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程办公,用上了工具,并不代表你就解决了协作问题

 黄爸爸好 2020-04-02
本文节选自长文《这一次,绝大多数的远程办公会失败》
团队协作与效率


协作是团队能够运转的基础,它是远程办公里首先被解决的问题,却也是最容易迷惑人的地方。

人人都知道要用工具来解决远程协作,却往往也都会忽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使用工具的人是人,协作也主要是人。

用上了工具,并不代表你就解决了协作问题。不解决人的意识和习惯,你照样没有效率。

HO919

在上一个团队里,我们很多年前就开始试行远程办公的模式。当时规定参与人员(不是全体)每周可以选择两天在家办公。因为有线上服务,我们当时使用了 Worktile 并明确 Task 里协作的要求,即 9 个小时内必须回复,其实也就是当天必回。这条规则与其他几条规则,共同成为「919」的 Personal Level Agreement。

另外的规则是:

  1. 9 分钟可以取得联系,用来约定重要事项的回复速度;

  2. 1 种有效在线通讯工具,钉钉或者 SKype;

  3. 19 分钟可发起会议,即多人会议在 19 分前通知则必须按时参加;

  4. 99 个工具,参加远程办公试验的人员必须积极参加各种新工具的试用;

整个试验过程持续了一年多,最后因为特殊原因终止。期间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这里我列几个普遍性的供大家思考:

1. 纯文字沟通的障碍

大多数成员缺乏文字沟通的习惯,这似乎成了很多程序员的通病,很多人的编程语言表达能力超过了汉语,让他们更习惯用代码来沟通。

也是深受“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的荼毒。

但代码沟通并不总是最高效的,尤其是涉及到复杂问题,涉及到设计权衡的时候,如果不能抽象成文字在几句话中描述清楚,只是阅读大型系统的代码就够折腾的。如果再碰上写的不好的代码,而你想与另外系统的开发者讨论一个通用问题,只看代码是远远不够的。

'Talk is cheap,code is expensive.'

如果你在同一办公地点,你可以走到对方的位置,或者约几个人到会议室,一块白板加上身体带比划,刚刚能够说得清楚。当协作变成远程的时候,沟通就忽然变得不可能了。你会发现双方打了很多字,却一直没有说到重点,更别提让对方明白,甚至说服对方了。

书面表达的不足,会大大影响团队沟通的效率。

当然客观来讲,这也并不仅是个人能力问题。人与人的交流本来就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在语音文字之外的神情、肢体语言,也是交流的重要部分,有时候比文字反而更重要或准确。当你舍弃了所有其他渠道,仅仅使用文字或者语音来传递信息,效率下降也是必然的。

2. 使用工具的正确姿势

在家办公是为了提高个人效率,其中一方面就是为了减少打扰,减少那种直接跳到工位旁边跟你讨论的同事打扰。这对文字沟通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前面所述,如果一个人想与另一个人语音交流,他必须先判断对方是否在线并预约对方的时间。

这通常不是问题,但是由于在家办公,你无法获知对方是否临时有事,是否就餐未归,或者是否在进行另外一项讨论,发起等待和预约都在无形中拉长了沟通的时间,降低了沟通效率。

我们当然知道有的团队会公开工作日程,甚至会团队共享日程,但是对在很多人来讲,事务、会议或者时间管理上,并没有养成高效的习惯。

工具可以立马使用,但是使用工具的习惯,以及正确使用工具的方式,需要时间也更需要意愿才行。

你也许会问,不是有前面的规则吗?是的,但是规则的准确执行和监督,是另外一个问题。当你觉得在公共频道或者公共工具上可以监督的时候,为了减少冲突和对对方的压力,很多人还会倾向于单独聊天,将监督变成虚设。

3. 求学心切的年轻人

这是非常容易忽视的一个原因。在我们想当然的相信远程办公对成员的吸引力的时候,还是有一批人并不很动心。

有一次我跟团队中的一位年轻同事聊天,虽然我知道他每天有相当的时间耗费在通勤上,但是他的回答仍然很坚决,在路上的时间我也可以看些东西学些东西,但是上班对我来说,意味着能跟很多高手交流,能够跟他们面对面,能跟随时随地向他学习,而不仅仅是因为工作事务而在协作工具上交流。

这件事情对我还是很有触动,我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刚工作的时候,每天走进公司时都有一种激动,一种自己虽然渺小但正在参与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的兴奋。

对于这样求学心切的年轻人,公司是他们发挥更大价值的地方,他们愿意在这里胜过在自己的暂时栖身的屋檐之下。

4. 关于效率的糊涂账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个体效率提升和团队效率下降的对冲,是一笔糊涂帐。

当一个成员说他个人工作效率提升了,提升了多少呢,你算不清楚。你知道额外增加的沟通成本,让团队协作的效率降低了,但遗憾的是,你也说不清楚降低了多少。

这个事情没有人有统一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越需要协作的工作受影响越大,越需要单兵作战的工作受益越多,但这整体效率变化曲线的拐点在哪里,如何操作是经济而公平的,又没人说得清楚。

多说一句,这也是我比较关注绩效评价考核相关的数字化系统的原因之一,我没记错的话,方云应该是在做这件事。

我们还都没有说创新。

2017 年 3 月,支持远程工作十年有余的 IBM,开始结束部分远程工作政策,要求员工回到办公室。在 Quartz 的报导里[9],有一句话说的是,成员在一起的团队更容易催化出新的想法。它进一步援引的哈佛一个研究,说明一起工作的研究者更容易产出有影响力的论文。

我想,这是蓝色巨人做出巨大改变的重要原因,缺乏创新,只专注事务性工作的团队,无法在长期竞争中取胜的。

这一点,尤其需要创业或者小团队引起警惕和注意,毕竟你们没有任何本钱可以坐吃山空。

对个体的能力要求


“人啊,认识你自己”

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入口刻着的这句箴言,它说出了一个千百年来持续困扰人类的难题。

自我认知的局限。

如果说管理尚有理论和经验,协作尚有工具和方法,远程办公对人的要求这部分,可能要算最难应对的部分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远程办公不降低效率,但是等到真正远程办公的时候,产出却并不高。当然,他们有很多原因可以找,比如办公环境不如公司,比如我正在工作,但是孩子过来了;或者是,总是找不到能够协作的人。

这些看似客观的原因,其实反映的是一个人自律自驱能力的薄弱,他们并没有严肃认真的对待远程办公这件事。

这就像一个抱怨工资太少的人说,要是给我 1.5 倍工资,我可以做 2 倍的工作。等你真给他 2 倍工作的时候,他会说,果然是资本家,压榨我。不要只看他们说的,要看他们做的。

而他们更在意远程,而并不是办公,这不得不让所有管理者担心。

关于远程办公的感受,我在 V2EX 上发了一个帖子[10],意外出现了好几个推荐暖脚器的。感兴趣你可以去围观一下,有多少人在摸鱼,有多少人在抱怨脚冷,有多少人自觉效率足够,等你问到细节发现他们并没有全心投入到工作中,而是在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当你觉得自己很自律,可以自驱动,远程办公可以很高效的时候,可以想想那句神谕,再认真地审视下自己。

不要满足于自己觉得,还要让团队也觉得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