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中国只会将火药应用于鞭炮?

 轩少侠 2020-04-03

序言

公元1280年,扬州的官方武库辞退了一批很有经验的调配火药的老手技师,原因是这些技师全是南方人,官方信不过,所以干脆就简单粗暴地全部开除掉,又请了一些北方人进来工作。

不过这些北方人全是没有什么从业经验的新人蛋子。殊不知,调配火药是一件很危险的工作,那些新人蛋子们工作时又太过疏忽大意,研磨硫磺时像溅口水一样搞得火星四溅而不管。终于在某一天溅出了大祸,火星点燃了附近的火枪,这些火枪又点燃了别的火枪,别的火枪又点燃了一些火炮,火炮又点燃了别的火炮,整个武库一时之间竟是发生了大爆炸!

这场大爆炸威力巨大犹如火山爆发般,几乎炸动了整个扬州。城中人们以为打仗了,纷纷慌乱逃出,有的甚至逃到了百里之外。城中军队也是匆忙出动,四处戒严。这场释放了山崩海啸般能量的大爆炸以及导致的后续巨大骚动,折腾了扬州城一天一夜才停歇。

宋末元初的词人周密撰写的《癸辛杂识·前集》将此次事故称之为“炮祸”,书中曾有如此描述:“碾硫之际,光焰倏起;既而延燎火枪,奋起迅如惊蛇,方玩以为笑,未几透入炮房,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事定按视,则守兵百人皆糜碎无余,楹栋悉寸裂,或为炮风扇至十余里外,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四比居民二百余家,悉罹奇祸,此亦非常之变也。”

书中“火枪”、“炮风”等字眼明显可见,由此说明,中国的火药武器,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当代许多人可能都认为火药发源于中国,但火药武器是近代欧洲才发展起来的,中国在这方面一直落后于欧洲,中国的火药技术也只会应用于鞭炮的制作等等。

上述这些观点,有些是事实,有些就是想当然了。

看历史,要辩证性地去看。一段历史的发展,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便以此推断它的全部发展阶段。

火药发源于中国是事实,中国近代的火药武器发展落后于欧洲近代也是事实,但我们就不能以此推断中国古代的火药武器发展一直落后于欧洲。中国的火药技术只会应用于鞭炮更是想当然的无稽之谈。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战争的驱动,有战争便有应用于战争的需求和技术。而火药作为能引发高强度和大规模杀伤的东西,应用于战争符合正常的且必然的逻辑发展。古代中国战争频发,肯定有着大量的战争技术需求,而中华民族又向以勤劳聪明著称,岂能不将火药疯狂地应用于武器发展?

事实上,在1488年欧洲发明经典火炮之前,中国的火药武器技术一直遥遥领先于欧洲,此后直至18世纪初期,东西方处于并驾齐驱的发展阶段,只有到了军事大分流之后的19世纪,西方的火器技术才彻底跑在了前面。

火药武器的出现

火药武器的出现,其实也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火药的出现,其后才是火器的出现。

从“火药”这个名字命名就看得出来,火药的发明并不是为了应用于战争,而是为了研发丹药。火药起源于炼丹术,目的是为了制出长生不老之药,于是在古代炼丹家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于偶然间捣鼓出来了火药的配方,甚至不小心制造出了爆炸。

说白了,火药是制药的副产品,所以才被称之为“火药”。

既然火药能产生爆炸性的杀伤力,聪明的中国人肯定不会放过。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曾经记载,晚唐904年间,著名的军事将领杨行密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时,“发机飞火,烧龙沙”,后世人猜测,这就是说的“火药箭”。因此,火药箭算是历史上第一批投入军事使用的火器。

看到没,从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炼丹术中出现了火药,再到晚唐期间的第一批火器出现,这个时间间隔并不是很久,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对于战争武器的变革创新还是很积极的,一直在力求新技术的融合,甚至不惜向炼丹家们求教。

火药配方被用作军事的最早记录,是在1044年的军事经典《武经总要》中,它记录了三个火药配方,以硫、硝的含量不同来区分,再加入一些诸如铅白、黄蜡、松脂等辅助性配料。

包括《武经总要》记录在内的早期火药武器,大多利用的是火药的燃烧性能,而没有充分利用到火药的爆炸性能。早期的火器例如“火禽”、“火箭飞鼠”、“火砖”、“火葫芦”、“伏魔飞火棍”、“火蒺藜”、“烧天烈火弹”等等,从它们颇有杂耍玄幻意味的命名就可看出,当时的火药更多是作为可燃物来发展。

因为摸索更具爆炸性能的稳定的火药配方需要时间,所以当时的火药并不能立即用来制造火枪、火炮和炸药。这就不能怪当时的中国儒家学者不喜欢运用新技术,只是没有更加成熟的火药配方而已。然而就算如此,那个时期出现过的火器就已经五花八门甚至眼花缭乱了,军事发明家们对于火药的疯狂热衷可见一斑。

宋朝的火器发展

火器历史上第一个爆发性发展的时期应该在宋朝。

这是由宋朝凶险的国际生存环境决定的。

这之前,有很多关于宋朝重文抑武的说话,这类说法太笼统,也不太确切。

两宋时期,国家先后面临辽国、西夏、金国和蒙古等诸多强敌的军事打击,崛起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强,如果宋朝真的是纯粹意义上地重文抑武,整个国家根本就没法长久生存下去。

