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青瓷印花杯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4-03
永州馆藏文物随笔之
宋青瓷印花杯

刊发日期:2020-04-03 语音阅读:

◇楚天雨  平德

1364663_chenchao_1585837880393.jpg

宋青瓷印花杯正视图

冷水滩区三多亭一带是永州窑遗址所在,最早发掘于2002年5月。2005年,永州市文物管理处和零陵区文物管理所在原遗址东100米处进行探沟试掘,出土了大量生活用具和窑具。在出土的1000余件生活用具中,就包括这只宋青瓷印花杯。

后来,经专家鉴定,该杯属宋代盛酒之用,瓷质,施影青釉。口径9厘米,足径4.2厘米,高5.4厘米,重110克。直口,折腹,矮圈足,内外通施青釉,内底印莲花纹,属国家一级文物。

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而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就是宋瓷。

在我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陈寅恪先生这样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在这样的背景下,瓷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汉唐时代奢华、雍容、庄重的瓷器相比,宋代的瓷器呈现出另类之美: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以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世人。

也许,正是宋人不尚奢华,不好奇巧,钟爱自然,细嚼生活,对精致生活的执意追求,成就了宋瓷经世之美!

宋代的名窑有很多,像河北曲阳的定窑、河南禹县的钧窑、河南汝州的汝窑、浙江龙泉的哥窑、河南开封的官窑、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河北磁州的磁州窑、江西景德镇的景德镇窑、福建永吉镇的建窑和浙江龙泉的龙泉窑,等等。

永州市冷水滩区的三多亭窑址鼎盛于宋代,所制瓷器装饰手法独特,纹样图案丰富多彩。目前已见到的纹样图案上数十种,题材内容包括花卉、草木、枝叶、瓜瓞果实,瑞兽、珍禽、昆虫、水族,以及山石、流云、水波、几何纹样等等。每一大类之中,又有数种小类,采用同类分别构图或几类结合起来构图的形式,组成了多种多样的纹样图案。纹样图案华美多姿,寓意吉祥。如这只宋青瓷印花杯,内底印莲花纹,应该与理学鼻祖周敦颐有关。

宋代文人秉承了唐代文人的饮酒品茶风格,这可以从宋代的诗词中可以发现端倪:比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晏几道的“彩釉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辛弃疾的“醉里却归来,松菊陶潜宅”;欧阳修的:“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陆游的“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郭祥正的“晚风吹坐忽生凉,旋碾新茶与客尝”;杨万里的“自汲松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等等。

无论饮酒喝茶,都需要一种媒介——器具,而杯子就是当时最流行的。

“杯”字起源于“抔”,双手合捧之意。最早的杯是椭圆形的,两侧有耳,又名耳杯,要双手持耳捧起来,喝酒。耳杯又名羽觞,当年兰亭修禊时,王羲之写“曲水流觞”,用的就是耳杯。耳杯装上酒,还能漂在水上,陶瓷不行,青铜不行,要用木胎漆器,所以“杯”字从“木”。

汉唐时,漆器被瓷器取代,瓷杯不再做成耳杯的椭圆形,而是圆的。这是因为瓷器是在轮车上拉制成形,做成圆的方便。茶始于汉,盛于唐,天下饮茶多用瓷杯,从此茶与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宋之前,人们喝茶和喝酒,器具有诸多演变:商周时饮酒用的是青铜觚,有一些是带把手的;汉代的漆耳杯有耳,也相当于把的功能。奇怪的是,中国的瓷杯一直没有把。唐代倒是有一种把盏,把底足做的很高,起到了把手的功能,又名高足杯。高足杯便于持握,适合骑马时饮酒用,又名马上杯。当年王翰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时,应该用的就是这种杯。唐代时期,主流的饮茶方式为“煮茶法”,茶煮好后,准备好“瓢”,将茶汤添入茶碗即可饮用。当时,除了用碗来喝茶外,一盏一托式的茶盏也是主要的饮茶器。从宋朝开始,盏开始成为喝茶专用器具的,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明代之前,酒杯茶杯和饭碗大小相似。到了明朝,杯开始比碗小。杯变小是受到酒的影响,过去酒的度数低,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所以武松喝了十八碗还能打虎。明代普及了蒸馏酒,酒精度上去了,再用过去口径十几厘米的杯,一个人可能都喝不掉,所以开始把酒杯做小,这种小号的酒杯又影响到了茶杯。茶杯变小的趋势在清代愈发明显,茶杯更小,而且茶壶也小了。这种小号的茶器放在那里,表达出一种去功能化的态度:驴饮是被嘲笑的,我们喝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追求一类物外的境界与情怀。

再回过头来谈宋瓷。一个考古学家说,古时候比谁家更有钱,比的并不是钱财,比得是谁家的文物,或者是奇珍异宝更多。而宋朝是这样一个朝代,拥有大量的稀世珍宝。据说宋代曾烧制出一种珍贵的茶碗,这种茶碗采用曜变技术烧制而成,其花纹就像是浩瀚的宇宙星空,特殊而又迷人的花纹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更让人称奇的是,这种茶碗在太阳照射后,会发出七彩的折射光,十分美丽。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美丽的稀世珍宝,全世界只剩下三个,却都被珍藏在日本。更遗憾的是,南宋灭亡以后,这种技术就消失了。许多艺术家曾去日本参观,想要制作出和这种茶碗相媲美的艺术作品,但因无法获得核心的制作理论都以失败而告终。

宋人用的瓷器可谓五光十色,汝窑只是象牙塔里的东西,并不能代表当时主流审美趣向。倒是永州窑的产品,深受日常百姓家青睐,并影响到了广西的瓷器发展。

这只印花杯很小,与现在我们常用的茶杯基本相当。它原本是一件很完美的艺术品,遗憾的是,出土的时候,可能因为最早发现的施工人员操作不慎,导致瓷器相互碰撞,以至于它的矮圈足外层釉皮有些脱落。再者,杯子底部与矮圈足相连处,也有一些斑驳痕迹,让人感到有些心疼,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永州文物史上的崇高地位,它依然是一件傲立于世的国家一级文物。

望着这件隔空千年的文化瑰宝,我陷入了无限的遐思之中。如果,我是说如果,允许我们把玩,我想我们一定可以闻到杯子里遗留的茶香酒醇,一定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幸福。

假如我们能还原宋代永州三多亭一带的窑炉生产场景,我想那一定十分壮观。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些设计师、制陶师、搬运工、火炉工等等,在一个个窑炉前忙来忙去的身影,想象出他们额上的豆大汗水恍若岩洞里石钟乳上的渗水,一滴一滴地滴落下来,顿时便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清脆的回响。

在宋代,永州窑(三多亭窑)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那时候的湘江边,一座座窑炉青烟缭绕,一炉炉瓷器通过水运和陆运流向四方。这个时候,瓷器在时空里以其特有的价值折射出来的,已不再是瓷器的本质属性,而是一种文化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