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习太磨叽怎么办?这6招教你解决问题,家长必看!

 昵称62160227 2020-04-02
经常有家长留言反馈说孩子做事磨叽

我女儿今年13岁,上初一,老师布置的作业她能完成,但就是磨磨唧唧,这个假期每天为了那点作业的事我们彼此都面红耳赤,她坐在书桌前可以抠手半天,或者摆弄一根线都可以整上好久。

前久我几乎每天都在对她发火,骂她,我觉得她动作慢没效率,她觉得她已经努力了,我像是中邪一样。后来我觉得我这样不对,就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也听了一些视频讲座,不骂她了,都是好好的和她说,可她还是磨唧。

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做事上不磨叽呢?

其实凡事有因必有果,想让孩子改掉做事学习磨叽的这个坏习惯,就要先了解一下你的孩子到底为什么会磨叽。

磨叽的原因
1. 处于动作发展期


处于动作发展期的孩子,因为神经、肌肉的活动不够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往往会出现手脚不灵活、不协调的情况。换句话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做事情慢,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 对要做的事缺乏兴趣


喜欢做的事总是会让人会主动去完成,而如果孩子做事情总是很拖延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面对的是不喜欢的事。所以当家长的催促时他们被动的加快速度,一旦不催促了,孩子也跟着放缓速度……

3. 注意力不集中


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很多事情。比如家长要求孩子看会书,孩子可以将吃零食、玩玩具、看绘本、问问题等都加进来,所以看书这件事在时间上被无限扩容,最后不得不在家长近乎爆发的情况下完成。

4. 家庭环境影响


很多孩子习惯了从小被家人精心照料,形成了对父母或祖辈的过分依赖心理,对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也会有意无意地磨蹭,等待家长伸出援助之手代为完成。

5. 天性所致


有的孩子本来就是慢性子,做事情比别人稍微慢一些。这种情况下需要家长接纳和理解,因为性格本身没有好坏,而且慢性子的人一般会有细致谨慎、从容不迫的优点,如果光因为“慢”而说孩子不好或者认为孩子有问题,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同时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怎么让孩子不磨叽?

1. 家长要做出表率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如果父母做事雷厉风行,孩子就容易养成干净利落的做事习惯。

2. 经常跟孩子来比赛

对于穿衣服、叠被子、穿鞋、刷牙之类的日常事情,父母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比比看,谁完成得快?在比赛开始之前先和孩子说好:先完成的有奖励,奖品是……可以以次为单位,也可以以周为单位,奖品可以是一张小贴纸,也可以是家长给讲一个故事,让孩子感觉做到及时完成日常事务并不难。

3. 技巧要领示范结合训练来提高

有时候孩子做事慢,是因为技巧不足,动作不熟,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其中的技巧、将具体动作要领示范给孩子看,改善孩子在技巧方面的不足。比如穿衣服怎么穿比较快,收拾玩具要怎么做才又快又好找。孩子掌握方法后加以练习,速度就会逐渐提高。

4.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家长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动力。有时候,发自内心的鼓励比实质的奖品会更让孩子欢欣鼓舞。“这次比上次进步了!”“加油,你看你做得多快!”“这次干得很好,下次记得要快一点儿咯!”鼓励的话会让孩子铭记在心,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就会有意识地加快速度。

5. 让孩子知道磨叽会坏事情

有的时候,孩子磨叽不是因为动作快不了,而是因为不知道磨叽会坏事。比如做作业只要能做完,早点做完跟晚点做完在他们看来是没差别的。但若是如果孩子因为迟到而受到老师批评,会觉得很不光彩,心里也不好受,肯定会记忆深刻。所以家长在适当的时机下可以让孩子尝一下拖延带来的苦果和代价,就不会觉得磨叽也无所谓了。

6. 让孩子学着独立

有两类家长最容易给孩子“代劳”,一类是急性子的父母,一类是见不得孩子“辛苦”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孩子“代劳”,反而帮了孩子的倒忙,孩子得不到训练,而且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对于孩子分内的事情,哪怕是慢一些、出了一点小差错,家长都不要心急,让孩子自己完成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孩子要是遇到困难,家长可以提供适当指导,给予启发即可。

还要注意的是,对于有些天生慢性子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接纳和理解,从内心接受自己的孩子,耐心引导,让孩子在遵循事情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循序渐进,这样才能逐步有意识地提高做事情的速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