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段《菜根谭》克己语录,拥有超凡心态,从容面对生活!

 读书与思考2 2020-04-02

雨欣聊白领 

人生出现的一切都犹如梦境,谁都无法永远占有。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和曾经拥有的一切永别。经过的无论多么美好,终究只是一份记忆,得到的即使不如意也是上天的赐予。坦然面对经历的一切,平和对待得与失,让内心永远充滿憧憬和梦想,学会感受那些微小但真实的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让每一天都充满快乐!
1、
原文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清心智慧
人都要以正气为主心骨,因为正气乃天地之气,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们的身体如同小宇宙和小天地,在身体中支配我们的就是正气,这种正气光明正大,绝不为利害所迷失。所谓“情欲意识尽属妄心”乃是指各种情欲,而情欲是一种“妄心”,不消除这种妄想,真心就不会出现。在生活中,我们要抛掉妄心,就得学会审视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我们懂得站在别人的位置来审视自己,用别人的眼光来观察自己时,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讲,表面的邪恶容易看到、克服,而内在的缺点却会成为无形的障碍。所谓“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必须先制服内心邪念才能踏上进德修业的坦途。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关键是要有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宽容。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平心静气地对待。如果使生命失去原有的宁静和安然,那无疑是对心灵的一种自戕。
3、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一个品德高尚、意志坚定的人,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就难以迷失方向。远离尘嚣,即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但这只是心灵修行的第一步,更高的一层境界,是在浊世中慢慢修习到身心清净,这样的学问修养可达到微妙玄通、深不可测的境界。那么,如何能够在浊世中慢慢修习到身心清净呢?一言以蔽之,即止水澄波。
4、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可以说,人们是通过“眼神”来感知外界的,先入眼,形成相应概况,再入心,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家养身修心有先管住自己眼睛的说法,即不让各种复杂的事物进入内心,自然也就不会变得心猿意马。而这只是修行最浅薄的做法,真正的智者是不断夯实自己的内心,使之平静。当人们拥有平常心态时,五官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闻到的以及所尝到的才有可能是甜蜜和幸福;只有保持这样安乐自然的心态,我们才能把所有的烦恼化为无形,这样的人生才会获得更大的满足和快乐。
5、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禅宗六祖惠能曾做过这样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意是,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没有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简单几句诗启发了无数红尘内外的人,只因它蕴含着一种超脱自我的精神。一切皆是虚空,可是参透这句话的人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活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所以才执着于梦中的悲喜,殊不知,这悲喜就像梦本身一样虚幻,而且可能与真实的情况完全相反。很多人往往在快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才有了“恍然如梦”的感觉。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恍然如梦”的故事,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