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 • 江有汜》:江边怨妇的哀歌

 范良光 2020-04-02

江有汜,之子归。

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

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

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1

江水啊在这儿分流了,男人啊好不容易从外面回家乡来。我要求跟他一起走啊,可是说什么他都不答应——看他以后要后悔的!

江水啊从洲边流走了,男人啊好不容易从外边回家乡来。可是还没相聚他就要走,怎么是这样无情义呢——看他日后一个人怎么过!

江水啊在这儿分岔了,男人啊好不容易从外边回家乡来。可是我拉他拽他他都不理我——唉!看他去喊谁跟他唱歌!

 

2

《江有汜》历来认为是弃妇诗,方玉润说是“商妇为夫所弃而无怼也”[1]。此诗写的确是商人丈夫远道回家而冷对妻子,厌弃妻子,但还没有抛弃她,不然就不会说“之子归”了。应该说,是一个妻子遭到商人丈夫的冷遇,在将弃未弃之际,妻子愈挽救而愈失望时的怨怼吧!因此,我解读是一首怨妇诗。

诗有三章。第一章写男人回家,妻子还想与他相好如旧,便提议跟他一起走,或者挽留他,可都被拒绝了。“其后也悔”是说你会后悔的,还带着规劝的意味。第二章,男人明白表示了不愿与她相处,妻子生气了,“其后也处”就是骂他以后看还能跟谁相处!第三章里,妻子最后试探还能不能跟他过下去,结果是完全不能过了,于是,她才绝望地诅咒:“其啸也歌”——“看他去跟谁唱歌!”

有人把“其啸也歌”解读为妻子嚎啕痛哭,不对!依这个女人的一系列言行,她有着懂礼和坚强的个性,她是不会大哭大闹的。再从全诗各章的结构看,第四句都是妻子说男人的,所以是男人“其啸也歌”。

由愿望到失望到绝望,诗的三章层层发展,情绪步步加强,把一位怨妇的善良、不幸与怨恨表现得十分鲜明。

 

3

怨妇诗在三百篇里还有,最著名的当数卫风《氓》。这也是一首写商人抛弃妻子的诗,而且还是一首叙事诗。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来求婚起,写到寻媒,定期,接亲。可是婚后,商人变了心,妻子“三岁为妇”,“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还是被商人抛弃了。这首诗生动地叙写了一个女人遭弃的怨恨,控诉了男人“二三其德”的恶行。

弗洛伊德认为,爱情总是喜新厌旧,家花没有野花香,这本是爱情的普遍心理[2]。何况那个“抱布贸丝”的是商人,以及“之子归”的男人也是经常在外,无非也是跑生意,他们每天不知要接触多少新客。这样,遇见新欢,就可能触动心中那个最不安分的力比多,于是爱情也便容易动摇。《氓》与《江有汜》写的都是这样的爱情悲剧。

再如邶风《日月》,写一个女子被丈夫抛弃后,对着太阳月亮哭诉自己遭遇的不幸,情绪至为激烈。还如王风《中谷有蓷》,写被抛弃的女子控诉“遇人之不淑矣”的遭遇,虽是第三人称写,但也很强烈。

《江有汜》的内容远不及上列几篇丰富。所写事情非常简单,就是“之子归”(三章的第二句都是),然后是“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全部事情就都在这几个字里,还通过三章逐层展现。不过却显得言简意赅,那个商人丈夫的无情无义与妻子贤良、规劝和挽救的努力都能在叙述的空白处想见出来。

 

4

《江有汜》的特殊形式,则成为它的最大特点。注意每章都是五句,除第一句起兴外,二三四句叙事,成了诗的主体;而且三四句还是叠句,意思不变,却加强了语气。到此,应该说,叙事完成了。

按《诗经》一般是四句一章,四句叙事,也足以成一段落。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等都是。应该说《江有汜》的前四行也是这样。可是它偏偏还有第五句,这第五句不是叙事,而是女主人公就前面叙事的强烈感慨和对变心男人的诅咒。

看看这第五句吧:“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这个“其”显然是承前代那个男子,是说他将后悔的,他将去与谁相处,以及诅咒他去喊天叫地,找鬼唱歌吧!其中,当然也表现了怨妇的拳拳之心,和她的坚强不屈。这一句不是叙事,却是对前面叙事的表态,也正是诗的主题所在。因此,第五句才成了全诗的落脚点,思想和诗意在这里升华。

于是,看来第五句在叙事之外,好像多余,是补上去的,但却是着意“补”的,最重要的。《江有汜》的看点是在第五句。

鄂西而特别是长阳土家族地区盛行一种“五句子”,即七言五句民歌。五句子的结构正是前四句叙事,第五句点题升华,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奇、惊悟和惊醒。五句子的精华在第五句。例如:

姐儿住在后山岗,写个信儿要丢郎。你要丢郎写什么信,一句话儿就收场。东方不亮西方亮。

姐儿住在山背后,带个口信把郎丢。不是奴家要丢你,你和别人又挂钩。失悔的日子在后头。

这两首五句子情歌都是前四句完成叙事,第五句是“补”上去的。而正是这“补”的第五句,竟成了全诗的诗意、诗趣和思想的精华。如果没有第五句,并不影响叙事,但叙事也就一般,诗味就没有了。

两首五句子恰好也是写爱情变心的,只是不是丢姐(妻),而是丢郎,也是说的“失悔的日子在后头”,岂不与《江有汜》的意思、心情和态度相似?

我曾惊异于五句子民歌的奇妙,总想寻找它的源头。想不到《江有汜》让我看到了五句子的渊源。荣格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种种用于思维、情感、知觉和行为的具体方式的先天性向”,他把这个“先天性向”叫做“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祖先“无数次的重复已经将这种种经验刻入我们心灵的结构之中”[3]。我曾认为五句子的结构(前四句叙事,第五句爆发式的抒情)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也反映了五句子歌手泼辣的情感方式。拿《江有汜》和以上两首五句子看,恰好在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上都很相似。这样惊人的相似,还包括“其后也悔”与“失悔在后头”,“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与“要丢你”等的语言方式,不正是跨越两千年无形的传承即“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吗?

有人将《江有汜》看做四川沱江一带的古代民歌,我看应是在川东鄂西一带,正是五句子盛行的地方。《江有汜》前四句都是三言,第五句突增为四言,明显是情感爆发的需要。它每节押韵,尤其是第四句与第五句押韵,也是情绪承前叠加的需要;五句子恰好严格要求四五两句押韵,其情绪的蓄积与倾泄特别突出。五句子都是七言,容量就增大了。五句子若有几首相连续,叫做“赶五句”;《江有汜》三章连续,也有“赶五句”的意味。

《江有汜》具有五句子的雏形,是召南留存下来的一个怨妇在江边唱的最早的五句子。

 

金先生仿赶五句山歌唱《江有汜》曰:

一条江水日夜流,

良人回家像借宿。

我跟他走他不肯,

我要他留他不留。

看他失悔在后头!

一条江水流成洲,

良人回家就要走。

前脚还没踏进门,

后脚转到大门口。

看他成个孤老头!

一条江水流成沱,

良人回家像路过。

我去拉他他不理,

我问他话他不说。

看他去喊鬼唱歌!

 

【注释】

[1][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12页。

[2][奥]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性学三论》。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44页。

[3][美]霍尔等:《荣格心理学纲要》。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4、3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