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笔下的沙市迎禧街

 雷雨ytovvi53eo 2020-04-02


张善有 画

迎禧街是位于荆州市沙市区的一条著名老街,因其北端原有沙市土城迎禧门而得名。相传三国刘备赴东吴相亲回荆州,关羽在此门迎接刘备和孙夫人。我在这条街整整生活了二十年,那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沙市三中在职教师都分到新房,退休老教师却无人过问,在北京的沙市三中毕业生联名给省教育厅写信,提请关心一下老年教师的生存状况。那年我家住在解放路215号(老三中教工宿舍)近百年老宅已破旧不堪,后经市长、教育局长亲自过问这件事,父亲(张永大)和夏艺圃老师才一起搬到位于迎禧街的北三小教工宿舍。

张善有 画

之前住在解放路与迎禧街近在咫尺,但三十多年只来过两三次,对这条街不甚了解,看到眼前这里的一切都感新鲜。迎禧街是一条宽五米长不足五百米的小街。两旁大都是民国时期陈旧的木制民居。唯一一栋三四层楼高的大建筑是94年按穆斯林风格改建的清真寺。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回族,当然也有其他民族,他们都和谐的生活在这条古老的街上。

张善有 画

凌晨两三点的迎禧街是安静的,静得让人心慌,随着咯吱的街铺的开门声,你决不会想到这条街,将会变成血腥的屠场,每天有近十头牛羊在这里失去生命,我最不愿意见到的是,等在一旁看到同伴被屠宰的牛,它那绝望无助的眼神,和饱含泪水的眼睛。深红的血液从它脚下流过,染红了整条小街。灰暗的灯光下屠夫往往用绳栓住牛的四肢将它拉倒,让牛跪倒在地,为人服务了一辈子的它,只得安静无奈的接受被屠杀的命运,这时屠夫挽起袖子对准牛的喉咙手起刀落,带着体温的热血喷薄而出,流入早已准备好的容器里。这真是一刀毙命。还在不停抽动的它们,就被屠夫熟练的剥去牛皮,开膛破肚,取出内脏,砍下牛头,再分为肩胛、肋嵴、前胸、后腿、健子,悬挂在架子上,整个过程只需五十分钟左右。

张善有 画

这时随着天空露出微微的晨光,清真寺半圆的穹顶染上了一丝金黄。沉睡的迎喜街慢慢喧闹起来。由于处在解放路与大庆路之间,突然狭窄的路面更显繁忙,骑着自行车上班的人们不断的按着车铃匆匆而过,迎面而来拖着板车卖蜂窝煤的老人负重而行,买菜的老妇提着菜篮慢悠悠的从还在散发着热气的牛肉摊前走过,摊主热情吆喝着,'来买呀!不打水的黄牛肉“。卖莱的乡下老伯也加入了吆喝的队伍,'卖莱哟,新鲜的大白菜'!然而这一切的吆喝都抵挡不住街旁散发出浓浓的牛肉汤的香 味,老板只需静静地等候食客们的到来,浓鬱的牛肉汤香,成为他们无声的广告。优质的牛肉,独特的早酒是这条老街的招牌,清晨每天都有人开车,赶到这里喝早酒买牛肉。

张善有 画

喝早酒、是迎禧街的另一道风景,一大早食客从沙市各地汇集在这里,当然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食客,这里的早酒摊大多十分狭小,门前放上简易的三四张小桌,食客往往点上牛筋、牛杂、牛羊锅这些早酒的经典搭配,细细品尝。早酒意不在酒,主要是邀三五好友一起聊天,海阔天空、天文地理、时事要闻、酒客无所不知,无所不谈,一两小时就这样过去了,店主门前看似热闹,但每早也接不了几桌客人,过得也十分艰辛。十点以后这条街逐渐安静下来,不大的小街也显得空旷,几只小狗懒散的躺在路边晒太阳,老奶奶带作小孩孙女与邻居聊天,享受难得的宁静,路旁高大泡桐树上的花开得正艳,似乎人们已忘却了清晨的屠杀与喧闹。

张善有 画

旁晚下班的人们,用尽全力骑着自行车,经过长长的坡道,蹬上迎禧街时,已疲惫不堪,像一头被抛弃的老牛,喘作粗气,但他们仍需继续努力前行。在夕阳的馀晖下,一群牛懒散的缓缓走来,第一次走在城里的水泥路上,人们纷纷为它让行,很有仪式感的站在两旁默默的看着它们从身边走过,它们享受这一生最高礼遇,对于这一切它们应感到兴奋和愉悦,甚至在想劳累了一辈子,该享福了。它决不会想到这是一次不归的旅行。

张善有 画

子夜的迎禧街安静得好似能听得到,夜行小猫迎接新的一天的脚步声,天快亮了这时我想起沉睡在喜悦之中的那群牛,和那些疲惫的喘着粗气回家的人们……

椐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沙市迎禧老街被列为了棚户区,也要被改造了。2O20年初春世界大疫,一家五口宅在近百平米的房子里,却无一安静供我画画的地方,闲来无事无赖只得拿起笔学着记录往日旧事,再配上近二十年前我写生创作的迎喜街油画作品,真有点文章不行,拿画来凑的意思,这是其中一篇。近日读微信看疫情,英国首相的'群体免疫“高论,意在放弃老年人治疗,让老人自然淘汰。让我愕然。写着写着有些伤感,为被毁的迎喜老街,为被抛弃的老牛,为为生存而奔波的人们,也为老年的自已……

初学张善有2O2O清明写扵合肥森林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