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经典阅读与“名人”戏说

 烟雨任平生oq4j 2020-04-03

朱自清先生这本《经典常谈》,阅读了几遍,说实话说,由于对书中提及到的典籍没有全部深入研究过,有些内容也处于懂与不懂之间。所以,站在学国学的角度,我愿意把它当成敲开经典大门的经典来对待;从实用角度上,我更喜欢把它当作“常识”来理解。

在这本小书里,加上叶圣陶和作者的两篇序,正文共13篇,合计130页,讲了《周易》、《尚书》、《诗经》等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也讲了《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历史的经典,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沿着这条流变的基本脉络,没有接触过这些典籍的人,也会有一种“管中窥豹”的感受,虽不全面,但至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知道它们的大概内容,以及纠正一些理解上的谬误,深化了个人的认知。

例如,在“说文解字”一章里,不仅用通俗语言讲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还详细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进行了区分,这种写法已经超出了学术的范畴,新中国的语文教材基本采用彼说,为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奠基作用。而多数人想当然的“甲骨文”,以为就是乌龟壳与兽骨,文章实际考证出来应该是龟的腹甲、牛的胛骨,使学习者掌握的知识能够更加精准。在“诸子”一章中,用短短十几页的篇幅,交待了百家争鸣的背景,要言不繁地梳理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的沿袭及派别,脉络极其清晰,读通读明白了,就能整体把握住中国微型古代思想史。而通观全书,文风清隽沉郁、文笔洗练秀丽,带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扩大一点说,类似这种融合思想性、文艺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经典,无论是古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资治通鉴》、登有“三都赋”导致“洛阳纸贵”的《昭明文选》、《容斋随笔》、四大名著,还是现当代鲁讯、朱自清、老舍、王蒙等作家的作品,都应该多读,广泛地读,大张旗鼓地读。优秀文化传承着华夏文明的基因,不能被嘻哈文化消解了,不能被物质第一软化了,不能被文化汉奸阉割了。

可是,恰恰有那么一批人,不知是被歪果仁圈养了还是脑袋搭错了筋,顶着业内名人的头衔,加大马力开张药铺卖大力丸:有的把《论语》解读成了鸡汤,扔一句孔子的话到自己碗里,加上个人恩怨情仇、妯长娌短作调料,在高校的讲台上大肆兜售,扭曲原意就没想到这么调皮孔子不会气得半夜去找她?有的生生把国学变成了生意经,公然讲授什么“应用国学”,偏偏真有一大群商业、政界的大佬们,在台上被他当猴一样耍来耍去,不被牵着鼻子走还都不高兴;有的闭门造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开始断章取义,加上自己演戏 的天份,把一幕幕严肃的史实变成了逛大庙、过家家。等等种种乱相,倒符会了混乱的娱乐圈,只不过稍微显得高雅些,但再好听的名称,也掩饰不了卖的本质;只不过卖的是媚俗,卖的是蛊惑,让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丧失起码的对历史和真理的认知与辩别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异于卖国。

虽然,我国经典读起来特别难,使一般人敬而远之;虽然目前无法改变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没落的现状,但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大浪淘沙,不掩真金,经典不会消失,经典必焕生机。实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就从先生这本“经典导读”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