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脉采血:止血带何时扎、何时松?先拔针还是先拔管?

 过眼云烟506 2020-04-01

有文献报道,为避免检验标本溶血,需注意规范操作。其中包括:待消毒液变干后开始穿刺;控制止血带绑扎时间(在 1 min 左右),等等。理论上是这样讲,但实际操作时的细节问题还是值得探讨。

近日,笔者在某三甲医院就医,特别留意了护士采血时止血带的绑扎时间,发现从绑扎到松开时间刚好控制在 1 min。

屏幕快照 2018-01-02 上午10.52.48.png

但也发现了几个现实问题。譬如,当采血室只有一名护士,护士不可能等着消毒剂干了再进行穿刺。下图为时隔 1 个小时仍在排队等候采血的队伍。

屏幕快照 2018-01-02 上午10.52.59.png

为了控制止血带的绑扎时间,同行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提出了操作中可以改善的环节。但是,理论与现实往往是有距离的。以下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止血带何时扎:皮肤消毒前还是消毒后?

论坛话题:临床采血时,大多数情况下静脉在没有止血带时就能够被观察到,但也不乏采血困难的患者,即使扎上止血带也很难找到采血静脉,需要通过热敷、触摸等方法才能找到。对于静脉难找的患者,一定是先扎止血带才能找到静脉。那么,先扎止血带还是先消毒皮肤有要求吗?

我们先来看《实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图解》提到的采血操作过程中扎止血带的时机: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血目的及注意事项→评估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患者取舒适卧位→采血肢体下铺一块无菌巾→戴手套→选择合适的静脉,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 5~8 cm)→常规消毒,范围>5 cm→

结论:采血前扎止血带的时机是,先扎止血带,后消毒皮肤。

再来看实际操作:

1. 扎上压脉带,碘伏棉签消毒皮肤 2 遍。

图片 1.png

2. 患者握拳,绷紧皮肤进针。

图片 2.png

备注: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先扎止血带再消毒,而穿刺时消毒剂尚未干透。

止血带何时松:见血松还是抽完松?

论坛话题:在穿刺前需要等待消毒剂干燥,如果采血量多、血流相对缓慢,那么扎止血带的时间就完全有可能超过 1 分钟。不知临床采血时,大家是见到回血即松止血带,还是等采完所有血标本再松?

站友观点:常规抽 4~6 管血,大约 10~15 mL 左右,按教科书的要求,在接上采血管以后就可以放松止血带了,但我个人习惯采血完毕再放松止血带。

从下图中可见,实际操作时是采完血再松止血带。

屏幕快照 2018-01-02 上午10.53.40.png

有调查显示,在松止血带的时机上,多数护士会在全部血液抽取完毕才松开。对于绑扎止血带的具体时间,目前只有一些文献上可以查询到(有报道 30~118 s),而教科书上找不到关于抽血时止血带绑扎的具体时间。

《实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图解》松止血带的次序:(续上)常规消毒皮肤→再次核对→嘱患者握拳→绷紧皮肤进针,向心方向穿刺,见回血后固定持针器(必要时用胶布固定针柄)→连接真空管,利用真空采血器负压抽血至所需量→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拔出针头→局部按压止血→干燥管勿震荡,抗凝管上下轻摇数下→再次核对。

来源于丁香园「世界卫生组织采血指南: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一文中指出: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后,先松开压脉带后拔针。也有指导意见建议一旦血流出现就松开压脉带,压脉带最多绑着不超过 2 分钟。

结论:综上所述,关于采血时松止血带的时机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提醒:止血带绑扎时间最好不宜超过 1 分钟,其原因主要是,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会出现局部瘀滞造成的血液浓缩、血液进入组织的现象,影响各蛋白质类检测项目、细胞压积及其它细胞内容物检测结果的假性增高,甚至造成溶血的发生。

建议:对于采血困难者,如果有需要,可在松开止血带 2 min 后再次绑扎,但这时往往需要两人操作。

静脉采血后:先拔管还是先拔针?

对此问题,论坛站友有不同的观点:

站友 A:真空采血管静脉采血应当先拔管再拔针,以保证采血量符合检验要求。如果真空抽完,不拔管子直接拔针,血会回流出来,还是应该先拔管子。

站友 B:个人习惯先拔针后拔管,这样感觉比较放心,当然凝血和血沉一定要注意比例。

站友 C:《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指出,采血完后,先拔真空管,再拔针。

看来习惯与观点都不一样。那么如站友 A 的观点,真空抽完,血是否会回流呢?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P323 中指出:真空采血管是利用负压控制采血量,即自动计量,无须回抽,无须人工计量。当采血管内负压耗尽,血流停止后才拔掉真空采血管。

图片 3.png

因此,真空采血管真空耗尽后,管内的血不会回流。

关于采血后先拔针还是先拔管?《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P323 中指出:采集最后一管血时,当进入采血管的血液由直线状呈滴状时,松开止血带,迅速拔针,采血针长硅胶管内的血液借助管内残余负压被吸入,既可使采血量符合要求,又避免了血液溢出而污染操作者及环境。

图片 4.png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后,建议先拔针后分离采血管,但需要注意文中的操作细节。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李柳英.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第 3 版).

2. 李小寒,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 [M].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4.

3. 赵荣玲. 探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1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