耳机并不只是看耳机的阻抗,还需要看耳机的灵敏度,以及单元材质和结构。当然,大多数关注G3的朋友并不会像笔者做得那么极限,G3用以驱动常见的16或32欧姆,灵敏度达到110dB以上的耳机,其实推力是匹配甚至过剩的。




另一个需要在聊听感之前需要交待的,是G3正面那颗按钮带来的“脚步提升”声效。创新在G3身上加入这个声效,显然是考虑到FPS游戏在手游和端游上的热度。为了更好地感受这个模式带来的声音变化,笔者将G3通过转接头插到PS4中。接入G3后,我们只需直接将耳机插到G3上,即可听到声音。不得不说,比起直接插手柄的耳机孔,插到G3上听到的声音效果的确好多了。




然后,笔者打开了声效明显感受到G3的高频和低频量感都被削弱,中频则是被增益。我们常说的“中频”,当中已经包含了脚步声。这样的设定,的确能放大游戏中的脚步声,带来一定的增益作用,让用户更清晰地捕获信息。配合前面提到的GameVoice Mix语音技术,可以同时保证游戏音效的突出和语音交流的效果


介绍完“脚步增强”声效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来说说G3的表现。(直接通过Phone-Out接口输出下)如果你近年有听过创新家的音频产品,会发现它们的声音风格保持了一致——直白,厚实,富有能量感。在G3身上,这样的特点也是得以保留。




明显的,这和以Zen Vision:M为代表的创新晚期随身听产品,以及Zen Xtra甚至NJB3这样的创新早期随身听产品形成了明显的风格差异,也许贯穿其中的没有变化的,就是“直白”。如果说早期随身听产品是个愣头青,晚期随身听产品是个谦谦君子,那么这个时候的随身听产品,则是一个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拥有实力底蕴的中年人。


通常,这样的中年人,会被叫一声“大叔”。需知,有涵养有实力的中年人才能被这样称呼,那些老气横秋油腻异常的,只能被叫作“师傅”。这样一对比,我们应该就能很好地理解G3了。




G3的低频密度异常扎实,但却不会量感过多,这样的组合,才是“拳拳到肉”这个对低频描述的基础。稍微遗憾的是,G3的低频下潜做得有点不足,幸好它的弹性还不错,足够演绎时下的流行乐了。


现在不少音频产品的中频都会稍微增益,以突出结像力,造成“人声贴耳”的感觉。对于这种现象,笔者倒是佩服G3的做法——并不会突出歌曲中人声的位置和结象,最多也就增添一点密度。可能G3的设计团队已经注意到其他音频品牌,甚至是音乐业界对人声的增益做法,因此不如保留相对正常的人声结象,为用户提供一个相对健康的中频作基础。


G3的高频同样延续了直白的感觉,没有过多修饰,包括声音的亮度和延伸。喜欢听弦乐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声音有点糙,但如此的高频,放在声音整体中,会让人觉得不突兀。到这,我们也可以对G3的声音下一个定论:这是一个声音底子不输不少千元级随身播放器,偏向于直白干净,声音密度不错的小型解码耳放。




在手机纷纷使用转接线来取代设计在机器上的3.5mm音频接口的时候,我们肯定没有想到。今天的转接线会带来如此出色的音质。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原本用在手机上的转接线,现在竟然可以用在电脑上,不仅拓宽了可使用设备范围,而且通过内置音效,拓宽了使用的场景。


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将会在一洋之隔的城市掀起一场风暴。“取消3.5mm接口”这个做法,带来了创新G3这样覆盖面广,使用效果好的产品,对音频市场也是一场风暴的存在。如果你对音质有较高的要求,那么不妨入手这款产品尝试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