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湖北的“绿码无症状感染者”接连出现,一个猜测以及如何防范

 老黑狗 2020-04-02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全国本土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大多数地方已经“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各地逐渐复产复工。

然而,随着人员流动,各地报道了多起“无症状感染”,以及他们导致的传播。虽然钟南山院士推断“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但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有传播能力”,让广大公众无法放心。3月31日,卫健委公公告,迄今为止发现了1541例无症状感染者。这些感染者是在隔离和医学观察中检测到的,并不会造成传播扩散。

不过,几起持有绿码的无症状感染者,尤其是河南漯河的确诊案例就是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然广大公众有心忡忡。许多人注意到:目前发现的“绿码无症状感染者”,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湖北(或者有湖北暴露史)。有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其他地方的绿码人员就没有出现无症状感染,只有来自湖北的绿码人员出现了呢?

一种猜测

在过去两个多月的防疫过程中,根本的方案是所有人居家隔离。在很长时间里,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是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在隔离期中,如果出现症状那么就进行检测,确诊的就收治;如果知道隔离期满都没有出现症状,那么就解除医学观察。

没有出现症状的人有三种可能:

A、 感染了,但没有出现症状就自愈了;

B、 感染了没有出现症状,但在解除隔离时还有感染能力;

C、 确实没有被感染。

在一个地区成为“低风险区域”之后,社会上已经没有确诊的感染者,上面的A、B、C类人群都可以拿到健康绿码。

虽然B类人群的比例可能很低,但是人群基数大了,绝对数也就不可忽视。在当地,他们可能接触到A类和C类人群。A类人群已经具有了抗体,所以不会被感染。而C类人群接触B类人群之后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C1:没有被感染

C2:被感染了,但因为抵抗力强也没有出现症状(抵抗力低而容易被感染出现症状的,在之前被其他传染源感染而确诊收治了)。

当B类和C2类人群到了其他地区,因为当地的防控要求而被检测,也就会确认阳性而成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者他们接触了其他抵抗力不强的人导致症状出现,被溯源而进行检测,于是被确诊。

为什么其他的绿码人群中没有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在其他疫情不那么严重的地区,一开始的防控措施就非常有力。最初的感染者是确诊病例,很快被收治;他们的密切接触者也很快被隔离。跟疫情前期的湖北相比,这些地区的“密切接触”追溯要更为彻底和严格。密切接触者中被感染者只是一小部分,他们一旦确诊,其密切接触者也被隔离。因为被隔离得早,所以他们的密切接触者中被感染的也就很少。

因为这种严控措施,其他地方的疫情很快被控制住了。而绝大多数人的“居家隔离”,核心是避免“万一被感染”,而不是防止“可能感染别人”。

所以,当这些地方“连续多日无新增”而成为低风险地区,绿码人员基本上就是前面定义的C类人群。而且,因为几乎没有B人类人群的存在,也就不会衍生出C2类人群。

如何“内防反弹”

毫无疑问,目前防控的重点是输入病例。

同时,“内防反弹”也不能放松。

不管是输入的病例还是反弹的病例,一旦出现,都可能造成扩散。

有人说,那就对所有人都进行检测,把无症状感染者都找出来进行隔离,直到转阴为止。在理论上这是很有效的方案,但实际上不大现实——全国十几亿人,都检测一遍,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实际上也没有必要。

还有人说继续停止人群流动,一旦流动都无差别隔离14天。这个方案的可操作性强一些,但代价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基于现在的检测能力,不采用这样的措施也能够实现防控目标

我认为,合理的做法是:

对于湖北等曾经是重点疫区的人群,如果要外出到其他地区,那么就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确认阴性才给予绿码;如果不外出,那么根据过去的病例接触史以及需要的工作生活轨迹,分级分批进行检测排除。

对于非重点疫区,对于曾经是 “密切接触者”但已经解除了隔离的人群,也进行一轮检测。如果出现核酸或者抗体阳性,说明是(或者曾经是)无症状感染者,那么就对他的密切接触者也进行一轮检测。

这样检测下来,基本上可以把社会上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识别出来,再进行相应的隔离观察,就能够防治扩散了。这样的一轮操作虽然工作量不小,但与解决社会恐慌、让大家放心地复产复工,还是非常值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