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嘎尔尼访华,真是因为乾隆的傲慢而被拒?深度剖析失败原因

 山家往事 2020-03-31

1793年6月,马葛尔尼一行从交趾北上,他们携带了天文仪器、纺织用品、车船模型等这些代表当时大英帝国最先进科技的产品,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访问大清。

可是,进展很不顺利,在是否“叩拜”这个礼仪上,双方争执了很久。虽说依然展开了会谈,但整个过程明显不是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再加上语言沟通不是很顺利,最终,乾隆勒令马葛尔尼在10月7日离京。

timg734.jpg马葛尔尼后来就此次访华写了一本书,他在里面有这样的记录:

......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准确的说反而倒退了......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

后来这段话广而告之,被国内人大量的引用,加上前面的磕头礼仪,成功的把乾隆钉在了傲慢、愚昧的耻辱柱上。

那么,发生于1793年的马葛尔尼使华事件,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马葛尔尼的傲慢

在王朝时代,臣子对皇帝的礼仪是:双膝跪地,俯下上身,额头触地,连续磕头三次,这叫三拜,然后站起来,再次重复上述动作三次,是为九叩。

这套流程适用于清朝所有的臣子及藩属国朝贡使节,它并不是单独针对马葛尔尼或者欧洲诸国,更不是清朝独自搞出来的一套仪式。

另外,就当时情况而言,是英吉利过来寻求建交,而不是清朝求着英吉利,所谓入乡随俗,自然应该按照清朝的规矩来进行。

因此,就“磕头”而言,并不能说明乾隆傲慢。

到了1816年,英国以阿美士德为团长,再次率团访华,依然遇到了磕头的问题。嘉庆帝可不像乾隆那么好说话,既然不遵守我的规矩,那还见什么?直接将他赶出了京城。

转年,阿美士德打败拿破仑,将他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两人闲谈中,阿美士德说起了英国这两次访华遭遇。

timg735.jpg拿破仑在弄明白事情经过并阅完文字材料后,对阿美士德说,你们这样做显然是不地道的,要知道,你们的身份仅仅是个使节而已,虽然代表君主,但不等同于君主,而且你将要会见的任何一位君主都不会把你们当作是对方的君主,所以你只能是臣子身份。作为一个外交官,当然要按照所在国的习俗礼节行事,你把你们英国的那套礼节强加到中国,这样显然是不对的,所以你被赶出来纯粹是咎由自取。

或许是拿破仑觉得意思表达得还不够深刻,他又补充了一句:

如果英国的习俗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吻他的屁股,是否也要中国皇帝脱裤子呢?

那么,马葛尔尼为何如此傲慢呢?

1763年英国公开自称为“日不落帝国”,176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得社会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其国势日隆,这种状态下的国民必是自信爆棚。当年,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不就是借助大唐盛威吗?

他身上携带的那封乔治三世写给乾隆的信更直白的证实了这点。

乔治三世在信中写道:

......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但在取得胜利之后,英王陛下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予同享和平的幸福。除了在一切方面超越前代增进自己臣民的繁荣幸福外,陛下也曾几次派遣本国最优秀学者组织远航旅行,作地理上的发现与探讨......

timg736.jpg乔治三世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白,虽然你“统驭万国”,哥儿们同样“抚育四夷”,反正打败天下无敌手了。

所以,这样的国势成为马葛尔尼的坚强后盾,我凭什么“屈从”于你呢?

二、乾隆对西欧愚昧?

