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生说钱”之49:见证了一个被尘封千年王朝的钱币(二)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4-02

(接上集)

李元昊死后,他二岁的幼子即位,称毅宗,由小皇帝的母亲当政。这期间铸造了西夏文的“福圣宝钱”,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西夏文文物。1914年罗福苌写的《西夏国书略说》中,最早著录了此钱并附有拓本。1985年在宁夏盐池县萌城乡的一处窖藏出土两枚,为传世品的认定提供了依据。因为只铸造了这一种西夏文字的钱币,而且仅仅发现了三枚。当时铸造钱币,应该是为了政治上宣示独立的用意,社会上流通使用的应该还是宋钱。

此后的惠宗、崇宗也都是孩提即位,由皇太后执政。

惠宗铸造了西夏文的“大安宝钱”和汉文的“大安通宝”。

西夏文“大安宝钱”

大安宝钱是西夏文钱币中出土最多、著录最早、流布最广的一种。最早见于宋朝洪遵的《泉志》,因为不认识西夏文字,而被归为屋驮、吐蕃,称为“梵字钱”。乾隆朝的《钦定钱录》转袭《泉志》的观点仍然将其归为“梵字钱”。嘉庆年间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才将它与西夏联系起来,直至《西夏国书略说》才最终将钱文释译出来,并特别说明这是以往的古钱币收藏家所不知道的。直到这个时候,学术界才知道西夏除了用汉字铸造钱币之外,还铸造了西夏文字的钱币。

汉文“大安通宝”

大安通宝,是目前发现的西夏铸造的最早的汉文钱。钱文是隶书直读,旧钱谱中都没有收录。1981年在内蒙古林西县辽代窖藏出土的20多万枚钱币中,发现了一枚,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枚西夏文的大安宝钱。惠宗年间同时铸造汉文大安通宝和西夏文的大安宝钱,反映了西夏国内围绕实行汉礼还是蕃礼,即与大宋王朝是和好还是对抗,两种政治势力之间激烈斗争的情况。

惠宗亲政之后,主张恢复汉礼而铸造了大安通宝汉文钱。但是,坚持蕃礼的梁太后对惠宗的政策不满,就发动政变囚禁了惠宗,引起国内大乱,北宋也乘机发兵。梁太后为谋应对之策,就用西夏文字铸造了大安宝钱,想以此来唤起党项民族的独立意识,凝聚人心,与国内的亲宋势力相抗衡。于是,铸钱成了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这是西夏不同与辽和金朝的地方。

西夏文“贞观宝钱”

崇宗铸造了西夏文的“贞观宝钱”和汉文的“元德通宝”以及“元德重宝”。

西夏文贞观宝钱,在清代钱谱中没有著录,1937年才被发现,是发现最晚的一种西夏文钱。钱文中的第四个字与其它西夏文钱不同,该字的原意为“根本”的“本”,引申为“钱”字。发现的数量极少,1998年宁夏盐池县曾出土1枚,收藏于宁夏博物馆。

汉文“元德通宝”

元德通宝有隶楷混书与楷书两种,嘉庆年间发现于凉州,收录于《吉金所见录》。另外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有1枚传世品。元德通宝是西夏汉文钱币中发现最少的一种,因为文献中没有记载,存世又极为稀少,因此曾经被认为是安南的钱。1987年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发现一处窖藏,出土钱币605公斤,其中有元德通宝3枚,证明该钱确实为西夏所铸。

元德重宝,为折二钱,以重宝作钱文,到目前为止,在西夏钱币中只发现这一例。1979年内蒙古鄂托克旗二道川出土1枚,现藏中国钱币博物馆。

第五代皇帝仁宗在位五十四年(1140-1193),这时西夏的经济、文化都达至鼎盛。

天盛元宝

仁宗铸造了汉文钱“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和西夏文钱“乾祐宝钱”。《宋史·夏国传》记载天盛十年“始立通济监铸钱”。因此,天盛元宝是西夏历史有明确记载的钱币。

天盛元宝有铜质、铁质两种,是西夏钱币中出土数量最多、铸工最好,也是钱文最美的一种,是西夏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体现。

历史上,以“乾祐”为年号的政权,有“五代”的后汉隐帝刘承祐、“十国”中北汉刘旻以及西夏的仁宗李仁孝。其中,后汉铸造的是汉元通宝,北汉则没有铸钱,乾祐元宝为西夏仁宗所铸。它最早收录于《吉金所见录》,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有多次出土,有铜质、铁质两种。铁钱大小悬殊,轻重不一,版别较多。铜钱中还有一种钱文是行书的,与楷书组成对钱。这也是同时期的辽和金所没有的,说明西夏铸钱受宋朝的影响更深。

西夏文“乾祐宝钱”

西夏文字的乾祐宝钱,最早发现于嘉庆年间的凉州,收录在《古泉汇》中,被归类为“西夏梵文钱”。后来在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原西夏故地,都有发现。

汉文“乾祐元宝”

西夏在天盛、乾祐年间,铸钱的数量突然有很大的增加,并且都是铜铁钱并行。这可能与当时北宋灭亡,西夏没有了岁币来源,而且金兵又不断烧扰,致使军费增加的时局变化有关。因此,西夏才于天盛十年(1158)又增设通济监铸钱。

