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楚士祥丁 2020-04-04

我读聊斋有这样一种感悟:

“英雄救美”是你很熟悉的标准西方电影情节。但到了《聊斋》里可就全是反着来了,身陷灾祸、等着被狐仙救的都是书生。蒲松龄自己就是书生,怎么把书生写得都那么没用呢?今天,我通过《辛十四娘》这个狐狸拯救书生的故事,聊一聊这些男人为什么都这么弱。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一、“女性倒贴”的经典模式:义狐嫁给了弱鸡书生

咱们还是先从故事说起:话说明朝正德年间(这个年代后边是有用的),在河北广平有个姓冯的秀才,虽然有才学,但性格轻佻,还有酗酒问题。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个漂亮姑娘,乘着酒醉,尾随姑娘进了一座破庙。他在庙里遇到位老者,开口就说要娶刚才那个姑娘,当然被人家赶了出来。

深更半夜的,他又迷路跑到了荒郊野外,撞进一户官宦人家。这家有个老太太,自称是冯秀才的舅姥姥,听了他的经历,直接把那个姑娘叫来,强迫这个姑娘嫁给冯秀才。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你可能听出来了,冯秀才遇到的都不是人类,前面那个少女是狐狸,就是标题的辛十四娘;后面这老太太确实是冯秀才的舅姥姥,但死了很多年了,她丈夫是阴间的神,掌管着方圆几百里内的鬼狐。

辛十四娘过门以后很贤惠,日子过得不错,但冯秀才酗酒成性的毛病又闯了祸。他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姓楚,爸爸在京城当大官,十四娘早看出楚公子不是善类,嘱咐冯秀才不要和他来往,但冯秀才不听。

在一次岁考里,楚公子考了第一,冯秀才第二,楚公子就在酒桌上当众奚落冯秀才,冯秀才没忍住,回答说“你以为你凭的是真本事么?”这让楚公子怀恨在心,就设计把冯秀才骗到家,灌醉了以后栽赃他打死了自己家的丫鬟。广平知府特别配合楚公子,天天刑讯逼供冯秀才,要他招供认罪。

而这个时候,十四娘在家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运用法术进到大牢,让冯秀才先招供,以免被活活打死。

第二件事是去求她的亲戚,也就是潜伏在各地的狐仙们。可狐仙们也不愿意帮她,十四娘就只剩一个办法了:派她陪嫁来的小丫鬟,也是一个小狐女,进京去见皇帝告御状。

第三件事很奇怪,她托媒婆买了个很漂亮的良家女孩,和自己平起平坐地过日子。冯秀才家里人觉得这个狐仙奶奶很无情,根本不在意冯秀才。

你看,这就是认知差异,你以为是感情问题,其实是智力问题。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果然,很快传来消息:皇帝派了钦差重审案件,释放了冯秀才,楚公子的父亲被革职查办了。

原来是那个小狐女立功了。皇宫有神灵保护,小狐女进不去。但她听说皇帝要到山西大同去寻欢作乐,就先赶到了大同。

在民间故事里,正德皇帝是个荒淫无度的昏君,但他的真实形象是非常独特的:他只活了三十一岁,虽然言行古怪,但不乏才干。

小狐女埋伏在一家妓院里,果然得到了见皇帝的机会,还很受宠爱。于是,小狐女就向皇帝讲了冯秀才的冤案。

救下了冯秀才之后,十四娘使用法术,让自己变得又老又丑,通过病死的方式,很委婉地脱离了人世。她当初买的那个女孩,就是给冯秀才选的妻子。

后来,有人在太华山上遇到过辛十四娘,她已经成仙了。

二、《聊斋》中的书生文学形象是被救助的“巨婴”

《聊斋》里的狐,按法力来分,分天狐、妖狐和凡狐,十四娘属于天狐。

按它们的行为分,可以分成情狐、文狐和义狐。情狐是爱情故事里的女主角,我们下一讲会说到;文狐是聪明有才学的狐狸,经常幻化成秀才,和文人们进行诗酒唱和;义狐是行侠仗义的狐狸。辛十四娘虽然嫁给了冯秀才,但从行为上说,更偏向义狐。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天狐

情狐是自由选择爱人的,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十四娘本来是被迫的,冯秀才属于上级领导硬塞给她的一个支线任务。

