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越不让我越兴奋,人与私酒的那些事

 听雪楼75iz4v14 2020-04-03
如果说人间有什么东西,比欢乐更值得期待的话,那一定就是禁忌的欢乐了。《圣经》有云,“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是好的。”(箴 9:17)一旦某个享受被明令限制、禁止了,它反而会陡然生出几分额外的诱惑,这可能和人类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天性有关吧。
 
嗝,这其中当然就包括自己偷着酿的私酒啦。

图文不符
 

温馨提示

大量饮酒有害健康。

自己酿的酒还有杂醇过高的风险,建议不要尝试。



01
 为啥不准喝? 
/ 禁酒的理由不外乎这几个 /

人类到底是从啥时候开始酿酒的,已经很难确定了。但我们都知道,世界各个地区,从远古时代就纷纷开始酿酒、喝酒了。酒,陪伴着人类文明,一路走到了今天。然而,在酒诞生之后不久,各种阻挠别人喝酒的小把戏就随之而来,层出不穷,一直纠缠至今。
 
其中最早的理由,就是饮酒误事。《战国策》中记载,大禹有次喝高了,非常开心,转头等他酒醒了,却下令不准再酿酒了,原因是“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很显然,这个命令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殷商朝歌的酒池肉林就是回答。


第二类好用的理由,就是酿酒太浪费食物。正所谓“酒是粮食精”,酿酒当然是要用食物的。在农业生产落后的时代,浪费粮食就是极大的罪恶,特别是在饥荒年间,官府往往禁止私自酿酒。对违规者的惩罚,也是相当严酷的。传说,三国时期,某年蜀国大旱,刘备下令禁止酿酒,违者喀嚓。好巧不巧,官吏找到有户人家藏有酿酒器具,论律当斩。简雍就找刘备出宫溜达。迎面看到一对青年男女走来,简雍就提议,把这两人抓来喀嚓了吧。刘备大惊,为啥?简雍回答说,他们要淫乱啊!刘备说捉奸那也要在床啊?简雍坏笑着说,可他们身上都带着淫乱的工具啊。刘备瞬间就明白了,下令将藏有酒具那家人释放了。
 
而第三个理由也更常见,就是酒后容易乱性。当然,现代医学并不支持这种观点,法律也不承认把喝酒作为免责的借口,但传统文化中,还是会把饮酒和乱性联系起来。希腊神话中的潘神就是个例子:在酒神的招待下,他的兽性被彻底激发,和酒神的侍女做了诸多有违礼数的事情,场面非常不堪。因此,为了保证道德和秩序,就不允许酿酒、喝酒啦。

油画《潘神的胜利》丨wga.h

还有些时候,法律并不禁止喝酒,但会通过专卖制度对酒类征收极高的税赋(汉代叫做榷酤),让酒价远超过了中下层人士的承受能力,也等于是变相的禁酒了。1794年,美国的开国先贤汉密尔顿,为了偿还独立战争中的欠下巨额国债,下令征收酒税。这就惹毛了宾州一群民兵,几百人半夜里把税官约翰·那味儿(John Neville)将军的豪宅给围了,双方打得热火朝天,将军的儿子普雷斯利·那味儿(Presley Neville)也被俘虏(后来逃掉了)。


国父华盛顿随即亲率大军围剿,民兵们只得认怂逃跑。此事史称“威士忌起义”(Whiskey Insurrection),差点改变美国历史呢。

威士忌起义丨New York Public Library Digital Gallery

02
 就是不准喝!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喏,有了这些奇奇怪怪的借口,人类历史上,就有了很多禁酒的时期。广为人知的一次,就是美国在1917-1933年的大禁酒时期。一声令下,美国各州彻底禁绝各种酒类饮料,大家今晚零点之前赶紧喝,没喝光的,统统都得倒掉!

当街倒掉剩余的酒
 
然而,禁酒令压根就不好使,喜欢喝酒的人,怎么可能被你一句禁令就挡住呢?
 
解决方案有两个:从境外将酒走私进美国,自己动手酿酒
 
对于前者,美国各州警察予以了严厉的惩戒,虽然还没说要在边境修墙,但警方天天抓、年年打,也让走私分子吃了很多苦头。最终,这促成了诸多黑帮的崛起,将走私酒类的生意彻底垄断——垄断往往会损害消费者利益,没多久,走私酒类的价格就被炒到了天上,工薪阶层哪里喝得起啊。
 
于是,广大美国群众横下一条心,发扬五月花号的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咱们自己来酿酒吧!
 