在展示光学仪器的时候,不知和珅从哪弄了个烟斗来,一个太监成功的用这枚凸透镜给他点着了烟叶,搞得满堂大臣哄笑不已。

马戛尔尼后来邀请福康安观看他带来的火器,福康安却回应道,“看亦可,不看亦可”。

后来,他把那辆装有弹簧减震的马车拉了出来,心想,这么奢华享受的东西,乾隆肯定喜欢,在了解到车夫坐在前面后,便无人问津了,据说,最后他们走的时候把那车送给了和珅。

这样看来,乾隆确实很“无知”了吧。

其实早在1622年的时候,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就将西方望远镜带到了中国,那些钟表及一些机械,乾隆库房里确实有一些类似的,难怪他说“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再举个例子,在回程的路上,马葛尔尼用火柴给两广总督长麟点烟,这让总督大人觉得这个玩意儿甚是新奇。

其实,早在6世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明了这东西,当时叫做“引火奴”。北宋初年,一位名叫陶谷的人,在《清异录》中,就记载有此事:

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批杉染硫黄,遇火即焰,呼为“引火奴”。

那么,乾隆对西方了解多少呢?

timg737.jpg在法国蒋友仁的帮助下,乾隆知道英吉利国、法兰西、西班牙、荷兰、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名字,他知道俄罗斯的军队有法国人,知道欧洲战胜者不杀战俘,知道欧洲已经开展了海外殖民的军事行为,知道殖民地与本土是如何运作、管理的,知道欧洲诸国是如何继承王位的,知道欧洲政体有君主制,有共和制,知道欧洲有几种语言及其应用范围,知道俄罗斯在科学和艺术方面取得进步的原因,他甚至还知道牛顿。

三、马葛尔尼的使命是什么?

有一个细节需要说明一下,虽然马葛尔尼使华属于国家层面的外交活动,但是,英国政府却没有为此花一文钱,整个过程所耗费用的资助方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timg740.jpg最开始的时候,它从事单一的商业活动,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它开始垄断各种贸易、参与殖民掠夺,到了后来,它已经演变成英国海外殖民活动的抓手。

在中国,它最有名的业务,就是和鸦片有关!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最早禁烟的却不是他。

无论是西班牙也好,英国也罢,他们掀起了殖民世界的狂潮,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即使发现再多的银矿,这些殖民者最后发现,中国人用茶叶、丝绸、瓷器这些手工制品“轻而易举”的就把白银赚走了,玩到后期,大清握有全球白银的七成以上。

于是,这些殖民者想到了鸦片。

清朝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官府开始了禁烟运动。

雍正七年(1729),朝廷颁布了一道禁烟令:

兴贩鸦片烟者, 照收买违禁货物例,枷号一个月,发边卫充军;若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绞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户、 地保、邻佑人等,俱杖一百,徒三年。如兵役人等借端需索计赃,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汛口地方文武各官,并不行监察之海关监督,均交部严加议处。

此令不可谓不严,到了1796年,嘉庆帝刚继位就颁布谕旨“停止对鸦片征税,禁止鸦片进口。”

timg738.jpg在此禁令下,鸦片走私依然相当猖獗:

1767年输入鸦片超过1000箱;

1786年突破2000箱;

1790年已经远超4000箱了。

看到这,就明白为什么东印度公司资助马葛尔尼北上使华了吧?当时印度及东南亚一带的市场已经趋近饱和,他们要打开一片新天地,这才是马葛尔尼的经济使命!

另外,在马葛尔尼出发前,内务部长敦达斯给了他如下几项任务:

1.开辟新的贸易港口。
2.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3.废除广州在贸易中滥用权力的现象。
4.在北京设置货栈,允许英国人经商。
5.要求在北京派常驻使节。
6.在中国走走看看,探查情报。

概括起来就是增加通商口岸、设立外交使馆区、获取租借,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签署的《南京条约》就是这几项!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马葛尔尼对乾隆还是甜言蜜语的恭维,直到9月8日,他才向清朝代表和珅交代此次使华的目的。

或许是因为中间翻译的问题,到了9月21日清朝才完全搞明白马葛尔尼的意图,10月3日,马葛尔尼以外交辞令给乾隆写了一封《大不列颠国王请求中国皇帝陛下积极考虑他的特使

提出的要求》的函件。

timg739.jpg乾隆本来还准备让他们在京多待两天的,看完那封信后龙颜大怒,当即下旨,令他们务必在10月7日前离京!

四、清朝应对之策是什么?

