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投资中,你会追求小概率的大成功,还是大概率的小成功?(少数派投资)

 亲斤彳正禾呈 2020-04-02
 
整个三月, 随着新冠疫情在境外的失控与发酵,以及沙特宣布增产原油引发油价暴跌的两大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资本市场也腾挪跌宕。

道指四次熔断、VIX指数大幅上扬,美股期指非跌停即涨停,种种现象让媒体用“史诗级”的震荡加以描绘。

但是新闻相对于历史而言,更多显示的是噪声而非有意义的信号。
 
如果我们用后视镜去观察大周期历史,1929年或者是1987年的资本市场,你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异常的变化,而靠近的2000年与2008年也不过是中继的一个波折。因此,在持续膨胀未探明经济体量的天花板前,从未来的后视镜看当前市场最多也不过是浪花一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察感觉?
 
这是因为人类对现状认知符合敏感性递减规律。对于任何变量而言,刚刚可以感觉到的差别与变量的级别是成比例的。心理学家将刚刚可以感觉到的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差”。
 
 
感觉到的规律 vs 投资的信号
 
 
我们就以可以感觉的最近25年标普指数为例,并结合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图来观察一下关键时点上有没有可以把握的机会。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从图表中显示,似乎是有的。那就是在每一个波峰高点——对应着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次贷危机前夕与本次新冠疫情危机的前夕,美联储第一次降息50个基点,都引发了后续一轮深幅回调。
 
那么,是否可以把这一规律应用到投资中呢?笔者认为不可。
 
首先,其运作机理不明。
 
其次,即便有25年的数据积累,因为利率大幅转向是一个低频信号,所以,3次观察结果仍然不能证明什么。关键是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这一观察结果虽然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仍不是一个明确有意义的信号。
 
 
概率的两种应用方式
 

那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投资方式?
 
笔者认为从概率的角度有两种方式可以尝试,归根到底,一切皆是概率问题。
 
第一种方式是参与小概率事件。
 
不过,小概率事件达成所产生回报要足够丰厚,足以弥补参与小概率事件所付出的成本。

这一方式的典型代表人物有:塔勒布以及其所推崇的索罗斯,但要论起投资思想发源来,就不得不提索罗斯的老师波普尔的开放社会观念与“否证论”。
 
波普尔认为: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没有一种真理永存不朽,这样的社会允许相反的观念出现。
 
其“否证论”又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两类理论:

第一,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已知为错误的理论,称之为已被证伪。

第二,尚未得知是否错误或者尚未遭否证,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简单说,就是“不知道”。
 
两者合起来,所有问题只能证伪、不能证实。当然,批评者也可以说这两种观念本身就不能证实。
 
既然两种观念都指向没有正确理论的存在,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只是发生概率大小的问题。
 
在投资领域参与小概率事件也是理性的,特别是当有意义的信号出现,比如:金融的脆弱性,或者说是波动性显现的时候,可以像《反脆弱》这本书的作者塔勒布一样,用购买价外期权这一方式完成。
 
如果投资者的可投资产不受限,当然可以选择这一投资方式。
 
但对专业的投资机构而言,现实的情况通常并非如此。因此,主流投资者往往采取第二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追求大概率事件,积小胜为大胜。
 
这一方式典型代表投资人物众多,最著名的就是巴菲特,并且由于基业长青,长期被媒体曝光,知名度远胜第一类投资者。
 
这一方式基本上算是决定论。它的特征是:遵循规范性理论。由于人性的存在,资本市场并非总能向理性的数学一样,充分条件是不存在的,但还是有少数大概率发生的规范性理论值得遵循。这些规范性理论包含但不限于:
 
-供求关系决定经济
-股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或者说是对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
-马太效应
-均值回归
 
这类投资者注重资产配置,并把主要精力放在选股上,利用规范性理论以及时间的复利效应,达成资产的增量增值。
 
由于知道未来不可预测,择时是一个无法在职业生涯中论证的命题,因此大部分时间内淡化择时,更多的是用头寸的控制来规避风险,并且在恰当的时机利用规范性理论,与价值函数S型曲线所形成的偏差来完成人性套利,收割存量。
 
上述两种方式殊途同归,都可以有机会在市场中继续生存,但两者难以兼得。至少在现实中鲜见成功人物,笔者观察到的投资大师只有对其中一种方式的执着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