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三结义:土贝母、浙贝母、川贝母

 jiezhukuaile 2020-04-03

春秋《诗经·鄘风·载驰》(公元前11-06世纪)云: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爙,亦各有行。”西晋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载: “蝱,今药草贝母也,其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絫相着,有分解也。今近道出者正类此。”除此之外,远古时期的贝母尚有其他别名,如战国时辞书之祖《尔雅·释草·第十三》(公元前400年-前200年)言: “莔,贝母也。”三国魏《广雅·卷十·上》(约227—232年): “贝义,药实也。”清代王引之疏证:“贝义,即贝母也……《名医别录》云: ‘一名药实,一名商草’,商字即莔字之误也。”贝母入药,春秋战国阜阳汉简《万物》(西汉初)已有记载,讲“贝母已寒热”,现存最早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约前32—公元5年之间)言其“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名空草”。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载“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南宋朱熹(1130-1200年)《诗集传》诠解:“蝱,贝母,主疗郁结之疾。”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中也讲“贝母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故《诗》云言:采其莔,是也。作诗者,本以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信矣。”连建伟先生在其《金匮要略方论讲稿》(2008年)中说“贝母能解气郁,利小便,实际上古代贝母不是用来止咳化痰”。时至今日,春秋秦汉以《诗经》、《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著作所提及的贝母为葫芦科土贝母,这已经近乎共识。

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约492-500年)中言贝母“味苦,微寒,无毒。主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陶氏另外一部著作《本草经集注》(约492-500年)中又提及“今出近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断谷服之不饥。”弘景先生所讲的贝母无论从功效还是产地来讲,都是包含了两种贝母,一种为延承《神农本草经》的土贝母,“生晋地”“主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此外又有“今出近道,形似聚贝子”用于“咳嗽上气”的浙贝母。自此以降,直至明代,本草著作中贝母的药用基源变的十分混杂。如唐《新修本草》(659年)载“此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宋《本草图经》(1057-1061年)载“贝母生晋地,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苏敬、苏颂两位先生也未能将贝母予以分清。明代时期《本草汇言》(1619年)中记载“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以上修用,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症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宜分别用”,倪朱谟所讲的土贝母实际为其浙江本地的浙贝母,这是本草中第一次对川贝母、浙贝母的功效甄别。同时期张景岳《本草正》(1624年)将土贝母单独列出,但张景岳所提及的土贝母从功效来讲也是浙贝母。

在倪朱谟之前,李中立的《本草原始》(1612年)则将贝母分为两类:“色青白、体重、单粒”的南贝母(应指浙贝母中的“元宝贝”),以及“色白、体轻、双瓣、质尤良”的西贝母(泛指产于我国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川贝母),从性状上对贝母进行了分类。明末李中梓的《本草征要》(1673年)明确提及“土贝母与川贝之润肺,浙贝之止咳不同,旨在消肿,兼能解毒”,中梓先生将土贝母、浙贝母、川贝母给予了明确的分类。清代张石顽《本经逢原》(1695年)载“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张氏首次提及了象山,即浙贝的道地产地。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年)中载贝母:“宣、散结清火、润肺、化燥痰”“川产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象山贝母,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土贝母,形大味苦,治外科证痰毒。俱去心捣用。”吴氏记述了川贝母的性状,同时也对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进行了功效鉴别。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引《百草镜》云:“出川者曰川贝;出象山者名象贝;绝大者名土贝。川产者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之一味苦而不甘者也。入药能补气利痰而不寒,虚人宜之。象贝一味苦寒,能化坚痰,性利可知。若土贝功专化脓,解痈毒,性燥而不润。以象贝皆小,土贝独大,于川产者亦异。”赵氏从产地、性味、功效、形状对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区别。自明末至清代,药用贝母分类逐渐清晰化,令人惊奇的是,在本草中出现较晚的川贝母,却反而后来者居上了,成为本草中的贵重之品。

核心提示:

1)秦汉时期,药用贝母为土贝母。

2)南北朝之后至明代,药用贝母为土贝母、浙贝母。

3)明代至清代,药用贝母有土贝母、浙贝母、川贝母。

核心提示:

1)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 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 的干燥块茎。

2)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thunbergii Miq.的干燥鱗茎。

3)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S.Y.Tang etS.C.Yue)Z.D.Liu,S.Wang et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4)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 Fritillariaussuriensis Maxim. 的干燥鳞茎。

5)伊犁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 Fritillariapallidiflora Schrenk 的干燥鳞茎。

神农医学为医学之宗

神农医学为道地医学

VX:beijing7788123

(土贝母)

(浙贝母)

(川贝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