由此,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酒时代降临了。

底特律警察在禁酒令期间破获的一个秘密啤酒厂丨wikipedia

实际上,酿造私酒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尤其是在蒸馏酒还没发明之前。
 
大体上说,现代酿酒有两个重要步骤:发酵蒸馏。如果缺了蒸馏的步骤,酒类的度数就很难提高,这是古代各国的酒类普遍存在的现象。


所以,“斗酒诗百篇”也没那么吓人了吧


发酵,可以在任何一个坛坛罐罐里完成,行动非常隐蔽。而蒸馏就比较复杂了,首先要发现“蒸馏可以让酒劲更大”这个规律,其次,还得掌握蒸馏的具体方法,动静也会很大。
 
对欧洲而言,一般认为,是中世纪的修道院僧侣们,发现了蒸馏酒的秘密。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德国一带,对于炼金术有狂热的兴趣,期待用铅块、水银等便宜货制造黄金。遗憾的是,上述努力全都失败了,但他们顺道发现,通过蒸馏装置,可以从酒里提取到一种非常神奇的物质,将其称为“aqua vitae”,也就是拉丁语里“生命之水”的意思,其敬意可想而知。蒸馏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却可以让酒类变得魅力四射,所以很快就传遍了欧洲。随后,这种技术被圣徒佐西玛(Zosimas)等人带到了俄罗斯,得以迅速发扬光大。

圣徒佐西玛和他的蒸馏装置。这个塑像陈列于莫斯科伏特加博物馆内丨kremlin-izmailovo

在19世纪的英国、美国等地,因为沉重的税收问题,酿造私酒也很快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当然,税官们并不喜欢私酒,抓到酿造私酒者就予以严惩。为了逃避打击,狡黠的酿酒师们会在夜深人静之时,跑到荒郊野岭去完成蒸馏这最后一步,在月光下见证生命之水的涌现。
 
想想一下那个场景:清风吹拂,树叶沙沙,月光皎白,火焰通红,酒液汩汩,天人合一,是不是有一种熬制魔药的神圣感?英文里“私酒”(Moonshine)一词,据说就是这么来的。
当这些吸收了日月精华的私酒,闯过重重关卡、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来到了酒客们的手中,仰头一口闷了,哇——那种久别重逢的欣喜和满足感,也是今天的我们难以理解的。

在林中吸收了“日月精华”的私酒丨Jaime Joyce

事实上,直到今天,酒类“禁忌”的色彩依然有所残留,美国大多数州依然禁止在公共场合饮酒,违者可能坐牢。不过实际上并不怎么管:喝的时候,只要在酒瓶上套一个纸袋就行了。这样一来,警方无法通过目测来判断你喝的是不是酒,如果要检查,必须先问法官申请一张搜查令,然后才能从你手里拿过酒瓶来验证;而这个过程实在太麻烦了,眼不见为净吧……

用袋子包着喝酒的示范

03
 私酒到底好不好喝? 
/ 和口感比起来,安全隐患更严重 /

客观地说,私酒这玩意其实不是很安全。发酵生成的粗酒里,实际上混有一些杂质,如异戊醇、丙醇等(统称杂醇油),不仅影响酒的口感,对人类的健康损害也很大。在蒸馏过程中,必须精确掌握的收酒的时机、温度,才能把它们尽可能除净。

而月光下的酿酒师们,水平良莠不齐,捣鼓出来的私酒自然也就千差万别,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大多数都是杂醇超标的。这种私酒喝下肚,不仅容易醉倒,醒来还会头疼,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当禁酒令解除之后,人们很自然地转向了生产更规范、质量更有保障的正规酒类。

当然,一些私酒厂后来也与时俱进,将当年的私酒变成了质量可控的的酒,在小范围内品尝,得到了很多怀旧人士的推崇。

不过,也有一些老派的酒客并不买账,认为这样的私酒少了灵魂:那不羁放纵追求自由的勇气,那撒腿逃跑时的急切,那树梢温柔的风儿,甚至木桶在地窖里沾上的霉味——用今天这些闪闪发亮的不锈钢罐子,怎么可能重现呢?


好吧,但愿每个爱酒之人,都能在酒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吧。
 

.

越不让我喝,越想喝,这一定是我对奶茶爱得深沉的原因!

本文来自吃货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