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有什么功劳?

 黑龙江波涛 2020-04-02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虽然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又因他忠于晚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褒贬不一。

曾国藩28岁那年到京城会试,赐同进士出身。他的朝考成绩出奇的好,列一等第三名。从此开始了他12年的京师为官生涯。从1840年的翰林院检讨,到1849年的礼部右侍郎,十年跃升十级,成为二品大员,是权倾朝野、臭名昭著的权臣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其实曾国藩想做一名忠臣,他看不惯官场的暗流涌动和腐朽,屡次上书想要提醒皇帝改革制度做出改变。但他的建议根本得不到重视,反而使自己在朝堂上越来越失势。

在穆彰阿被罢黜不久后,朝廷令曾国藩到江西主持乡试,他被迫离京。途中又获悉老母故去,他便只好回家奔丧。在他奔丧的几个月间,太平军声势愈盛,接连击败了朝廷的八旗军和绿营军,朝廷只好将目光投向地方武装力量,因此不断授予团练的职位以期遏制住太平军。这种情况下,天下大势又给了曾国藩走上政治舞台的机会。

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在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当时湖南许多不满地方官员压迫和地主豪强剥削的农民趁机起义,曾国藩断然采取铁腕高压政策,稳定了当地的局势。

之后的十余年里,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和太平军大大小小数百余战,获胜或负,最终于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但因湘军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1868年,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他考量当时局势,没有与法国开战。于是遵从法国的要求下,坚持决定处死为首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46万两白银并派崇厚道歉。这个交涉结果引起了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的极大不满。曾国藩背负骂名,不久病情加重去世。

曾国藩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的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晚清一度呈现出同治中兴的盛况,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积极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曾国藩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的选将标准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并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曾国藩在治军方略上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用忠义理智信去陶冶官兵,维系军心。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影响了好几代人,其后的黄兴、蔡锷等资产阶级军事家对曾国藩治军方略也推崇备至。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赏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还说凡领军者都应该效法曾国藩。

曾国藩在儒学上的成就也是非凡的。他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他认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家应取其同避其异,兼收并蓄,这样才能推进儒学的发展。

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极大地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就是此中的杰出者。

他的持家教子之术 也堪称是非常成功的。比如他的次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于1881年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曾国藩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亲戚邻里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是有可学习参考的价值。

曾国藩在书法上也取得突出成就。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褒亦贬,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提出乾坤大源书法本源说。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他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由继承古典到创新并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成为当代典范。

他算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真正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但也有屠城勾结洋人的历史污点。曾国藩的好与坏很难去评判,我们只能客观公正地展现他的功和过来诠释他的一生。想必他也觉得这种身后事,就教与世人说去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

《中国近代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