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千年的抗衰老方,明成祖朱棣亲试后效果显著

 最红图书馆 2020-04-01

900多年前,南宋一位名叫洪遵(1120年—1174年)的高官写了一本书《洪氏集验方》。这本书是他把生活中一些非常灵验的医方收集起来汇集而成的,成书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

这本书流传广泛,对后世的医家影响非常大,其记载的医方经常被后世所用。

青春永驻,容颜不老,从古到今一直是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梦寐以求的养生境界。从秦始皇到慈禧太后,概莫能外。

《洪氏集验方》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方子:(下图)

药方很简单,一共四味药材,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也是非常有效的琼玉膏。

这则药方滋阴润肺,益气补脾,原本就是个补肺的膏方。方中人参、茯苓补气生津;地黄、白蜜补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茯苓益气安神,健脾利湿,并擅长祛除面斑疤痕,因此《姚僧垣集验方》用它来治疗面生雀斑。

这样一来,琼玉膏就有了容颜不老的功效。

到了元朝,医家王好古经过试用和研究,在《医垒元戎》中,加大了生地黄的用量,降低了白茯苓的比例。此膏的功能变成了:白发变黑,填精补髓,返老还童。成为名副其实的抗衰老方。

明代永乐年间,皇帝为了长葆青春,降旨太医院拟定服食驻颜长寿专方。

御医们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在琼玉膏中加人天门冬、麦门冬、枸杞子3味药。

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个讨论。永乐皇帝朱棣,就是那个诛方孝孺十族的皇帝。皇帝雷霆万钧,一言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覆。这个给皇帝亲自服用的抗衰老,驻颜不老的药方,没有一定的把握,谁敢来拍这个板!

既然御医们选择了琼玉膏,就说明,这个琼玉膏非常有效。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加以调整的方子,是应该更有效的。

果然,明成祖朱棣服用这药膏后,效果十分显著,精神焕发、容颜不老,“龙心大悦“,给此药膏御赐了一个“益寿永贞”的美名。

于是,一个崭新药方——益寿永贞膏就产生了:

新鲜地黄3800克    朝鲜人参360克  甘枸杞、白蜜、麦门冬、天门冬各240克  白茯苓720克

其制作方法比较复杂,耗时5-7天。

地黄杵榨挤取自然汁,人参锉杵一千下,天门冬、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皮捶碎,春细水飞,去浮筋,澄晒干,复为末。上和匀,入瓷缸内,以油纸5重,厚布1重,紧封缸口,置铜锅内水中悬吊,令缸口出水上,以桑柴火煮3昼夜,如锅内水减,则以暖水添之,日满取出,再用蜡纸紧封缸口,纳井中浸l昼夜取出,再入旧汤内煮1昼夜,以出水气,乃取出。如遇夏热,置阴凉处,或藏冰中,或埋地中。

地黄有填骨髓、生精血、补五脏、通血脉、利筋骨、润肌肤、明耳目、乌须发等多种功效,因此养生家们视之为至宝,认为“服百日颜如桃花,服3年令人长生不老”(《修真秘诀》)。

白蜜是蜜蜂采自百花之精英,《药性论》说“常服面如花红”。以上几味药配合起来,不仅能补益身体,延缓衰老,而且能使容颜美好,祛斑美白,青春长驻。永乐皇帝送它一个“益寿永贞”的美名,可以说十分合适。

时光流转,后世的雍正皇帝,也经常服用此方,还经常拿来赏赐近臣。

《清太医院配方》中也收录此方,称此药”补百损,除百病,发白转黑,齿落更生,终日不饥“

这个流传到今天近千年的名方,历经数代医家的调整,加上历代皇帝和大臣们的亲身试用,其功效已经确凿可信。

体质不同,效果不同。中药有风险,试用需谨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