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选粹|杏花春雨江南

 东湖主人 2020-03-31
编者寄语

中国人每每看到“江南”二字,就怦然心动,不能自已,“江南”情结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骨子里。千百年来,文人词客也一直走不出杏花春雨中的江南:想见故园春社近,杏花消息雨连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清明雨过杏花寒,红紫芳菲何限;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

“杏花、春雨、江南”这三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面是如此的清丽忧伤、柔软缠绵、烟雨迷蒙,给人以万般遐想。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着旗袍撑油纸伞穿高跟鞋的落寞女子在湿气氤氲的雨巷中嗒嗒走过,能听到一曲曲江南春雨的乐章带着杏花的芬芳悠悠响起,恍然发现,故乡已远,岁月已逝。

本文由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引出抒情话题,通过对“杏花春雨江南”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阐明了“江南是诗意、是柔情、是情结”的原因所在,语言清丽,笔调惆怅忧伤,读来不由人不心生忧伤。

披文入情

杏花*春雨*江南

诗意的题目,刹那之间牵着读者醉入烟雨迷蒙的江南。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一阳刚,一柔美,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共同体现了隐藏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之美。)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由徐悲鸿的自题联引出“杏花春雨江南”这个话题,刻画了一个“白马秋风塞上”的阳刚侠士形象,读者不禁疑问:不是要写“杏花春雨江南”吗?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画线部分说明对“杏花春雨江南”意境的喜爱已成共识。)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以画家吴冠中和李可染为例,说明“杏花春雨江南”就是我们的故乡,就是心灵的家园,就是感情的寄托;而余光中的诗则明确告诉我们:“杏花春雨江南”就是中国的代名词。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语言虽平淡,情感却异常饱满深厚),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追溯“杏花春雨江南”最早的出处,说明“江南”所蕴含的诗意、柔情和情结古往今来已经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也让读者越发心生柔软,恨不能酥倒在江南。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通过对宋代陈与义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的描绘,说明杏花和江南雨最能触动客子的思乡之情。

⑤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诗词中的江南总是美丽而忧伤的,唐代亦如此。随着作者的思绪,仿佛我们的心也逐渐柔软,也被杏花春雨诗化了。)

②~⑤自然节,通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说明了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文化领域的人们,都对“杏花春雨江南”情有独钟。为下文的阐释做铺垫。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为什么“红杏枝头春意闹”抵挡不住“江南、春雨、杏花”所营造的或缠绵美丽、或伤痛的梦境的侵袭?因为思乡之情,对逝去光阴的伤感之情从未离我们远去。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点明主旨:“杏花春雨江南”指一种传统的诗意的生活。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实际上是对诗意生活的一种追求。

⑧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升华主旨: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希望过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的诗意生活的向往、怀恋之情,流露出对这种生活即将消逝的留恋、遗憾、惋惜之情。

作者:王清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