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急难重症临床经验有感

 繁星1 2020-04-02

           (2008-04-16 17:28:12)



学习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急难重症临床经验有感

   读<<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知道中医还能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及至到山西灵石见到李老,方信书上写的全是真实病例,始对中医增强了信心,决心学习中医,按李老所教导之方法,重新开始学习中医,从首届扶阳论坛到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急难重症经验高级研修班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希望!更坚定了我的信心,以后的岁月将全部精力用到中医的学习与运用中,在这次大会上让我心情激昂,感动万分,再次感受到李老的魅力!
    到会人员之多是大家所未预及的,充分体现了李可老中医的广泛影响力!在中医存废之争之际,中国正需要像李可老中医这样能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诚如中医泰斗邓铁涛所言:"振兴中医须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人才...中医便腾飞!李可先生是中医之脊梁!"全国名老中医朱良春也称"李可老先生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能治急危重难病第一人!"  
   参加大会的有全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先生、著名的文化学者刘明武先生、李可老先生的著名弟子刘力红教授、孔乐凯博士等众多二三代弟子,来自国内外的老中青三代,三百多名中医专家学者、医学生以及民间中医爱好者,大家忘记了年龄和辈分齐聚一堂,共商中医发展大计,整个大会取得了巨大的圆满成功。

   我出生在医学家庭,自小对医学怀有深厚的情感,上大学后接受的是现代医学教育,对中医玄之又玄的理论不能理解!到医院后看到的是中医科的冷清和中医生的抱怨!临床后我由普外转攻肛肠疾病,十几年来一直以现代医学的模式诊疗疾病,对中医转变认识,应该是在学习了朱汉章老师的"小针刀疗法"后开始的."小针刀疗法"就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模式,中医也动刀除疾,华佗时代不就很高明吗!只不过出现了断层和失传,由于我有外科基础,"小针刀疗法"运用起来颇能得心应手,一些难治的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竟应手而愈,频频又接触了针灸,拜访了多位针灸界大师,体验到了针灸的神奇疗效,运用针灸治病亦有时达到出奇的效果,肩周炎急性腰扭伤往往一针下去效果立见!始转变了我对中医的看法,通过文圣功及站桩功修炼,对阴阳五行的感受,丹道的体验与证悟开始喜欢中医了!

    我心目中的中医,应是精于术数及养生之道,进行养疗结合、针药并用、内外兼治,既所谓"针刀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遁矣!"认识李老才真正的认识了中医!二年来现学现用,从一病一方开始不断验证疗效,针药并用也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以前不能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并发椎管狭窄症,顽固性便秘、腹泻、肿瘤等疑难杂症均达到理想效果。在临床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附子一药,运用较难把握。如想达到最佳剂量,出现"瞑眩"即与中毒量相接近,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个人的疾病不同,每个人的耐受性不同,药物的炮制方法不同,进药的渠道与时间不同,均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病人口面及全身麻木,有的猝然晕到,有的上吐下泻,这些情况均曾遇到,有的遵李老之法喝蜂蜜水立解,有的需用解毒药。我亲自尝附子曾用:附子150克细辛100克川乌30克伍它药一起喝下,没有任何反映,给病人服用30克既中毒。所以每次进附子必验其质量,严把关,还要加大临床力度辨证准确,巧妙的运用李老使用附子独特经验,在急难重症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

   李老再三叮嘱:凡治病,以顾互胃气为第一要义!五脏皆禀气与胃,故理中汤可治百病;故凡治脾胃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二方,理中汤与四逆汤.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二经,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百难一见,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症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 

  中医学正是由于更多的具体而切合实用的医疗经验,无以计数的世界第一,世界之最,使中国医药学成为名符其现的巨大宝库,则是医学的无价之宝!正是这些难以一一枚举的名医及他们的出色成就,把整个中国医药学的天空装点得格外灿烂;医圣张仲景对中医学的历史功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前无古人,后缺来者!"一部<<伤寒论>>,可使医家受益无穷。扁鹊为脉学的倡导者,是"脉诊"的创始人和方剂的发明者。华佗是妇孺皆知的古代名医,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在外科手术,麻醉方法和五禽戏运动疗法等方面作出了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杰出贡献。孙思邈,他博学广识,对道对医两家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后世医家则称其为"药王"。近代彭子益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为李老所推崇。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里恰好体现了"天人合一观"。人的一切生理活动,新陈代谢均受制于或依赖于自然环境,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节气的改变等都调控着人的功能活动。<<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即中医之理,生浮降沉,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生浮降沉运动中的五种物质。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人身之中气,则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脏腑如储电之瓶,经络如传电之线,此中医此生理病理也!   

   也正因为有了他们及以他们为代表的无数精研医道,勤究方术的大医群体,我们今天才能自豪地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