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针灸】 感冒

 VX13027602816 2020-04-01

百姓常说的“感冒”实际是指两种疾病,即“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一般我们所说的都是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感冒·方】

【 灵骨、大白、重魁,三叉三,木穴 临床上全部单侧取穴,左右交替扎针。

【穴位位置图】

                                          学员临床使用反馈

#夏天感冒吃什么好?#

1梨子

梨子性凉,味甘,能生津、清热、化痰、适宜风热感冒、发热、口干渴、咳嗽痰黄时,随意食用。民间习惯对风热感冒咳嗽者,用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服。

2西瓜

西瓜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的功用,夏天风热感冒者宜食之。《日用本草》指出:西瓜能“清暑热,解烦渴”。《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热症”。风热感冒之人发热口干咽痛时,食之颇宜。

3南瓜

南瓜既可以作为菜也可以当粮食,因为南瓜不仅可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南瓜内含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毒物质,能起到解毒的作用。

4洋葱

洋葱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气味辛辣,具有抗寒功效,能抵御流行感冒,且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洋葱的营养丰富,能刺激胃、肠及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5大蒜

大蒜里所含的硫化物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帮助你预防疾病。菜里加入大蒜是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大蒜含有强效的化合物,但是你除了吃富含大蒜的食物外,还需要服用膳食补剂来获得足够的、有益健康的剂量。

6紫苏

紫苏性温,味辛,有发汗、散寒、退热作用,对风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气虚之人风寒感冒时,宜用紫苏叶同大米煮成稀粥食用。由于紫苏所含的特有的香气是紫苏乙醛,即紫苏精油,易于挥发,所以,煮紫苏粥时宜在稀粥临熟时加入紫苏叶10克,稍沸即可,不宜久煮。

7荷叶

荷叶适宜夏天风热感冒者食用,它有清暑作用。《滇南本草》云:“荷叶上清头目之风热。”《本草再新》也说:“清凉解暑,止渴生津,解火热。”所以炎夏酷暑之季,用荷叶煎水代茶,频频饮用,对预防和治疗暑热感冒,最为适宜。

8菊花脑

在江苏南京地区常作为夏令佳疏。性凉,味甘,有清热、凉血、祛暑、降火、清利头目的作用,最适宜夏季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咽痛口苦,头痛目赤者熬汤食用。

9赤豆

说赤豆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一点都不为过,在《本草纲目》里就提到赤豆的功效“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治呕,而治下痢肠,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中医认为,赤豆可清热解毒、健脾养胃、滋补强壮,是一种很养身的食物。

10豆豉

豆豉性平,能解散表邪,民间常以豆豉与葱白同用,或煎汤饮,或煮粥食,无论对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均宜,有发汗、退烧的效果。

董氏奇穴特效针灸临床应用实战班---(常年招生  每月一期)

一堂0基础学会董氏奇穴的中医课程,集结200余种病例,教给你一病一方法的治疗同时每个病症的虚实辨证治疗方法通通让你学会,并且教给你中医医病之道,让你学会举一反三,从此在行医路上融会贯通!

董氏奇穴的针灸特点

易学、易懂、简单,安全

轻松,经济,特效,不复发

1


针通三焦

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因利用三根针同时治疗,其疗效可通三焦,治疗范围可达所有脏腑,针效强。

2


整体疗法

很多疾病的发生,并非单纯只是一脏一腑的病变,乃是诸脏腑间皆有整体性的关连,做整体性的治疗与调整,使治病的疗效发挥达到最高的针效。

3


疗效特强

董氏倒马针法乃利用三根针达到治病的效果,而其治疗方法是针对全身整体脏腑间做协调,针感较强,且疗效亦较佳。

3


侧重区段

倒马针法不重经络,特别重视区段的取穴方法,亦是异于传统针法的一大特点。其穴位区分为一 一~十 十部位,每个部分的区段,皆可独立成一系。

5


手法简明

简单明确,易于操作,针效不错。

6


危险性低

董氏取穴位置大都以四肢为主,故取穴容易且方便,而且危险性极低。

董氏奇穴针灸,融合腹针,背针,脐针、鬼门针、绝三针、背部盘龙针等,再加上老师的徒手诊断疾病一同讲授,让你的临床运用能力翻倍增长!课堂独特的教学方法,课程现场真人实操,现场学会治疗,回去就能治病,课后一对一跟踪指导,确保每一位学员学会董针,会用董针,用好董针,造福更多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