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纪念霍金的热度为什么这么强?

 烟雨任平生oq4j 2020-04-03

纪念霍金的热度为什么这么强?

                     █王志宏

出差往返几百公里,看着一遍遍刷屏的霍金新闻,实在忍不住思考背后的玄机。

通常来说,一条消息能在网上持续保持热度,离不开两个推手:舆论控制、人的好奇。

离开目的和目标的宣传是可笑的。既然要把他作为炒作点,就不能不找些理由。其一,以真实性而言,曾经有人质疑过,患有重症的轮椅上的霍金是不是活的霍金?每次他的惊世之语,要么通过美国官方公布,要么借助媒体报道,谁也无法去查证确切的出处。而这些语句,往往都指向很明。例如,在中国建成了神器“天眼”准备问天的时候,他的“不要和外星人取得联系”的警告适时出现,意图制造恐慌为中国科技进步设置巨大阻力。如果他确实活着,可以当作善意的提醒。如果人已死去,出现在镜头里的只是某股势力控制的木偶,那么选择在爱因斯坦诞辰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宣布他的“死亡”,更能突出他出生的正统性,进而强化他言论的权威性,让人进一步深信甚至迷信。其二,目前中国“两会”正在召开,一系列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进行宣传,使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家喻户晓。这个当口,所有的版面让步给悼念活动,有效转移大家的关注点,敢问那些门户网站、大咖们,究竟是几个意思?

有人对这个观点会狂吠:你是民粹主义者?没错,大是大非面前,不民粹不民族。那些领着帝国主义薪水的公知们更会大放厥词:科学不分国界,对霍金的纪念就是对物理学的尊敬!这更是不要脸两面派的无稽之谈。国际空间站的搭设是不是为了科学,怎么一直拒绝中国参加?

别被那些虚假的面具所欺骗。

另一方面,对未知的敬畏让人想通过纪念寻求安全感。由于实施了高超的营销战略,霍金已经从物理学家成功转型为预言家,既评估中国的未来,也焦虑世界的走向。每次预言发布,都引起许多人重新演绎小品中的台词:我不想知道是怎么来的,只想知道怎么去的!无形中,他为大多数人的精神找到了寄托,就如同把握不了命运,总去找大师占卜一样。真的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仿佛未来失去了支点,整个人都不好了。

只是地球仍然在转,明天的柴米油盐还得自己去张罗,活及活得质量,还要靠自己去创造,时间简史,也是个人的奋斗史。

真正与真实且为世界奉献科学价值的霍金,是著名的科学家,可以尊崇;否则,在3·15这样的日子,都应该现出原形并致命打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