仁宗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西夏统治者内斗不止,桓宗、襄宗相继被废,国势日衰。对外又与南宋、金朝时常交恶,后来更是遭受到蒙古的六次入侵。神宗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将帝位禅让给了太子,称为献宗。献宗后来因为蒙古的入侵,受到惊吓死去,第二年(1227)西夏就被蒙古所灭。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从李元昊称帝开始,共传了十帝,历时189年。如果从980年李继迁建都灵州算起,党项族建立的这一政权实际存在了247年。

桓宗铸造了西夏文的“天庆宝钱”和汉文的“天庆元宝”。天庆宝钱,最早收录于《古泉汇》,钱体美观精整,文字清晰端庄,是西夏文字的钱币中铸造最精美的一种。天庆元宝,嘉庆年间出土于凉州,最早收录于《吉金所见录》,传世和出土的数量都很少。

襄宗铸造了“皇建元宝”,嘉庆年间曾出土于凉州,最早收录于《吉金见闻录》。贺兰山等处发现的窖藏中经常有出土,数量不少,而且字体美观,铸造精整。皇建年号仅仅使用了一年,当时正处于蒙古大举围攻兴庆府(今银川)的战争年代,还能铸造出如此精美的皇建元宝铜钱,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西夏铸钱业的发达和技术水准的不低。

“光定元宝”对钱

神宗铸造了“光定元宝”,钱文有楷书、篆书两种,也属于对钱。嘉庆年间曾出土于凉州,最早收录于《吉金见闻录》。楷书文字的较多,数量仅次于天盛元宝;篆书文字的极为罕见,仅1984年在贺兰山发现的一个窖藏中出土的三万枚钱币中拣选出一枚,为孤品。

大朝金合

另外,还有一种“大朝金合”,大小和折十钱一样,字体为楷书,制作规矩。北宋绍圣(1094-1098)年间李孝美在《历代钱谱》中最早提到了这枚钱,说是外国钱,但是没有具体所指。因为蒙古在建元之前曾经铸造过一种“大朝通宝”银钱,有人因此认为它也是蒙古铸造的。但是,成吉思汗大约在李孝美一百年之后才降生,因此不可能是蒙古钱。但是,从文字书法及铜色制作上,又不像是辽钱,很有可能是西夏钱。但是,这还仅仅是一种推测,需要将来的考古发现证明。

迄今为止,已经出土发现的西夏钱币约有二十多万枚,按照材质,可以分铜钱与铁钱两种,其中,铜钱近两万枚,铁钱大约有十八九万枚;按照钱币上面的铭文,可以分为西夏文字与汉字两种,其中,西夏文钱币五种,汉文钱币七种,而汉文又可以分为篆、隶、楷、行等书体。这些钱币的铸造和流通几乎贯穿了这个西夏历史,通过它们正可以从一个侧面大致窥见西夏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与宋朝关系的疏密程度。

西夏钱币整体上看,以元德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铸工粗疏,文字浅显,形制不整;后期则铸工精细,文字深峻,形制规整。这与西夏的汉化程度,换言之就是受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深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西夏“天庆元宝”

西夏钱币文字规矩,制作精整,无论是钱文的书法,还是铸造工艺都超过辽钱甚远,即便是与宋、金钱币相比,也毫不逊色,这说明西夏的文化和手工技术都优于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最明显的是西夏与辽国都铸有“天庆元宝”,西夏铸的天庆钱文字匀整秀气,铸工精美;而辽国铸造的天庆钱则文字拙而粗犷,铸工粗糙。由此就可以看出西夏钱与辽钱铸造工艺以及文化发展方面的差别。

辽代“天庆元宝”

与辽、金相比,西夏钱币总体上比较注重规律化、制式化。钱文多以“元宝”为名,书体多用正楷,光背,旋读,整齐划一;面值以小平钱为主,偶尔也铸有折二钱;材质以铜为主,间或也铸有铁钱,铜铁钱并行。流通使用以汉文钱为主,钱文书体包括:篆、隶、楷、行各体,并有对钱,这些显然都是受宋钱的影响。西夏文钱的铸造,虽然早于汉文钱,但是文献中没有记载,只能依照钱文年号来推算铸行的大致年代。铸有西夏文字的钱币,钱文多称“钱宝”,而不是汉文钱的“元宝”或“通宝”。有阔缘、窄缘两种,文字笔画较肥。西夏钱币,虽然用汉文和西夏文这两种文字铸钱,但是每一种钱币上却只使用一种文字。

西夏铸钱数量总体上较少,流通使用中以宋钱为主。这从西夏钱币窖藏中,主要为北宋钱,西夏钱不到百分之二三就能得到证明。因为铸造的钱币少,所以《西夏法典》对私运或销毁铜钱的禁令极为严厉,如:

“禁止任何人向他国贩卖钱币,禁止工匠毁铸或走私钱币”;“鼓铸走私百文直五百文者,处三个月苦役”;“十缗者处十二年苦役”;“过十缗者,对罪犯处绞刑”。

西夏没有像北宋、金朝那样铸造大钱,基本都是小平钱。这可能与大量用银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