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老林阅读 2020-04-01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明太祖带着这种有失偏颇的认识,当然也不排除明太祖是为了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而故意这么说,但不管过程是怎么样,其结果就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案为契机,下令废除了自秦朝以来,沿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但宰相被废除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皇帝的工作开始变得很忙,明太祖有点力不从心了,怎么办?当然是找人帮忙干活啊,于是内阁制就这样开始产生了。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明朝“内阁制”的建立与工作流程

(一)内阁制的建立

为了解决皇帝工作繁忙的问题,明太祖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私人顾问,主要职能就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不能参与决策,这个时候的内阁还十分简陋,最多只算是一个临时办事处的存在。

到了永乐初年,明成祖开始正式组建内阁,他选翰林院编撰、讲读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称为内阁。但此时的内阁官员皆编、检、讲读之官,并且不配置专属官员,用时不能制约其他部门的官员,而且内阁大学士的官品也仅为五品。

内阁成立后,皇帝将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把持在手中,内阁掌管议政权,六部掌管行政权,可见,此时的内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明仁宗时,皇帝提高了内阁官员的地位,此时内阁大学士兼领六部尚书,虽说这只是虚衔,只支俸禄而不任职事,但官品却变为了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

明宣宗时,皇帝授予阁臣票拟权,三杨辅政,内阁权力开始上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内阁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构。而到了明世宗的时候,阁臣朝列班次位于六部之前,相当于从前“宰相”的地位,此时的内阁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二)内阁制的工作流程

内阁成立后,明朝全国的大小奏章都由通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给皇帝先过目,然后再交到内阁那里,阁臣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阁臣的意见呈报皇帝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后下发。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这里说明一下,所谓内阁大臣的处理意见,其实就是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它贴在奏章上面,称为“票拟”,而皇帝会用红字作为批示,称为“批红”。

只不过明朝的皇帝普遍都没那么勤政,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偶尔亲自批几本奏章,平时大多数的奏章都是由司礼监按照皇帝的心思代笔。在当时,如果皇帝欣赏一位阁臣,就会对他的“票拟”多采纳,而这位阁臣在朝中就会显得权力显赫。由此可见,阁臣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被司礼监和特务机构所牵制

正如上文中有提到,明朝的司礼监会代皇帝批红,那么这个机构为什么会被皇帝赋予这么大的权力呢!其实这是因为随着内阁制度的日益完善,阁臣权力的与日俱增,皇帝为了防范内阁独揽大权,于是明宣宗就设立了司礼监,但一开始司礼监的职能只是负责手书皇帝政令和加盖玉玺,然后交由内阁起草诏书,经六部核对后再执行。只不过后来皇帝变得懒惰,而太监又是离他最近的人群,于是司礼监才得以代皇帝批红,然后再由掌印太监加盖印章。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而此时掌握批红之权的司礼监也就对内阁的政务裁决形成了牵制力量,因为内阁的奏议能否通过很多时候还得看司礼监如何批红。因此司礼监从设立再经过发展后,它的实质就是皇帝用来牵制内阁的机构,并且由于太监和皇帝的特殊关系,司礼监大太监往往能够在阁臣的任免问题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除了设立司礼监外,明朝还设立了锦衣卫和东西厂这些特务机构,特务机构对内阁对内阁也形成了很大的牵制力量,正如明英宗时大太监王振,他之所以能不顾内阁的反对而执意诱导英宗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正是因为他的手中掌管着锦衣卫和东厂。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所以内阁在司礼监和特务机构的牵制之下,根本无力对皇权形成致命威胁或胁迫,因此明朝皇帝得以能够很好的掌控内阁。

明朝内阁制与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差距

明朝的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下的内阁虽然都是政权代议机构,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却很大。首先明朝之所以形成内阁制度,完全是因为皇帝废除宰相制度后,政务太过忙碌,不得已而设立。

明朝的内阁制度从一开始就只是个类似于秘书的机构,就算是后来内阁的权力发展为国家权力运行的中心,但它依然被司礼监和特务机构紧紧牵制着,使它无法摆脱皇权的控制,因此它的实质就是维护明王朝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一个“代议机构”。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而反观君主立宪制,它是通过革命剥夺了君主的专制权,从形成的角度看,它的形成动力就是为了削弱君权,推翻封建专制,因此它彻底摆脱了皇权的控制。而且君主立宪制下的内阁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它完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君主完全没有对国家大政方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权力,这就是明朝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之间最大的距离。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总结:我们通过文中所说的内容,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受到所处的地位和职权的限制,再加上明朝统治者增设机构对其权力加以牵制,因此阁臣大多数时候只能对皇帝唯唯诺诺。就算是后来的张居正将内阁权力发展至顶峰,但也避免不了死后落得削爵抄家的下场。因此明朝的内阁制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它的本质就决定了它完全没有机会发展成君主立宪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