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就像太阳,给予我们生命温暖与光明。

 wenxuefeng360 2020-04-02

古今中外伟大的哲人们都追求探索生命的真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德性即知识”。他为什么会把知识和德性联系在一起?平常人们都认为“真”“善”“美”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可见“真”必然不可能等同于“善”。毋庸置疑,在此“知识”指向“求真”,“德性”指向“求善”,“求真”与“求善”在我们看来是两个维度的东西,那我们又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说的:“求善即求真”?对苏格拉底而言,知识不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物质认识,而是我们对潜伏在自我灵魂世界中的真理的回忆。在他看来,我们身体上,物质上是我们父母的孩子,而我们在精神上,灵魂上则是真理的产儿,就像我们每一个的身体基因里埋藏着父母的遗传的密码,同样,我们每个人灵魂的某处与生俱来被刻印上了“真理”的印记。也就意味着“有知”不在于我们懂多少字,懂多少文学,学过多少语言,看得懂编程或股票走势,而在于我们能不能回忆起我们与真理的嫡系亲缘,我们能不能摸到天赋的真理与我们的良心。

换言之,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人类的“知识”可被区分为两类——“生存知识”和“生命知识”,“生存知识”教会我们谋生,以及日常的人情世故,它是一个人用来获得物质,来维持生存的知识,它十分有用,但却是冷冰冰。“生命知识”让我们心安理得,欢乐自由,它是一个人用来呵护精神,使心灵美好的知识,它看似无用,但却非常温暖。

真正的知识只有一个真理,这个真理都指向一个最终目标——那既是“善”。真正的知识不教人如何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如何成为优秀的法官,如何成为优秀的金融家….真正的知识是教我们如何成为好人,如何成为一个优良品德的人,如何成为社会的良知,真正的知识超越了生存的知识,超越了谋生,超越了所有金钱和物质,真正知识是生命的知识,教人如何获得心灵的安宁与快乐,而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比我们更博学,更有知识,更有见识,而在于他们比我们更有德行,更有胸怀,更懂得生命的真谛。

爱就像太阳,给予我们生命温暖与光明。

哲学家孔子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当我们掌握了“生命的知识”始终能辨别是非,区分好歹,看清善恶,那么我们自然会追求真正对我们“善”的,长久对我们“有益”的,始终对我们是正确的事物,生活中哪来那么多难以决断的选择,哪来这么多挥之不去的困惑?

当你仔细体会,会发现生活中发生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虽然让我们不那么愉快,但是我们知道原因,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但之后不足以构成让我们困惑,而那些真正让我们困惑的东西驻留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有时让我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有时让我们莫名其妙地孤独,内心空荡荡;有时我们去到哪里,和谁在一起,吃什么都觉得乏味,总是觉得好像少点了什么,有时我们会发现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快乐,然后我们就变得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爱…….为什么会这样呢?“困惑”对人的影响极大,它就像把你推进一个精神的荒漠,情感的空洞,四处萦绕而无可驱散,深受其扰却无力摆脱。它对我们的情绪破坏力远超了令人恼羞成怒的杂碎事情,后者使我们情绪激动,甚至大发雷霆,前者却使我们没情绪,对什么都力不从心,无精打采,只剩下对生活的厌倦与冷清的漠然,就像人们所说的“行尸走肉”。虽然后者会激起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那至少还证明了我们还有一股活力,一股感受,而前者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逐渐干枯的自己,生命的汁液仿佛在慢慢地流失耗尽。

我们可以发现“困惑”一旦纠缠上我们,多少物质上的投入都无法解决,相反,更大“困扰”就是无论多少钱,多高的地位,多少的物质,多奢侈的享受也换不来生命的朝气,精神的喜悦,内心的充实,灵魂的安宁。一切自厌都是厌世的开始,厌世是自厌的蔓延。当一个人开始讨厌自己了,那么也就开始讨厌这个世界的一切了。

爱就像太阳,给予我们生命温暖与光明。

爱就像太阳给予我们生命温暖与光明

如果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探索那些始终让我们兴趣盎然的事情——那些让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认真投入去做的事情或工作,愿意花一辈子去交往和了解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之所以能唤起我们持久的热情,能激发我们全身心去奉献,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充满了新鲜活力的创造力,这股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他们总在不断地自我更新,犹如取之不完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现,犹如永不熄灭的太阳温暖着我们。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想自厌,希望对自己保持着长久的兴趣,毫无疑问,我们身上必须要有一些能够吸引自己,并且永不衰竭的好东西。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旷日持久地发光发热,让我们一旦拥有它,就能分享它的取之不尽的能量,让我们长久安乐呢?那么这不是“生存的知识”力所能及的范围了,无论多少块金砖堆叠出来的璀璨耀眼也美不过一个发自内心的喜悦,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生命提供热情,一定是比生命本身更加温暖。那么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比心里的“爱”更温暖呢?

爱就像太阳,给予我们生命温暖与光明。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位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论何为而生时,说出了有三种情感支配他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支配他一生的情感是“爱”,对某个人的深爱,对求知真理的热爱,对人类的博爱。

爱就像太阳,给予我们生命温暖与光明。我们的生命种子会朝着那道光不停地生长发芽,生活也因为这道光的一丝暖意变得更温馨,等到开花之时,浓郁的花香味弥漫四周,而我们身处在香气中也萌生更多喜悦和热情。一道光的光线越明亮,照亮的范围就越远。同样地,一个人心中的爱越充盈,这份爱波及的人就越多,不仅能照亮自己,而且还能推己及人,被他的“爱”温暖到的人也就更多更普遍。

大爱既是情感,也是理性,既是纯正的美德,也是最高的知识;既是至善,也是至真,同时也是至美,他的一切知识观点以“善”为根据,为“善”服务,追求更多“善”的生活。同时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使人的胸怀宽厚和仁慈,正是爱成就了仁,又激发了勇。所以孔子所说的,“知,仁,勇。”说到底就是三位一体,植根于儒家的仁爱精神。而“德性即是知识”“德性即是大爱”,所以在爱中,“真善美”融合为一体。

爱就像太阳,给予我们生命温暖与光明。

当一个人心有所爱,爱之所指便是“精神家园”,那么无论面对什么诱惑,他都不会纠结,因为他走出的每一步只为走向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这条回家之路艰难险阻,他也愿意为之忍受。一个人的困惑在于他不知所爱,迷失了回去精神家园的方向,于是面对选择经常会不知何去何从。若一个人心中铭记家的方向,那他怎么会迷路?若我们心中常有爱的观照,我们这一生又何来迷茫?所以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取决于他的内心活动,一个人心中的爱越诚挚,他的精神生命力越坚韧;一个人心里的爱越广阔,他的精神生命跨越的时空也越广阔。当一个人爱天下,他的精神也就永不磨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