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很潇洒的临终诗,短短28字说尽生死哲学,人生至少读一次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20-04-02

唐伯虎这个形象,可能00后这一代的人中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是他确是老一辈人的回忆,老一辈的经典。

剧中的唐伯虎风流而有才气,这与他在真实历史中的形象其实相差不多。有传闻说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父母因此而给他取名做唐寅。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生就一副玩世不恭的性子,又生在江南水乡,活脱脱一个风流才子的典型。唐伯虎在诗歌、文章、绘画方面都很有天赋,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后者即是因为他的绘画成就。

唐伯虎一共活了54岁,年轻时候的放浪不羁没有为自己积攒下养老的资产,他的晚年过得极为贫困,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最终在54岁这个关口病逝,与这个处处留下自己风流痕迹的红尘告别。

唐伯虎死前写了一首临终诗。临终诗一般都是诗人用来总结自己一生的,或者是现在的状态,或者是未竟的遗憾。比较著名的如苏轼的“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就是总结了自己老年的身心状态以及在世间的主要功业所在。

那么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写下的临终诗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否也会像他的一生一样带着风流与玩世不恭的俊逸?

唐伯虎很潇洒的临终诗,短短28字说尽生死哲学,人生至少读一次

临终诗

明代:唐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这首诗写的极为简单,短短28个字,字字简洁明畅,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轻松读懂,这样的行文风格,正如唐伯虎洒脱不羁的处世风格,处处都不在乎。

平日里生在阳间,照样会有各种各样的离别和散场;人死之后归去地府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所谓生离死别,不过是人生的两种经历罢了。

阳间和地府本来就是相似的事物,就当是自己漂流在异乡,无法回转故乡而已。

唐伯虎很潇洒的临终诗,短短28字说尽生死哲学,人生至少读一次

这是这首诗的翻译,可谓简单到了极点,然而就是在这至极的简单里面,我们能够读出一种深深的感悟,关于生死,也关于人生。

唐伯虎科举失利之后就一直流落江湖之间,见过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生离死别。他知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不由自主的事情了,尤其是他平常所接触的底层阶级,在古代社会里根本就没有生而为人,堂堂正正做人的权力,万事都要听凭官府和当地豪强势力的摆布。

可能是经历多了人间的悲凉,对于神明、对于生死的敬畏也就渐渐地消失殆尽。生与死不过平常事,神明又哪里会打眼关注着凡尘万事。

所以在唐伯虎的眼中,形成了一种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的生死观。所谓生死,不过就是一场彻底一点的离别。人生在世会四处漂泊,至死不能归乡的也大有人在,漂泊的生涯和死去的生涯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不过是前者还能保留一点回乡的希望,后者是彻底的斩断联系罢了。

唐伯虎很潇洒的临终诗,短短28字说尽生死哲学,人生至少读一次

从这一份潇洒中,联想到现代人的生与死。现代人由于对财富的看重,对于自己的生死也就更加的看重,从这次疫情爆发的情况就能看出,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只是,对于生命无以复加的重视并不见得是一件完全的好事,生活并不是只有生命和金钱,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比如快乐、比如理想、比如健康、比如爱情。如果将自己的一生栓死在赚钱、活着这一条线上,我们会错过很多其他路上的精彩。

到最后会不会遗憾?

不知道。

唐伯虎很潇洒的临终诗,短短28字说尽生死哲学,人生至少读一次

只是如果有想要尝试新路的想法,就去试试吧,所有人都应该去试试,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