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堽皮影戏

 文化龙乡 2020-04-01

白堽皮影戏项目简介

皮影戏,俗称“皮儿影”。历史悠久,流布区域宽广,前夹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一个主要剧种,人称“白影”。白皮影是一种民间美术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说唱等综合性的戏曲表演艺术,现就其历史沿革,发展情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在我省的影响等方面,简介如下:
    一、白
皮影戏的历史沿革
   
皮影,唱腔为大平调,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清末达到鼎盛时期,经过三百六十余年发展,白皮影逐渐发展成熟。白皮影影人和场景是用牛皮刻制的,人们又叫它“牛皮影。”白皮影自明末清初形成,到清朝中期完成了戏曲化的过程,开始向外流传,在清末白皮影已遍及了开州府各县,每逢年节演出,声势非常浩大,白皮影老艺人曾多次到北京进宫演出,受到京津一带群众欢迎。白皮影以豫东口音为基础,以手工操纵为主,运用大平调唱腔,表演朴实,风格粗旷。
    二、白
皮影的发展情况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濮阳县境内知名的影班达十多个,还有些乡民组织起来的业余影班,农闲唱影,农忙务农,自娱自乐,大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对濮阳县的民风民俗的改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从清末到抗日战争,虽有日寇入侵,军阀混战,民族处于危亡的境地,但白
皮影艺人在刀兵烽火的间隙中,继先祖遗志用血和汗水灌溉培育着这枝民间奇葩,使其这支民间艺术之花得以传承。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对白皮影戏进行了大力扶植,先后组建了专业、业余团社和培训班,使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再加上影视作品的不断增多及白皮影戏剧目老化,使白皮影逐渐失去观众市场,现已濒临失传,急需受到保护。
    三、白
皮影的代表人物
    自清朝咸丰年间至今的传承人主要有:关、关志、关嵩、关朝堂、关保太、关令文、关化明、关景新。
    四、白
皮影的代表作品
    白
皮影是照本宣科的戏曲,主要曲目有:《铡美案》、《跪汉坡》、《铁蓝子》、《西游记》、《琵琶洞》《三打白骨精》、《困河东》等。
   白
皮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实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