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德峰《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第五讲

 有而无限 2020-04-02

艺术作品的存在问题

艺术作品是如何做成的?艺术作品何以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这是艺术哲学的中心内容。

对美本身的探讨是传统美学的课题,而艺术哲学将对美的讨论作为对艺术的讨论的自然结果(更大的范式)。艺术哲学走的路,直接指向艺术作品。

如何慢慢形成一种认识,将艺术作品和非艺术作品区分开来。在艺术哲学里,我们只讨论真正的艺术作品。

琼瑶的小说是艺术作品吗?第一次看琼瑶的《在水一方》很喜欢,又读了好几本,发现都是自我复制。基本逻辑就是情债,张三爱上李四、李四偏偏喜欢王五、王五偏偏喜欢张三,引起许多痛苦和纠结。琼瑶小说看一部就够了。必须承认琼瑶的汉语功底很深厚,但这并不能保证琼瑶的作品能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这其实只是工艺品,离真正艺术作品的创作相距胜远。

如何区分艺术作品和工艺品,界限在哪里?某人将小便池倒挂,取名泉。现代艺术的实现,让我们非常困惑。绘画之为绘画,雕塑之为雕塑的边界在哪里呢?假如给猫身上图上颜料,让猫在画布上摸爬滚打,这是作品吗?

有一个美国雕塑家,将老祖母放在轮椅上,推进了展览厅,命名作品第几号!厉害吧!现代艺术创作开始拒绝艺术哲学的讨论,每个艺术家都自我立法---这就是我的艺术作品。现代艺术光怪陆离,但我们还是要追问艺术到底是什么

艺术是追求真理的事业。那么艺术作为作品如何存在?包括四个方面:

1、作品的物性存在

每一个作品透视一个物件,不能否认。你给我一组纯粹的观念,就算艺术作品,不可以接受。雕塑就是雕塑,可以被搬动被触摸,绘画就是绘画。建筑、音乐、文学都是物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词语是它的物性存在。专家写论文是在消耗词语,诗人写诗却是在保存词语,让词语称其为词语。

海德格尔说的好:“少谈些哲学,多注意思考;少写些文章,多保护文字”,就这个道理。“思想将语言聚集到简单的道说中去,语言是存在的语言,正如云是天上的云一样”。这才是语言的真谛,人以语言之家为家。语言不仅仅是符号工具系统,语言保存了人类对存在的领会。比如Water这个词,想到了H2O,这就是概念。如果想到的是水与我们生存的关联,那就是母亲河。再比如太阳对初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生命的能量和希望。因为有了科学,阳光的全部美妙被分析为光谱。用科学讨论岩石时,岩石也被异化了,只有在欧洲的建筑中,我们才又看到了岩石。

2、作品的形式存在

在传统美学的理解中,所有的作品都有物质载体,所以物性存在就是载体的意思。比方说,用大理石雕塑的雕像,这里大理石就是雕像的承载者。大理石只是质料,只是一堆可能性,是雕塑家通过”形式+质料”让艺术成为可能。

3、作品的实事性存在

光是“形式+质料”还不行。除了现代艺术外,西方艺术史大量作品都具有现实内容。比如维纳斯女神像,一部爱情小说,号称中国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都有现实内容。除了少量抽象艺术作品,以往的绘画都是有具象的。

4、作品的观念主题性存在

鲁迅说如果讨论红楼梦的命意,就因眼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一部艺术作品,总有它的观念性主题。

除了现代艺术,艺术作品都具备以上四个方面。如此这般,一部艺术作品就成立了。但是,这四个要素相加,就能构成艺术作品吗?四个方面都具备就一定是艺术作品吗?这四个方面能拆开去看吗?纪录片四个方面都具备,为何纪录片又不能称为严肃意义的艺术作品?

