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立储密诏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就不怕被人偷走?

 昵称66395956 2020-04-02

序言:买链接

清朝的“秘密立储诏书”有点蹊跷。

虽然是“秘密立储”,但满朝文武都知道那张密诏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皇帝们就不怕有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将诏书偷去或者涂改一番?既然是“秘密”,又为何搞的人尽皆知?

一:“正大光明”匾额的来历?

首先,所谓的“正大光明”匾额,在哪里呢?

在“乾清宫”。

▲乾清宫。

▲乾清宫。

▲悬挂在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额。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的第一宫。顺治帝与康熙帝曾一度将乾清宫作为自己的寝宫。两位皇帝除了在乾清宫睡觉,还在这里办公,比如批阅奏章,会见官员使节,举行皇家典礼等。可以说是顺治和康熙的“本命之地”。

这块高悬在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帝书写的,寓意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他希望之后坐在这里办公的子子孙孙们看到了匾额,能不忘初心,爱护子民,珍惜祖先打下的江山。

据清《史稿记》载,匾额原件存放在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挂着的那一副是乾隆帝临摹拓印的,但不巧的是嘉庆期间乾清宫失火,“正大光明”匾额被烧毁。之后嘉庆帝命人重新临摹拓印了一副,也就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那一副。

二:为何要将立储密诏藏在正大光明匾后?

为什么会将关乎国家命运的立储诏书藏在一块匾额后头呢?这也太随便了吧?

其实刚开始清朝也是公开立储的。“秘密立储”这个制度,起源于雍正时期。

当时的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非常激烈。雍正的八弟和九弟死于谋权篡位,雍正的儿子弘时因为想谋得太子之位,也被削藉处死。而雍正自己的皇位,是踏着“万骨枯”,经历“九子夺嫡”才换来的,其中的艰辛与凶险,他最清楚。

▲悬挂在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额。

继位后雍正深感清代的立储制度弊端诸多,他眼见着许多皇室子女为了争夺皇位,前仆后继地倒在了血流成河之中。他决心要更改这个鄙习

于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臣子开会。会议的中心思想就是:“我的儿子们还挺年轻,确定继承人的事情呢,需要更谨慎一点。为了阻止他们争夺皇位,我已经秘密地将继承人的名单写好了,这会儿已经封存在盒子里,存放在乾清宫最高处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了。

自此,雍正开启了清代的“秘密立储制”

三:立储诏书就不怕被偷吗?

然而,立储密诏,就公然存放在一块匾额之后,就不怕被偷换吗?

不怕。

因为有以下两道措施保障。

▲藏有立储密诏的“建储匣”。

▲藏有立储密诏的“建储匣”。

(1)重兵把守:

首先,乾清宫作为顺治康熙的寝宫以及办公地,虽然雍正移居养心殿,但乾清宫仍旧是皇帝们选派官吏,批阅奏章的重地,日夜都有大量守卫把守,想混进去涂改立储密诏,几乎不可能。

(2)密诏是“一式两份”的:

其次,即使有哪位“武林高手”偷得了立储密诏并成功替换成另一份自己心仪的人选上去,结局也不会如愿。因为皇帝的立储密诏,一向是一式两份的。其中一份我们都知道,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建储匣”内。另一份,由皇帝亲自保管。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们一同取下匾额后的“建储匣”,与皇帝自己保管的那一份作对比,确认无误后,才会正式宣布皇位继承人选

西奇妹说:

你们知道,史书上寥寥几笔的背后,往往是血流成河。

总体来说,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诸子争夺皇位的矛盾。无形中将“抱恙”的山河,过渡成“无恙”。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参考材料:

赵尔巽,《清史稿》、

弘旺,《皇清通志纲要》、

阎崇年,《清宫疑案正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