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历史上的“8·23朝堂群殴”事件:众臣参与,打死三人

 wenxuefeng360 2020-04-03

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三日,是明朝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天,当日群臣在朝堂上群殴,文武大臣全体参与,当场打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等三人,史称“血渍廷陛”。

堂堂大明官员为何不顾礼仪,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并当场打死三人?是什么事让他们如此愤怒?要知晓答案,事情还得从当朝皇帝正统帝朱祁镇御驾亲征土木堡说起。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北方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进逼至河北宣化地区,大明首都北京已近在咫尺。

消息传来,军情十万火急,事态非常严重。这时,大太监王振出了个馊主意,他慷慨激昂地怂恿明英宗朱祁镇来个御驾亲征。

这正统皇帝正是目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里主人公皇太孙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

朱祁镇的优点是宽厚仁爱,缺点不大却致命,就是不爱诗书,喜欢骑马游猎。既不懂军事,又年轻好胜,还有点自恋,听了王振的一番陛下英明神武之类的阿谀之词,搞不清自己半斤八两,飘飘然起来,于是想学学他太爷爷永乐皇帝,决定也整个御驾亲征。

大臣们可没糊涂,反复跪谏,他不听;没办法,既然要去,那总得准备准备吧,他也不听。

于是朱祁镇在没有充分准备,没有周密计划,没有作战方略,也没有敌情侦察,更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却在八月十日亲率明军三大营精锐20万,号称50万,吊儿郎当地抱着轻易碾压瓦剌的心态行进到河北省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大军就可以安全了。

到了土木堡,没想到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还没接敌,20万大军所带粮草没几天就吃完断粮了,一时人心惶惶,秩序大乱。

大太监王振没有文化,不懂军事,骄横跋扈,却以主帅自居,粮草没有了,不积极想办法,却把户部尚书王佐整天罚跪在草地上。王振以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为名,居然让20万饥寒交迫的大军在无险可守的土木堡驻扎了下来。

八月十四日夜,瓦剌骑兵在也先带领下突然发动袭击,明军猝不及防,全军败退。次日,王振又错误命令大军转移,结果被也先大军半道而袭,“铁骑揉阵而入,奋大刀以砍大军”,士气全无的20万明军顿时被杀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瓦剌骑兵在旷野之上,对明军展开了毫无悬念的屠杀,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混战中,四朝老臣一代名将张辅被杀,此外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茔、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铉、王水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鼐、张益等50余名随军大臣全部被杀。

护卫将军樊忠愤怒至极,在乱军中找到始作俑者大太监王振,大喝一声:吾为天下诛此贼”,抡起铁锤砸碎了王振的脑袋。

朱祁镇为制片人,大太监王振导演的这场军事游戏的结局是:

明军骡马损失20多万匹,官兵死者数十万,50多位大臣战死,衣甲兵器辎重尽失,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经此战一扫而光。最可笑又可悲,又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大明皇帝被俘。

兵败战报连夜传到皇宫,后宫大哭,朝野震惊。在此社稷危殆之际,皇太后(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立朱祁镇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让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辅政,临朝视事,暂时代理皇帝。

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三日,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大清早来到朝堂,准备上朝议事,但谁也没有想到明朝276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朝会由代理皇帝朱祁钰主持,他例行询问大臣们有何事上奏。话音未落,一人大步迈出班列,高声说道:“臣有奏本!

这个上奏的人名叫陈镒,苏州人,都察院右都御史,为官清廉。他厉声参道:“王振祸国映民,作恶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敌营,如此恶行,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愤!”陈镒激愤难平,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说罢竟然失声痛哭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镒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他们开始不顾礼仪,争先恐后向朱祁钰弹劾起王振来。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弹劾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乱作一团。

弹劾的人好不容易说完了,朝堂上的喧闹却突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朱祁钰朝下一看,下面的大臣都用一种极为可怕的眼神看着他,等着他的裁决,大臣们参了半天,说来说去就一条: “杀其同党,灭其全族!”

朱祁钰初登皇位,没见过这阵仗,好不容易定下神来,考虑半天后才说道:“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

口谕被太监传达了多次,可是大臣们就是不走。大臣们似乎达成了默契,没有一个人动,只是死死的盯着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钰。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错过了今天,此事又会石沉大海,王振虽死,但他的同党还把持着朝政,今天参与了弹劾的所有人必定遭到疯狂报复。

这时有个不识相的太监出来了,他叫马顺,是王振死党,时任锦衣卫指挥使,是个跺跺脚京城抖三抖的人物。他帮着王振干了不少坏事,待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掌管锦衣卫,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敢动他。

马顺仗着身份和朱祁钰的谕令,站出来大声呵斥群臣,让他们立刻退下出去。大臣们本就已愤怒到了极点,朱祁钰又不给答复,正愁无处撒气,这下可好,王振死党马顺此时跳出来耍起往日威风,压抑了许久的火药桶终于被其点燃引爆。

