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脑血管的十二个危险信号

 文殊院士 2020-04-01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原因的头号杀手,好发于中老年人,最近几年越来越年轻化。心脑血管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三大特点。掌握心脑血管知识可大大降低突发性的心脑血管意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生活当中一定要留意以下十二个危险信号。

心脑血管的十二个危险信号

1、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脑鸣、嗜睡或失眠;这是由于长期的脑供血不足所引起。

2、经常有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3、经常有记忆力减退、近事健忘、反应迟钝;这是血管性痴呆的前兆。

4、老年环、睑黄瘤、老年斑;这是血液中过多的脂肪类物质沉积在皮肤的表现。

5、经常出现突然性的视力模糊、视物不清;说明眼底血管硬化。

6、经常在饱餐、劳累、情绪激动或者寒冷时心前区不舒服,甚至感到疼痛,及时服用硝酸甘油有效;说明心脏冠状动脉脉狭窄,导致心脏突然缺血。

7、心律失常、早搏或者突然心前区“砰砰”的跳,甚至能听到心跳的声音;这是因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紊乱,不按规律跳动。

8、有时突然感觉到身体非常的疲劳,眼皮都不想抬,莫名的难受;这是心脏功能紊乱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

9、长期双腿沉重,发胀甚至有水肿;这是心脏功能紊乱血液回流不好造成的。

10、有时晚上睡觉突然憋醒,要坐起来或斜躺才舒服一些;说明心血管极度狭窄,睡眠时血流突然中断造成的。

11、有时一过性黑曚,突然性的眼前一黑;脑血管极度狭窄,血流突然中断所致

12、有时出现动作不协调,吃饭掉筷子,流口水,突然跌跤或者一侧肌体麻木或无力;典型的小中风。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日常生活当中该如何防治呢?

1.防止栓塞形成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并定期复查。

2.患者晨练应注意的问题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每次运动过后禁止喝冷饮,由于运动后体内血流加快,此时喝冷饮极易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意外。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科学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4.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5.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1)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制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可下降90%。

(2)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6.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