四者之间并非彼此割裂的

形式和质料的关系是什么?认为质料只是艺术作品形式上的承载者,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你如何认识一块岩石,通过科学的方式(重量、成分……)吗?石头在什么情况下才被我们真正看到?是在艺术作品之中---形式开启质料

比较一下工匠和雕塑家的差别。工匠用石头打制一把石斧,将形式加载到石头上,石头于是消失在有用性之中。艺术家创造一个大理石雕像,似乎也是将形式加载到石头上,差别在哪?虽然雕塑家使用石头的方式,仿佛与工匠同石头打交道并无二致,但是雕塑家从不消耗石头,倒是让大理石成其为大理石,被我们看到。罗丹面对断臂维纳斯说:“我能感觉到她的肌肤是温暖的。当我在观看维纳斯女神雕像时,才看到了大理石全部的魅力。”漆匠和画家都在用颜料,漆匠是在消耗颜料,而画家是让他的颜料绽放出光辉。

差别就在这里,艺术家开启了质料,让物灵化了!齐白石的《游鱼图》,让你觉得宣纸是一汪水呀!

曾经有一个英国商人出50英镑让吴昌硕画画,吴昌硕挥笔画了的五颗蚕豆,英国人觉得亏大了。高人指点说:“宣纸上满是东西呢!在夏日炎炎的季节,你把画挂在墙上,你再去看!”结果一看了得,凉风习习。这就是开启了质料。

艺术哲学这一门学科的核心问题就是讨论作品的作品存在。一部艺术作品给我们看什么?只是观看存在者本身吗?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被取出来。我们向来都是在一定的语境(context)中交流文本,没有这样共同的、不言而喻的语境,是不能顺畅交流文本的。艺术作品呈现给我们什么东西,是呈现我们不言而喻生在其中的生存场。艺术家创作作品就是要让我们本在其中的生存场得以呈现

对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家将心中已经存在的形象加到质料上去,所谓形式加载质料。生存场的呈现,依靠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加载质料可行吗?不可行,必须是形式开启质料。石匠消耗了石料,雕塑家保存了石料。当我们观看艺术作品时,首先感受到质料不是沉默的,不仅仅是个默默承载形式的载体,而是被灵化了。

观看真实的绘画作品时,你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笔触的趣味、墨汁的生发……看中国画,你就能体会到墨是如何被中国绘画打开的。哪怕是水墨画,照样能感觉牡丹是鲜艳的,色彩是有层次的。西方建筑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教堂是用石头做成的,承载的力量和雄浑,石头被开启了。

海德格尔:“这个建筑作品阒然无声的屹立在岩石上。作品的这一屹立道出了岩石那种笨拙而无所逼迫的承受的幽秘。建筑作品阒然无声的承受着席卷而来的猛烈风暴,因此才证明了风暴本身的强力。岩石的璀璨光芒看来只是太阳的恩赐,然而它却使得白昼的光明、天空的辽阔、夜晚的幽暗显露出来。神庙的坚固的耸立使得不可见的大气空间昭然可睹了。作品的坚固性遥遥面对海潮的波涛起伏,由于它的泰然宁静才显出了海潮的凶猛。树木和草地、兀鹰和公牛、蛇和蟋蟀才进入它们突出鲜明的形象中,从而显示为它们所是的东西。

艺术作品的成立,开启了本来自行锁闭的大地。一片荒漠中的建筑,勾勒了大气空间,立马改写了空间。只有在大理石雕像当中,才真正看到了大理石。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开启了单簧管的生存场!艺术作品开启了质料,打开生存场

在艺术作品当中,质料本来是仅当成物质载体来看的一个要素,其实是艺术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它是被打开了,由于质料的被开启,才可能让生存场得以可能。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一种中介、一种手段、一种桥梁。作品借助其形式打开了质料。所以不应该追求固定的形式美。工匠那才是形式美,也仅仅只是形式美而已。形式去开启质料,这一步才能让作品能够成为一个生存世界,把我们卷入其中。艺术作品形式美的本质是其成功的开启了质料。

一旦谈到精神,往往同观念和思想联系起来。在艺术中精神不是以观念和思想的方式给我们的,精神是在感性中呈现的。

在英雄倒下的地方

我起来歌唱祖国

我把长城庄严地放在北方的山峦

象晃动着几年前沉重的锁链

象高举起刚刚死去的儿子

他的躯体还在我手中抽搐

……

诗歌全是感性的,但生存世界一下打开了,被代入了。这就是艺术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