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远历代名人谱之五:天才诗人杨季鸾

 抱琴看鹤赵建雄 2020-04-03

                    天才诗人杨季鸾

                           荆州司马   
        杨季鸾(1799—1856),清代著名诗人,字紫卿,监生,御赐“孝廉方正”,湖南省宁远县平田村人,享年57岁。
        他出生在世代书香之家,14岁作《雨后村庄晚步》“数里入寒坞,人家半夕阳。雨余红柿熟,风过绿橙香。野渡凭谁问,林醪唤客尝。牧童归径晚,一笛下牛羊。”就有相当境界。15岁赋诗《春日杂咏》十二首而声闻远近,其中之一“萧萧亭馆暮春时,鸟儿青帘看折技。何事风流最堪忆,王家觞咏谢家棋。”表现出作者的敏锐观察力。
        杨季鸾19岁开始全国游历,武昌登临黄鹤楼时诗兴大发:“岂徒黄鹤乘云去,不见崔郎与谪仙。今古登临同怅望,后先凭吊一茫然。但闻江上数声笛,吹落梅花何处边。我欲飞觞尽高兴,醉呼明月照晴川。”
        杨季鸾28岁时到达北京,诗坛名家吴嵩梁看到了他的《黄鹤楼》诗后赞叹其作“与太白最近”,杨季鸾遂诗声日重,诗品日隆,成为道光咸丰年间全国闻名的诗坛名家,与何绍基、魏源(字默深)等诗酒唱酬。杨季鸾有诗《寄魏默深》:“京华谈笑隔年余,红树秋来叶又疏。北望燕台空入梦,南寻禹穴问何如。忧时贾谊休垂涕,卧病虞卿且著书。衡岳洞庭幽绝处,待君同隐结茅居”。长于著文赋诗的两江总督陶澍为杨季鸾诗集《春星阁诗钞》作序。
        随着杨季鸾常年游历他乡,蜚声海内,桑梓情怀常使他梦回故乡。他的诗《上巳前一日新晴出游》有句“白云缺处俨图画,山红涧碧湿且明。牧童驱犊转屋背,人家隐约烟树平”,仿佛在歌唱江南早春的家乡。
        他用诗句“九疑灵异不可状,谁能振策穷跻攀”、“奇花怪石莽难数,篁深不辨溪头路”来描述“游九疑山望三分石”所目胜景。他用《谒虞庙》之句“天地承尧统,山河锡禹功”表达对上古圣帝的崇敬,用“莽莽苍梧野,萧萧斑竹丛”、“白云黯黯愁潇湘,离忧哀怨成文章”来叙说舜帝南巡的凄美。
        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为湖南学问的渊薮,营造了浓厚的湘学氛围。近代史上的湖南知名人士,几乎很少不与这两座书院发生过关系。杨季鸾早年就学岳麓书院,为自己的文学生涯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道光十一年(1831)至咸丰二年(1852),杨季鸾讲学长沙城南书院,前后长达20年之久。在长沙这个湖南学术文化的中心,杨季鸾更是如鱼得水,留下不少佳话。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九月初九,寓居长沙的诗界名流邓显鹤、沈道宽、黄本骥邀集一批文化名人登高天心阁,发起“重阳诗会”。 杨季鸾与杨彝珍、李星沅、罗汝槐、陈本钦、左宗植等躬逢其盛。据邓显鹤《南村草堂诗钞》记载:“紫卿即席成诗,次韵二首。”此次诗会,因湖湘文化名人唱和者甚众,所出诗集《城南倡和诗》艺术品位甚高,被誉为“湖湘骚坛盛事”。
        杨季鸾之诗,古体磊砢自嘉,与太白、退之为近,近体多显清新婉约,此说可引《贾太傅祠》为例:“一篇鵩鸟叹文章,濯锦坊前吊夕阳。闻道绛侯高冢上,于今秋草亦荒凉。”
杨季鸾还十分尊崇柳宗元,仰慕先贤周敦颐。年51岁归寓永州,主讲濂溪书院并任山长,亲自校核柳宗元文,闲暇重刻乐雷发所著《雪矶丛稿》。据《零陵地区志》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永州官办刻印坊刻印《柳河东全集》……以楠竹为原料的手工造纸遍及各县,道光年间宁远杨季鸾校刻的《柳河东全集》称为‘海内珍本’。”
        他还为永州柳子庙撰写两幅对联,其一为“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其二为“胜地喜临江,万叠云山来缥缈;高情还爱石,一园花竹尽玲珑”。以上二联均由何绍基书于永州柳子庙壁柱。
        杨季鸾和书法大师、诗人何绍基(字子贞,1799-1873)乃同年出生,又是志趣相投的同乡,彼此来往传为美谈。杨季鸾曾经评述何的书画:“子贞齐年,平日作画,往往于不经意处,古趣横生。此幅娟秀乃尔。殆所谓风流自赏,自求馨逸者矣”。
        何绍基的诗集《使黔草》1845年刊刻,邀请杨季鸾为其作序一篇。杨季鸾曾经邀请何绍基同游九疑山,何绍基因小恙在身未能成行,何绍基以为是憾事一桩。同治初元(1862)帝命祭告舜帝,何绍基执笔书写祭文。二月他来到九疑山时感伤杨季鸾已殁6年,“年来怕听山阳笛,谁复高怀似紫卿”。何绍基还将人生感悟融入了《游九疑》诗中:“生长月岩濂水间,老来才入九疑山。消磨筋力知余几,踏遍人间五岳还”。何绍基感受到“蝯叟”(何绍基1854年起自号)在倾述乡情、错失同游的遗憾,还暗含着对宦海沉浮和人世坎坷的厌倦。
        杨何至交的往事在永州流传甚广。道光辛卯年(1831),何绍基作《答杨紫卿》,有言“婉婉十年交,唐唐千载思”、“登高夜南眺,念子寒与饥”,足见彼此感情之深。何作《杨紫卿祝融峰观日出图》,赞叹“杨侯数年不相见,百赋千诗日豪变”。是年重阳何绍基步游长沙天心阁,赋诗后兼呈杨紫卿等。道光甲午年(1834),何回湘应试,在长沙病逾10个月之久,赋诗《病起柬杨紫卿》,有感叹时局之言“连年遍灾亦已甚,今兹元气差当复”,并嘱咐“小诗激语未全删,秘之莫遣他士读”,足见彼此信任充分。
        杨季鸾1856年去世,陶澍作联评价其一生,“要什么功名,一个太学生,能使公卿称国士;也无多著作,两部春星阁,长留天地咏诗人”。 何绍基还为杨季鸾墓碑书写了“两人足迹轻天下,千古诗怀在永州”之句。时任永州知府黄文琛亲自操办其丧事,并为之建祠宇置祭田。
        《春星阁诗钞》为清朝道光刻本,湖南图书馆有存,计2册、15卷,收录杨季鸾诗作820余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