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中最重要的教养

 金万电机 2020-04-03
一个人羞于去盘问自己所爱的人,去追问他那些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在爱情中的自尊和教养。
精选问答

问:周老师好,我离过一次婚,与现在的男友相识后,我很没有安全感,总忍不住看他的手机,盘问他一些他并不打算告诉我的事情,对于这段感情我很珍惜,我是愿意与对方组建家庭的,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伴侣之间隐私的问题。

周国平:我觉得隐私它有一个特点,它是愿意向尊重它的人公开的。人其实不愿意把许多东西压在心里边,你越是尊重他的隐私权,有一种信任的氛围,他反而越是愿意公开,因此事实上的隐私就越少,事情必然是这样的。相反,你不允许有隐私,你不尊重隐私权,要求绝对地诚实,这样最容易酿成不信任的氛围,甚至逼对方欺骗,逼出谎言来。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就是这样,他的太太对他太不放心了,无论他上哪里,都要盘问,然后往那个地方打电话。譬如说他到我家来,回家以后,他太太必然会打电话来问,他来了没有,什么时候走的。这样做的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他觉得家里太不自由了,就更加逆反,更加不守规则,靠谎言维持表面的平静。

所以我想,一个家庭里面应该有基本的诚实和透明度,但是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如果两个人真好的话,你们要在一起生活一辈子的话,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各人怎么可能又怎么应该没有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呢,这是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的。互相尊重隐私权,这一方面是基于爱和信任,另一方面是基于对人性弱点的理解和宽容。

一个人羞于去盘问自己所爱的人,去追问他那些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在爱情中的自尊和教养。他不愿意说你就不要去追问了,尤其是跟你谈恋爱以前的那些事情,人家不说,你就不要去问他,你干嘛要问呢,那些事情实际上和你没关系,当然他自己愿意说就是另一回事了。对婚后的事情也是如此,反正不要盘问,如果他爱你,你就用不着问个水落石出,如果他不爱你了,问个水落石出也无济于事。

问:周老师好,怎么才是真的在爱一个人呢,在一段感情里,怎么才算认真?

周国平:在爱情这个问题上,实际上只要你是真在爱了,你必然是非常投入的,你的灵魂是在场的。只要你真在爱了,你必定是认真的,你是会很在乎的。如果你不在乎,实际上你一定是不在真爱,你没有真爱上那个人,你只是跟她玩玩,你当然就不在乎了。她跟别人玩玩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你也是跟她玩玩,你可以不在乎。但是,如果两个人互相真是爱了的话,你们互相一定是在乎的,一定是认真的,而且一定是会有失败的危险的,一旦失败了,就一定会受伤的,这种创伤很可能是终生不愈的。

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不是开玩笑的事儿。风流韵事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时候灵魂是不在场的,内心深处是不认真的。我就说它是一种肉体的游戏,最多是一种感情的游戏,你投入得很少,所以退出也就很容易。


问:老师您认为婚姻中的爱情和恋爱时期的爱情有什么区别?

周国平: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可是婚姻好像对于保持爱情未必有利,好像是会摧毁这个基础的。婚姻对爱情有什么弊端呢?

我觉得有两条。第一,爱情是浪漫的,婚姻却很现实,婚姻就是在一起过日子,日常生活是很琐碎的,往往浪漫不下去了。

第二,结了婚以后,我觉得婚姻有一种把两个人捆绑在一起的趋势,两个人老在一起,朝夕相处,时间一久,距离总是这么近,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吧。同时,因为太近了,太熟悉了,太习以为常了,也就容易不再珍惜,好像就这么回事了,不像求爱的时候,要争取她,要讨得她的欢心,结了婚好像不需要了。

从第一条来说,从恋爱到结婚,从爱情到婚姻,实际上是从天上到了地上,爱情是在天上,谈恋爱你还在天上飘呢,浪漫得很,有很多幻想,结了婚你就到了地上,就要面对现实了,就必须适应地上的情形了。

婚姻中的爱情和恋爱阶段的爱情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婚姻中的爱情应该和能够是什么样的,和恋爱时期的浪漫的爱情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弄清了这个问题,你就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原来结了婚以后,爱情是这样的,这也是爱情,不可能老是那种浪漫的形态,这样你对你的婚姻状况、爱情状况就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

从第二条来说,从恋爱到结婚,实际上是从城外到城内,钱钟书先生说的那个围城,婚姻是个围城,结了婚你进了围城了,从城外到了城内了,那样你就要注意城内确实有很多弊病,你要克服城内的弊病,如果不克服城内的弊病,围城真的会成为坟墓,所以你要留心怎么样使婚姻不成为爱情的坟墓,给爱情继续生长的空间。


问:周老师,我刚有了孩子,我自认为是一个很自我的人,但我越来越发现,我可以无条件的爱他,觉得这种爱非常的神圣,您如何看待父母对子女的这种爱呢?

周国平:对孩子的爱最鲜明地体现了爱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爱是给予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其实当爱的本质充分显现的时候,当你爱到极点的时候,你会感到给予本身就是获得,受苦本身就是享乐,牺牲本身就是满足。

我自己就感到,为孩子累,再累也甘心,也快乐,给孩子换尿布什么的,多脏的事,可就是觉得有意思,愿意去触摸她的小身体。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父母爱儿女远远胜过儿女爱父母,至少在儿女很小的时候是这样。许多大哲学家讨论过这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就好比诗人与作品的关系。儿女好像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在儿女身上付出了心血,所以有强烈的爱。法国哲学家蒙田说:施惠者对受惠者的爱,远超过受惠者对施惠者。这个意思也和亚里士多德说的差不多,就是作为施惠者的父母在作为受惠者的儿女身上付出了心血,所以蒙田又说:你为之付出最大代价的东西对于你必定是最珍贵的。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也说: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儿女的生命本来就是从父母的生命中分出来的,生下来后,父母又在他们身上耗费了许多光阴,实际上是耗费了一部分生命。

这些话的意思都差不多,我归纳他们的意思是:爱是伴随着付出的一份关切,我们总是最爱我们为之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对象。当然,我们一旦从对孩子的爱中体验了爱的本质,就不应该把这种体验局限在孩子身上。我曾经听一位朋友讲,她的上司待他们特别严厉,不苟言笑,有了孩子以后,突然变得十分和蔼,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我相信,一个人有了孩子,他的人性中那种慈爱、柔软的东西就可能会复苏。
周老师开视频号啦~

周国平老师会在视频号里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大家快去关注催更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