小说里写到,十四娘出嫁以后,恪守人间妇道,勤俭持家,成仙前还要给冯秀才安排个妻子。在十四娘走后,冯秀才穷得快过不下去了,又在家找到了十四娘当初留下的一大笔钱。

你看,冯秀才除了有点儿书本知识,基本上就是个巨婴,一直在等着十四娘搭救。我个人觉得,他根本就配不上十四娘。

最重要的是,他和十四娘的认知水准差距太大,连基本的社会生存法则也没摸透。

冯秀才酒后暗示楚公子仗着家里的权势在考试中作弊,小说里写到:在场的人是“一座失色”,就是都吓傻了,楚公子又气又恨,但不敢发作。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在古代社会,科举是政治的基础,舞弊这个事儿太严重了,属于“房间里的大象”,谁都清楚,但绝不能说出来。朝廷一旦彻查,就会引起官场大地震。

蒲松龄17岁那年,顺治皇帝连续处理了几次考场舞弊,有上百名官员被杀被流放,手段相当血腥。冯秀才当众说的这句醉话,很容易被楚公子理解成威胁他要去告发,所以才对他不择手段、痛下杀手。

对楚公子的栽赃,当地府尹非常配合。古代办理刑事案件,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口供,刑讯手段是法律允许的,只有一些技术性规定,比如过一次堂不能打两次。府尹这样卖力,是因为楚公子的父亲是京城里的通政司使,负责传递和处理奏章。也就是说,掌握着地方和皇帝之间的信息渠道,这可是非常核心的权力资源,是地方官最想寻找的上层路线。

在古代权力结构里,别说知府,就是一个知县,也完全可以置普通秀才于死地。

这类冤案,在古代社会一点儿都不罕见,去掉虚构的狐仙部分,我们就能看出来,在现实中发生这类情况,冯秀才是必死无疑的。

冯秀才一句没有实际意义的讽刺,却引起了楚公子最大的恐惧和恨意。十四娘听了这件事,本来是禁止冯秀才再出门的,可是由于冯秀才有没有听她的规劝,才上了圈套。

十四娘劝冯秀才时抛了一个金句:“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意思就是:出口伤人的话,冒犯了君子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惹怒了小人会引来杀身大祸。

这句话也值得我们记住。与其说十四娘有未卜先知的法术,不如说她深谙世道人心。这也不奇怪,作为天狐,她也有千百年的修行,当然社会经验非常丰富。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这里,稍微岔开一句。根据社会学研究,古代民间的狐仙崇拜有一个社会功能,就是对地方官员形成了潜在的约束。

人们相信,狐仙会暗中观察和监督官员的行为,如果地方官滥用权力,它们会出面干预。所以,很多官吏会由于迷信而畏惧鬼神,不敢过于为非作歹。

三、现实中的书生:士大夫的最底层,最易被打压的士人群体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秀才是士大夫阶层中最低的一等,有一些象征性的待遇,比如打官司可以不向知县跪拜,不能轻易动刑。但并没有实际保障:在冯秀才的案子里,知府一句话就可以革除他的功名,他并没有任何抗辩权。

秀才只是个入门资格,一旦考中,他也可能当上府尹、通政司使,变成官僚,决定他人生死;要是考不中,学问就没有变现途径,只能做些教私塾、抄抄写写的工作,一直混迹于社会底层。

古代读书人在科场中挣扎,是以个体为单位,供朝廷挑选的工具,自身并不拥有权力,也不能像军人或民间宗教那样,组成有影响力的利益集团。

在晚明时期,曾有过例外阶段,江南地区的秀才和童生们形成了一股势力,能够干扰地方政府。这也正是清政府统治时,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在康熙初年,金圣叹等几个秀才组织的“抗粮哭庙”,正好赶上朝廷要打击江南士人阶层的关口,他们遭到那样残酷的镇压,原因是很早就种下了的。在古代社会,书生是没有底牌的。

另外,书生还往往有个通病,就是像冯秀才这样,自视甚高,却又缺少社会经验和实际事务能力。

和蒲松龄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对文人阶层有个很经典的论断是“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意思是一旦以文人自居,仅仅沉迷于舞文弄墨、口轻舌薄,是没什么出息的。

书生是蒲松龄最熟悉的群体,所以《聊斋》里对书生的刻画,从群体特征到个体形象,都是很精准深刻的。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墨萱小结

借《辛十四娘》的故事,没有谈爱情,而是说了一个社会经验和自我修养的问题。

对各类“看透不能说透”的事,得先估计一下后果。倒不是说我们就只能做个冷漠的犬儒主义者,而是要有清晰的目的和预见性,不说有风险而没意义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