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我们错怪孩子了, 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大脑在作怪!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4-03

在生活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心理体验: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无论做什么,貌似都可以接受;而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玩玩具发出的声响或者吃东西发出的声音都会成为我们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孩子的情绪更是反复无常,前一秒还风平浪静,下一秒就开始又哭又闹,弄得家长莫名其妙,不知所措。今天我们会就着这个话题,从脑科学的角度来揭秘孩子情绪背后隐藏的秘密。

传统的情绪观认为,情绪是一种非理性的反射,人类的大脑里存在与生俱来的“情绪回路”,每一个情绪回路会导致一系列的独特变化。

1

传统的情绪观”V.S.“情绪构建论

而美国心理学家莉莎· 巴瑞特(Lisa Feldman Barrett)教授指出,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传统情绪观”很可能是错误的,她提出了“情绪构建论”的新观点。她的研究表明,情绪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源于大脑中的情绪回路,而是大脑对于当下情景的一种预测,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的大脑创造出来的。

我个人比较认同巴瑞特教授的观点。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心灵鸡汤:我们是情绪的主人,情绪操控在我们自己手上。之前有幸听过一次台湾著名脑科学家洪兰教授关于情绪和大脑主题的讲座,当时洪兰教授是这样定义情绪的:

情绪是认知对情境的解释”, 然而大脑不是唯一一个决定人类认知的器官,我们的身体也参与其中。情绪会因为身体肌肉的紧张而不同,连坐姿都会影响情绪。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思佩里(Roger Sperry)博士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在1981年荣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这是脑科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

2

左脑和右脑

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与右脑这两个半球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思考的。左脑最主要的机能在于具有语言中枢,主管语言信息处理的区域和用于理解词汇含义的区域就分布在左脑,具有秩序性和逻辑性,因此也被称为“知性脑”比较偏向理性思考;而右脑掌管着图像、感觉,绘画、音乐等能力,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又被称为“艺术脑”,负担较多情绪处理,比较偏向直觉思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1岁之前,主要以右脑形象思维为主,最明显的特征是脑映像,孩子能在瞬间记住看到的事物。婴幼儿时期进入大脑的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图像获得的。

1岁至3岁期间,仍然以右脑为主导,语言逻辑能力迅速提升,左脑作用开始显现,但是,掌握语义的区域比掌握说话的区域要相对早熟,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的发展阶段,孩子的理解力要高于表达力,缺少用逻辑和文字来表达感受的能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我们上一期谈的“Terrible 2 & Horrible 3”

这一阶段的孩子,普遍面临着有口难言的挫折感,这也是为什么这一阶段的孩子会经常无缘无故乱发脾气、无理取闹。

我们之前也谈到了,2-3岁的孩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经常把挂在嘴边,开始学会和大人顶嘴,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了孩子的左脑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开始关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尝试用语言去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

3

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

我们还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座二层高楼,下层大脑包括脑干和边缘区域,位于较低的部分,从脖子的上端到鼻梁的位置,主要负责人的基本功能、以及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比如呼吸和眨眼等。而上层大脑则由大脑皮层及其各个部分构成,进化程度更高,控制人类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比如做出明智的决策、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自我认识、共情和道德认知等。

对于孩子而言,下层大脑在出生时就已经很发达,而上层大脑则要到二十几岁才能够完全发育成熟,且处于一个持续构建的动态过程。上层大脑的良好运转可以帮助孩子调节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大脑没有整合的时候其表现是非常明显的:情绪让他们不堪重负、困惑、混乱、暴躁不安、不能处理手头的情况、崩溃甚至攻击他人,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过这些经历,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脑缺乏整合性。

了解了这些脑科学的奥秘,相信大家就不难理解孩子的种种情绪化表现了。那么当孩子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在心里问自己三个问题:

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想要教给孩子什么?

我如何去教孩子,如何沟通?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期。

孩子在一生中的最初几年获得的经验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大脑的发育,早期教育越丰富,大脑的效率越高,其获得的每一份经验都会强化大脑的神经细胞,成为永久的记忆。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大脑比作正在建设中的二层高楼,那么父母的陪伴和教养以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是这座二层高楼的地基。地基打好了,楼房的搭建才能更稳固。据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给孩子浇灌足够的爱的养分,其大脑的发育速度将比父母冷漠的孩子高2倍。

每一段愉快的亲子时光,都是对于孩子社交能力和情绪力的一种正向强化;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孩子越是享受与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就越看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未来的生活也越抱有积极的期待。

最后,借用台湾洪兰教授的经典语录结束我今天的分享: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