强敌环伺,维持稳定有战斗力的军队系统是国家生存之本,宋朝的统治阶层又不全是蠢蛋,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事实上,宋朝一直在推动军事技术的革新。那个时期,出现了远距离弓弩、有古代机枪之称的新型速射弩盒、大型炮弩、双活塞压力型火焰喷射器等怪物型武器,还改进了剑、矛和盔甲等传统武器装备的制造技术。当然,最重要的是火器技术的突飞猛进。

北宋时期,政府相当重视军事技术发展,火药便在此时成为官方研究和改进的对象。

公元970年,一个叫冯继升的发明家被兵器制造局的官员请去试演“火药箭”,试演成功,得到朝廷赏赐。

公元1000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被皇帝召见,表演了自己发明的火药箭、火药罐和火蒺藜,也得到厚赏。

公元1002年,地方团练使石普向朝廷试演他新发明的火球和火药箭,得到皇帝赏识,下令在北宋境内大力推广这项军事技术。

诸如此类例子,官修《宋史》中记载了许多,宋朝一度将火器的制造列为常规的军备政策,开封府内的军备作坊里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火药匠。据史书文献记载,仅是1083年一年,北宋朝廷就向军营分别挑拨了10万支和25万支火药箭。

战争刺激着武器的更新换代。

随着宋朝与辽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国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火器技术作为一种新式的武器技术,它的发展当然也会得到强烈刺激,作为火器底层技术的火药配方也是越发成熟。

从燃烧杀伤发展到爆炸杀伤,就成了火器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

于是,南宋年间,在对抗金朝的战争中,出现了火枪。

原始的火枪,是第一种真正的爆炸性火器。

枪炮的出现

文献记载的关于“火枪”出现的最早记录,是在1132年的德安之围。当时宋军的指挥官叫“陈规”,他下令火枪兵:“托住天桥,争一丈有余不能到城。其战棚上下方欲施用火枪、撞枪、钩镰之次,其天桥脚下人倒推,并牵拽竹索人倒拽天桥急回,五十余步方住。”

注意,这里的“火枪”已经是一种人员杀伤武器,其杀伤距离起码是一丈之外,这在冷兵器盛行的古代已经足够震撼。

有了火枪这种超出极致的单兵杀伤武器,军事发明家们就想,能不能搞出一种针对人群甚至是城墙的大型火枪呢?就是一发子弹打出去,就能杀伤一片人甚至摧毁一堵城墙。于是乎,就有了子弹更大、射程更远、爆炸更强的火炮。

早在《武经总要》中,就有关于“霹雳炮”的原始记录。13世纪初,火炮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杀伤性武器。

1221年的金军围攻宋军的蕲州之战,铁火炮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录中。据说这种古代的战争怪物,是金军偷师一位叫铁李的猎狐人。铁李为了生计,用陶罐炮炸狐狸,金军为了攻下南宋,则用铁火炮攻城。

当然,宋军这边的火器装备同样惊人:蒺藜火炮三千门、皮大炮两万门、弩火药箭和引火药箭各上千支等。

城中守将赵与榕曾记载:“番贼攻击西北楼,横流炮十有三座,每一炮继以一铁火炮,其声大如霹雳。其日对炮,市兵贾用因拽炮被金贼以铁火炮所伤,头目面霹碎不见一半。”

当时的火炮战争何其惨烈,你能想象那是1221年的攻城战?双方炮火你来我往,响声震天,好不热闹!

至少在声势上,火炮让那时的战争有了近现代战争的雏形。

无数的史实摆在眼前,我们当然可以说,中国不仅发明了火药,也发明了枪炮。

那么,中国之外的世界,火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在中亚和西亚,可靠的记载显示,火器出现于14世纪晚期,印度则是15世纪的1442年才有火器姗姗来迟,落后中国500多年,实在太慢。

欧洲呢?

直到1382年以后,俄罗斯的文献中才有火器出现。西欧世界稍微早一点,中世纪的技术专家托马斯·奥森有个说法,最早是在1326年出现火器。

而欧洲最早出现的火器,没有任何火药底层技术前期发展的痕迹,一上来就是早期集火器技术于大成的枪炮武器,用屁股想也知道,这是从中国传播过来的军事技术。

科学史学家李约瑟也认为,关于早期枪炮火器所有的探索和试验工作都由中国完成了,西方世界得到的是比较成熟的枪炮技术。

我们要知道的是,征服宋朝的蒙古人,同时也在打遍欧亚大陆无敌手,是蒙古军队的进军轨迹,让枪炮技术沿着这条轨迹到了欧洲。

由此我们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发明了火药,也发明了枪炮,这是古代中国将火药技术应用于军事的最大成果,中国的先贤们无疑是喜欢探索和创新的,丝毫不亚于欧洲的发明创造家们。

中国的枪炮技术曾经独步天下,领先世界几个世纪,欧洲的战争家们,继承的是中国的枪炮技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火药技术。而且他们是花了几百年时间才逐渐追上中国,直到18和19世纪的军事大分流之后,才开始领先于中国。(这些内容我会放到下篇讲解)

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领先,也没有一蹴而就的落后。历史,遵循的是事实逻辑的规律,从来不是你想当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