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赏析

 0百味书屋0 2020-04-01
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在晚明,形成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及其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董其昌的艺术成就,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特推出【玄外之音】专栏,精选董其昌的书画作品,介绍、赏析每一幅作品的艺术、文化内涵。每期推出一件作品,让博物馆里的名家作品,轻松地走进大众视野,供观众赏读、学习。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
书体:草书
收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寸:长261.5CM,宽24CM




作品释文

书法:怀素生于长沙约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临怀素董其昌

印章:玄赏斋、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宗伯学士、董玄宰

作品赏析

董其昌的草书受怀素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这件《自叙帖》尤为钟爱,从董其昌的草书代表作之一的《试墨帖》,即可看出《自叙帖》对董氏书风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董其昌的书法临摹作品在其存世的墨迹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他所临范本,上至魏晋,下至元明,皆有涉及。梳理董其昌的临摹作品,其临摹方法主要有三种:“实临”、“意临”和“背临”。现存临摹作品中,意临作品最多。这件临怀素《自叙帖》也属于意临作品。



关于“意临”,董其昌往往是带着自己的想法来临摹作品。其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余性好书,而懒矜庄,鲜写至成篇者,虽无日不执笔,皆纵横断续,无伦次语耳。偶以册置案头,遂时为作各体,且多录古人雅致语,觉向来肆意,殊非用敬之道。”简单地可以理解为,董其昌的书法临摹,常常是跟着自己的“感觉”来写的,不求工拙,只求书写时的“快意”。所以他在面对古人作品的临摹时,一方面是锤炼自身的“技法”训练,另一方面则是借古人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书法认识的审美理想。



即使书写大草,董其昌也依然表达出了他特有的“书卷气”。怀素《自叙帖》是一件大草作品,每一行字,往往是绵绵起伏的“一笔书”。然而,在董其昌的笔下,字与字之间的连笔却少了很多。牵丝少了之后,让这件大草作品,多了几分“静气”。



董其昌书写时的“断”,和他的用笔方式多“翻折”,有着很大的关系。翻折的过程,往往就带有提笔的过程,提则易断,所以更容易产生字字独立的现象。而怀素书写时,多用篆籀法,线条圆浑,且以圆转为主,所以会产生怀素草书所特有的线质,圆劲而有弹性。这也是清代个别书法家,批评董其昌书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包世臣评价董其昌“行笔不免空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