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古今纪年方法的变化

 好了明理 2020-04-02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多种,有的纪年方式非常复杂。

1,王公年次纪年法。

最早的纪年法。汉武帝之前采用这种纪年法的比较普遍。比如《左传》“鲁庄公十年”。

我国古今纪年方法的变化

2,年号纪年法。

史家传统纪年法。从汉武帝开始采用年号纪年法,例如建元元年。

3,岁星纪年法。

最神秘纪年法,有天人合一的感觉。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次: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古人认为,岁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例如某年岁星运行到星纪范围,这一年就叫作“岁在星纪”。

4,太岁纪年法。

我所知道的最复杂的纪年法。

古人把十二次和十二地支对应,形成了十二辰的概念。其运行方向和顺序与十二次正相反。

事实上是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正相反,所以岁星纪年使用非常不便。于是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一个假的岁星,把它叫作“太岁”。

太岁:《汉书*天文志》叫作太岁;《史记*天官书》叫作岁阴;《淮南子*天文训》叫作太阴。

然后古人让这个假想出来的“太岁”和真的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太岁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是一致的,就用它来纪年。

比如,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就在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下一年,岁星在玄枵,太岁就在大火(卯),这一年就叫“太岁在卯”。

此外,古人还另取了十二个太岁年名,作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的别称。对照如下图。

我国古今纪年方法的变化

比如《离骚》:摄提贞于孟陬佤,惟庚寅吾以降。摄提,在这里就是指太岁年名的摄提格,这一年是太岁在寅。太岁在寅是指岁星所在的相应方位,不是指后来干支纪年法里的寅年。

5,岁阳纪年法。

西汉年间,历法学家又取了十个岁阳的名称,和十天干对应。

十个岁阳名和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配法如同六十甲子),可以组合成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第一年,旃蒙单阏为第二年,由此类推,六十年周而复始。

6,干支纪年。

我国古今纪年方法的变化

岁星并不是每年走一个整的星次,所以不能反映实际天象,于是东汉年间兴起干支纪年法。东汉元和二年,以政令形式在全国范围实行干支纪年法,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到现在没有中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