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合策略均衡,来自祁山的攻防战

 四地闲夫 2020-04-02

在传世本《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作:'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这句历史名句乍一听觉得有些违反常识,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逻辑思维,但是《孙子兵法》,寸简寸金,古人一般不会去怀疑孙武出问题了,反而都绞尽脑汁来阐发这八个字的微言大义。

一、究竟做攻击方还是防守方呢?

正如曹操注解说,因我军兵力不足,所以我才防守,又因我军兵力有余,所以我才进攻。北宋人张预则阐发得更为复杂,因我取胜之道尚且不足,所以我暂且防守等待,又因我取胜绰绰有余了,所以我大胆进攻。

混合策略均衡,来自祁山的攻防战

古代人对这句话的解释仿佛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但是在三国时代,诸葛亮和曹真在祁山的攻防战,诸葛亮的蜀汉面对曹魏,正是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不算子午谷和阴平小路,从汉中攻击长安总共有三条大路:祁山、斜谷和陈仓。假定诸葛亮有兵三万,曹真有兵四万,在任何一条路径上,攻击方只有当人数严格多于防守方至少一万人的情况下才能胜利,否则的话计为失败。那么,诸葛亮该选择作为攻击方还是防守方呢?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历史典故中对于这段历史的描写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中也有不同的出入,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

二、双方的均衡策略

我们先看一个缩水的版本,看看诸葛亮有两万兵,曹真有三万兵,而道路只有两条的时候双方的均衡策略是什么。

混合策略均衡,来自祁山的攻防战

从表面定义上看,这个规则很偏袒防守方,但是如果人少一方的诸葛亮真的选择防守,那么等待他们的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因为曹真只需要集合自己所有的三万大军,选定一条大路一直向前冲即可。

混合策略均衡,来自祁山的攻防战

当时,诸葛亮最多只有两万人,只能防守一条路径,即便是碰上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三万比两万多一万,靠着人多势众,也可以拿下汉中。而如果诸葛亮选择了进攻,那么对曹真来说,这个策略就稍微复杂了一些。让我们到曹真的军帐中听听他当时和手下大将郭淮、张颌是如何商议的。

张颌说:'孔明老匹夫善于用兵,我看不如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祁山道上,若他果真出了祁山,必然碰得头破血流!'

郭淮说:'此言差矣,正是因为孔明善于用兵方才不能行此计。若他料吾等如此布置,便祁山、斜谷两路并发,则我军当何以处之?'

曹真说:'伯济言之有理,攻守势异,但只需吾兵不少于彼兵,便可保无忧。祁山斜谷两路,有一路须屯两万人,另一路屯兵一万,然何处多屯,何处少屯,却不能让孔明知道。'

曹真还是聪明的,在这里他自发地应用了博弈论中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一路屯两万、一路屯一万这个策略不管诸葛亮如何应对,都优于三万兵屯在一个地方。因此,曹真在均衡的时候必然会采用这个策略。

混合策略均衡,来自祁山的攻防战

那么给定曹真用这个策略,诸葛亮一方又当如何应对呢?我们再听听诸葛亮的军帐里是如何议事的。

魏延和赵云双双出列,说:'丞相,不如给我们各精兵五千、民夫五千,分兵两路,径袭击长安!'

诸葛亮说:'文长、子龙,吾素知汝等勇烈,然曹真善能用兵,彼兵又多于我军,我若分兵,他只需分兵把守关隘,我们便再难寸进。'

见二人低头沉吟不语,诸葛亮笑道:'我料曹真必分兵两路,一路斜谷,一路祁山,我当用疑兵之计,诱使他在斜谷布下重兵,子龙,你便为此疑兵,文长,你当随我大汉主力全师,开赴祁山!'

混合策略均衡,来自祁山的攻防战

诸葛亮同样是聪明的,他也知道曹真的策略是一边两万一边一万,那么此时就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计谋,诱使曹真把两万人布置到疑兵的位置,而主力大军直接进攻防守薄弱的祁山。

三、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事实上,第一次北伐,曹真确实被诸葛亮骗过,汉军出祁山声威大震,天水、安定和南安三郡同时叛魏归汉。而即便排除掉诸葛亮利用疑兵干扰的因素,随机选择而获得成功的概率也有百分之五十。

这就是'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的情况,现在我们讨论双方各自多一万兵、道路变为三条的情况。

如果曹真选择每条路上一万、其中一条路两万的平均布放,或者两条路上放两万、另外一条不设防,那么诸葛亮则可以集中自己的三万人马,随便选一条路出发,那么根据规则,这也是必胜之局。

曹真不会选择把所有的士兵都放在一条路上,否则多出来的一万兵就被浪费了;而如果知道曹真选择防守两条路,那么诸葛亮兵分三路出击,则必然有一路可以到长安;相应的,曹真如果知道诸葛亮会兵分三路,那么自己也分兵把守反而变成最优的选择。

就这样,曹真任何确定性的策略,都会被诸葛亮找到进攻的方法,而诸葛亮任何进攻的方法,曹真也都有防守之道。这种情况便是博弈论中所谓没有'纯策略'均衡的情况。那么有没有均衡呢?答案是有的。

这个均衡就是,曹真和诸葛亮分别以一定的概率来选择自己的策略,使得对方无论采用哪一种进攻或者防守之道,成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而这种随机性,正应了《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教诲。

刚才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是不是觉得'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蕴含无限深意呢?

其实,孙武很可能没说过这句话。根据银雀山汉墓挖出来的《孙子兵法》,里面的这段话变成了'攻则不足,守则有余',这就很符合正常的道理了:自己的资源和军队不足以进攻,但是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我们看的现代通行版本则是宋代刻版印刷的,想来也有可能是在汉朝传抄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从曹操开始,看到的都是和宋代版本一样的版本,结果经过历代大家的注解,俨然成了饱含哲理的一句话,甚至都能够暗含现代的博弈论原理。

混合策略均衡,来自祁山的攻防战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进攻这么好,为什么曹真,包括后来的司马懿都甘愿防守呢?这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魏国毕竟是两线作战,如果大军深入蜀道,孙权趁势偷袭,后果很有可能不堪设想;外因则是蜀道险峻,阳平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汉有诸葛亮为相,姜维、魏延、王平、廖化为将,伐蜀对魏国的后勤保障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只有当魏国积攒够了足够的粮草和民力,才能真真正正地大举伐蜀,这也意识着大局已定,基本已胜券在握了。

后来,当司马昭派邓艾、钟会和诸葛绪三路伐蜀的时候,魏国就已经趁着蒋琬、费祎主政期间的和平完全缓了过来,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后勤准备。邓艾偷渡阴平,逼降刘禅,因此,最终成了祁山攻防战的尾声。

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祁山攻防战,虽然史书上记载了有关这段历史的多种版本,他的每个版本的真实性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是古代劳动者的智慧深深地影响着后代人,并且被后代人所铭记。

参考文献:

《金色笔记中历史典故的汉译分析》

《如果诸葛亮更有智慧,他为什么还是败给了司马懿》

《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如果听了魏延的计策会不会成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