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爱情是篇议论文

 烟雨任平生oq4j 2020-04-03

         又到了情人节。虽然极力抵制西方节日,但对带有浓厚人情味的父亲节、母亲节,和愉悦心脏、惠及鲜花店、医药店和宾馆旅店的情人节,还是比较欢迎的。往往在这个日子,大家都要谈论爱情。
        爱情,顾名思义,是因爱而产生的感情。感情本来就很奇怪,加上“爱”字又多了一层复杂。幸亏,万物生长均有根本,每段爱情都有它来源的合理性,过程的甜蜜性,收尾的必然性。恰如一篇议论文。
        即使两情相悦,还要在恋爱、结婚、生子、离异、单身、暗恋中间做出选择,实质就是确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即确定论点。
        这种选择,是综合运用证据论证的结果。
        这里不能不提及社会交换论者。它把求爱者视为理性主义者,他们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的人作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两者既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据此理论,爱情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取样与评估。互不相识的双方在某一群体中选择愿意交往的对象,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及其相抵消后的赢余。如果收益及赢余超过自己期待值,对方成为追求的目标。 第二阶段,互惠。双方尽可能交换收益,即为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益,同时力求降低成本。如一起聊天,互赠礼品,共同讨论有兴趣问题等,但避免进入对方的私密性领域。在交换中,双方互惠,两个人亲密感加强。 第三阶段,承诺。双方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因此停止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双方关系相对固定,开始一对一频繁交往。第四阶段,制度化。亲密感的加强,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又担心对方离开自己,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如订婚,办理结婚手续。
        由此可见,整个阶段有评估、有对比、有假设,基本的论证方法全都派上了用场。而最终促使人做出决定的不是理论,还是三观合不合、相处累不累等事实和现实。感受到爱情的可贵,双方合意便能洞房花烛、春宵苦短;也可能倾向于物质,放弃爱情而选择房子,比如《蜗居》里面的郭海藻,比如喊出“宁在宝马车内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也可能结合后,做了彼此的差评师多年后,各奔东西;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人无法在一起,留下“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的凄美唏嘘;也可能受社会环境、身边人的影响,得了“恐婚症”,患了“爱无能”,决心自己陪伴自己。哪种决定都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只是,在特别的日子,不要辜负春光,不要埋没词汇的美好。要相信,无论在多么操蛋的年份,总有人值得守候,总有情可以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