突然,户科给事中王竑跑出大臣班列,朝马顺猛冲过去,撕住他的头发,用手中朝笏劈头盖脸向马顺打去,后来又扔掉朝笏,握起拳头朝马顺脸上不停地击打,便打边骂:“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打到手疼还不解恨,竟然用嘴咬住马顺脸颊,并生生咬下一块肉来。

也许有人要说,影视剧里的锦衣卫指挥使那个个都是身怀绝技,功夫高深,寻常人岂能近身。其实哪有这会事,所谓锦衣卫指挥使也只是仗着有皇权傍身,私下里打架,估计连普通人都不如。

王竑的这一举动惊呆了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们,但片刻之间他们反应过来了,立刻蜂拥而上,对着马顺拳打脚踢,无数双愤怒的拳头,无数只脚朝他身上招呼,转瞬之间马顺已是遍体鳞伤。后来参与殴打的人群越来越多,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赤膊上阵,拳脚并用,就连一些白发苍苍的五六十岁的老臣们也提着腰带,颤悠悠走过去对着马顺踩上一脚。群殴之下,不一会儿,马顺就被打的没气了,彻底死翘翘了。

接下来的一幕更是惊心动魄,这些打红了眼的大臣们把目光对准了坐在龙椅上的代理皇帝朱祁钰,大臣们竟然忘记了君臣名分,直接用手指向朱祁钰,要他把王振的余党交出来。

朱祁钰此时已被吓得浑身发抖,面对群臣的质问,竟然语无伦次,说不出话来。

此时旁边的侍候太监金英眼看局势危险,弄不好今天大臣们要造反,这火要弄熄下去,还得找个泄火口。于是灵机一动,便立刻派人去把毛贵和王长随带到朝堂大殿。

大臣们正威逼朱祁钰交出王振同党,这时突然看见这两个人出现在面前,大臣们立马冲了上去,一顿拳打脚踢,很快两人也被打死。

有些大臣还不解恨,就将这三人尸体拖到东安门外示众,老百姓和士兵也深受这些太监所害,一拥而上痛扁尸体。

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杀红了眼,有的已经歇斯底里,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朝堂上四处乱窜,更多的大臣则是继续朝朱祁钰要人。

大臣们胆大的仍然破口大骂王振,胆小的则茫然失措,呆地坐在地上,心里还七上八下的担心会不会遭到报复。

盛怒之下的大臣们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逼近,因为锦衣卫的表现太反常了。大臣们打死了他们的老大马顺,为什么他手下这些锦衣卫马仔却毫无反应?

朱祁钰虽是代理皇帝,但也是当前实实在在的的摄政王,没有他的命令,锦衣卫是绝对不敢乱来的,但如果他不说句痛快话,威逼之下就此拂袖退朝的话,那么麻烦就大了,大臣们的生命安全很难有所保障了。

因为锦衣卫中还有很多王振的党羽,朝中和地方还有不少王振走狗,若朱祁钰一走了之,那么锦衣卫和王振的同党很可能会动手,马顺虽然没有武功,但他手下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收拾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大臣那是很轻松的事。而此时朱祁钰已经站了起来,他准备逃离现场。就在千钧一发的节骨眼上,新任兵部尚书于谦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在群臣混乱之际,他挺身而出,推开众人,上前拉住朱祁钰的衣服,并晓之以利害。于谦大声说道:顺等罪当死,请殿下下令恕百官无罪”这一声如醍醐灌顶,惊醒了朱祁钰:如果现在不给满朝大臣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于是朱祁钰当即依于谦所言下诏:马顺等人论罪该死,打人之事不再追究

情绪稳定下来后,朱祁钰又接着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王山凌迟处死,这场风波就此平息了。

虽然这次朝堂斗殴事件得以顺利平息,但事后大臣们也是后背发凉。打死马顺之后,锦衣卫得到消息,已经磨刀霍霍,就等朱祁钰离开后大开杀戒,如果不是于谦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拉住朱祁钰的话,满朝大臣生死实在难料。

当于谦走出大殿时,所有大臣都对他报以敬佩的目光。退朝后吏部尚书王直感慨万分,他握住于谦的手说道:“朝廷正藉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这句话也代表了当时朝廷上下的共识,而于谦也自此毅然肩负起江山社稷安危的重担。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六日,郕王朱祁钰正式即大明皇帝位,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而那位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帝身份即日失效,改为太上皇。

王振的罪行也得到了彻底清算,被满门抄斩,抄家时抄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石百盘,高六七尺的大珊瑚二十余株,其他珍玩无以计数。

这次事件中,堂堂锦衣卫指挥使在朝堂之上被大臣活活打死,代理皇帝被大臣集体威胁,这样的乱象在明朝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知,明朝宦官专权的弊端已经是初露端倪,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斗争此后一直伴随至大明灭亡。尤其是土木堡之变,明朝军队精锐尽失,自此大明朝结束了仁宣之治的鼎盛时期,国力江河日下,进入了宦官专权,一朝不如一朝的扭曲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