面对这几项要求,乾隆是如何回应的呢?

在设置使节这个问题上,马葛尔尼说的比较委婉,以照顾生意、学习教化为说辞。

乾隆说,你们做生意的地方远在广州,在北京设置这种机构,“岂能照料”?

另外,大清礼法、风俗等与你们英吉利“迥不相同”,即使是留人常驻京城,你们又如何效法呢?再说了,以前西洋过来的留京人员,都是“惟有情愿来京当差者”,就是那样的人,也有个前提:“遵用天朝服饰”且“永远不准回国”,这些你们都做不到,而且“异言异服”,成何体统?

为此,乾隆还举了一个涉及两国贸易争端的例子。

有个叫吴昭平的广东商人,拖欠你们货款,大清已经由官库先行代为清还,并将吴昭平“重治其罪”,所以,“留人在京,距澳门贸易处所几及万里,伊亦何能照料耶”?

关于租借地,乾隆只说了一句话:

尺土倶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乾隆又考虑到乔治三世被拒绝后,或许会“不遂所欲,心怀觖望,恃其险远,藉词生事......或于岙门小有滋扰”,广东方面应该采取措施,“使其各安生业,不致为所勾结”。

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乾隆在两方面采取了措施。

1、整饬军备

乾隆考虑到“该国如此非分干求,究恐其心怀叵测”,因此“各省海疆,最关紧要”。对于存在的“巡哨疎懈,营伍废弛”现象,“必须振作改观”。

timg729.jpg在马葛尔尼回程时,乾隆特意安排他们走京杭大运河,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这是大清最为富庶的经济带;第二,在沿线几个重要节点城市,举办军事演习,以达到“有所畏忌,弭患未萌”的目的。

关于海防整备,乾隆进一步做出部署,要求沿海省份加强巡守,尤其是一些无人居住的小岛更要加强戒备,防止夷人占据。

若是夷人诈称过来做生意怎么办?“断不可令其登岸”,如若强行闯关,“不妨慑以兵威”,

就连台湾海峡,乾隆都考虑到了,“福建台湾洋面,又系自浙至粤海道。亦应一体防范”。

2、整饬市场

马葛尔尼提出,我们是大清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能否降低关税?清廷认为,应当“照例公平抽收,与别国一体办理”。

对此,乾隆传谕苏楞额督率稽查广东税务问题,对西洋商户要“按例征收”,不得随意加减税率,“致该夷商等得以藉口”,对于“吏胥需索”现象,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结语

纵观马葛尔尼使华的整个过程,其实在他们来华之前,大清已经对他们多少有些了解了。福康安在平定廓尔喀战争(发生于1788~1792年)期间,通过土著人给的情报,印度南亚次大陆已经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占据,并且意图北上,由此得出“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的结论,清朝因此加强了西西藏域的防守力度。

timg728.jpg当马葛尔尼正式提出增开通商口岸、设立使馆、割让土地的要求后,谈判之路彻底堵死,“逐客令”也就顺势发出了。

马戛尔尼使团临行前,英国内务部长敦达斯曾告诫他:

您一到便要受到接见,您要服从中国朝廷的礼仪,既不要损害自己君主的尊严,又不要被礼仪上的小事束缚住手脚。

看得出来,敦达斯是一个很务实的人,或许他知道中国的三叩九拜之礼,所以才如此对他说。

作为一名外交官,马葛尔尼显然是“忘记”了敦达斯的嘱托,更是“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就乾隆而言,“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或许是托大,但这种“傲慢”之下隐藏的却是忧虑,所以才在京杭运河沿岸布置了几场大的军事演习,意图对马葛尔尼以震慑。

总的来说,马葛尔尼使华,带有经济和政治双重目的,本质是想改变现有贸易体系,扩大英国在华利益,从他对乾隆提的几点诉求来看,显然具有不平等性质,乾隆逐条进行驳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从整个过程来看,“磕头”问题,也就变成枪林弹雨之下的挡箭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