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遗产之塞内加尔篇(7个)

 乐乐龙饲养员 2020-04-04

Senegal

塞内加尔 世界遗产分布图

1戈雷岛(1978

2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1981

3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1981

4圣路易斯岛(2000

5塞内冈比亚石圈(2006

6萨卢姆河三角洲(2011

7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2012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978

Island of Gorée

戈雷岛位于塞内加尔海岸不远处,与达喀尔隔海相望。从15世纪到19世纪,戈雷岛一直都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历史上这里曾先后被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占领过。在戈雷岛上,既能看到奴隶住的简陋屋子,也能找到奴隶贸易商居住的优雅庭院,两类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戈雷岛,依然能使人们记起那段人剥削人的历史,这里同时也是人们消除历史积怨、求得和解的神圣殿堂。

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东南方3公里,有一个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的小岛,这就是蜚声世界的旅游小岛——戈雷岛。从新石器时代起,非洲人就经常光顾小岛。由黑色玄武岩熔流凝固而成的戈雷岛,像一颗黑珍珠镶嵌在蓝色的海面上,南端有一块筑有堡垒的平台,北端则由一炮台(埃斯特雷要塞)扼首。岛上有一小码头供来往达喀尔的小艇停靠,在沙土路面的街道两旁,红赭石色破旧的住房比肩而立。岛上发现的玄武岩工具与曼努埃尔角和马德拉群岛上发现的玄武岩工具相同。这个火山岛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欧洲人进入非洲提供了便利:它是奴隶船的理想交接站,躲避内陆袭击的理想停留地,岛上还有一眼清泉。戈雷岛一直被葡萄牙占有,直到1580年被西班牙抢走。之后,荷兰促使戈雷岛摆脱西班牙的监护,接管了这块本属于葡萄牙的非洲领地。1627年,荷兰首先在该岛建立永久居民区,取消了小岛的原有名称,改称戈雷岛(戈雷港)。

戈雷岛是欧洲人在西非最早开拓的殖民点之一,也是15世纪到19世纪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戈雷岛摆脱西班牙的监护后,荷兰人在此修建了两座要塞:奥兰治要塞建于城中,拿骚要塞建在山坡上。50年后,法国占领戈雷岛,直至塞内加尔独立。其间有30年的时间,戈雷岛被英国占领。1677年,经过激烈的海战,法军元帅让·德斯特雷从荷兰手中抢走了戈雷岛,两座要塞被毁。重建后更名为圣米歇尔要塞(以前的奥兰治要塞)和圣佛郎西斯要塞(以前的拿骚要塞)。1693年,冈比亚的一名英国官员破坏了要塞并占领了戈雷岛,但只过了6个月,法军反攻重占该岛。66年后,即1758年,戈雷岛重新落入英国之手。5年后根据1763年巴黎和约,戈雷岛归还法国。 1779年,首次发生黄热病,根据政府命令,戈雷岛上的要塞被夷为平地,改作单一贸易货栈,居民疏散到圭亚那和圣路易斯。这样,英国人不费吹灰之力重占戈雷岛,直到1783年才按照梵尔赛条约归还法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1794年国会废除了给戈雷岛带来财富的奴隶贸易,但1803年,拿破仑又重新批准。18001817年,戈雷岛最后一次被英国占领。英国人禁止奴隶贸易,然而戈雷岛却利用冈比亚和大英帝国间的非法奴隶走私,获得经济飞速发展。戈雷岛一直是奴隶贩运的集散地,直到1807年英国政府废除奴隶贸易。戈雷岛在旧制度时期,莫拉托时期,特别是锡格那尔时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界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岛上房屋传统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矛盾现象。戈雷岛的大部分房屋建于18世纪下半叶。其中有建于1756年的妇产医院(凯蒂·路易特夫人曾住在这里)、威廉·蓬蒂学院(1770年商人拉法耶特所建)、维多利亚-阿尔比斯剧院(1771年建),遭到破坏后改建成露天剧场(1777年以玛丽·罗西尼奥尔名义修建),还有1782年修建的长老会修道院。舍瓦利耶·德·布夫莱尔就任塞内加尔总督后(17851787年),岛上修建了其它建筑,其中有著名的奴隶屋(1786年)。18世纪,岛上几乎所有地方盖满了住宅和商业房屋,以及带屋顶的通道。

同世界上其他旅游胜地相比,戈雷岛没有绮丽的风光美景、灿烂的艺术名胜,但是岛上有博物馆和古城堡遗迹,还有一座清真寺、一个教堂和一两座殖民时期的行政管理楼,另外这里保存的奴隶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记载了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奴役、压榨的苦难历史,因此,戈雷岛成为了旅游胜地。戈雷岛上的奴隶堡是一座坚固的木石结构建筑物,楼上铺设着地板,阳光充足,是奴隶贩子們的住所;楼下是一间间奴隶囚室,每间只有五、六平方米,同时关押1520名奴隶.這些奴隶被戴上手铐、脚镣,还被系上一个14斤重的大铁球,以防他們逃跑。囚室阻暗、潮湿、肮脏、没有窗户,墙上仅有几个小洞眼,供奴隶贩子朝里观看。这些囚室分男室、女室和儿童室,一次屯集500600人.在奴隶堡的底层,有一条阴森森的通道,直通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成千上万的黑人奴隶就是从这里被押解上船运往美洲的。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6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4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2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2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8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3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7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9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1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8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0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7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3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5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6

1   塞内加尔 戈雷岛1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1981

Djoudj National Bird Sanctuary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是一块占地面积约为16 000公顷的湿地,位处塞内加尔河三角洲地区。保护区内有一大型湖泊,湖泊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溪流、池塘和水潭。这里生态环境不很稳定,但充满着生机。保护区里栖息着150多万种鸟类,有白鹈鹕、紫苍鹭、非洲篦鹭、大白鹭、鸬鹚等等。

公园位于一片巨大的盆地当中,在南面和北面的两条河流之间,不渗水的全形土壤形成塞内加尔河三角洲当中的含盐洼地。朱贾只是三角洲的一小块,饱受洪水侵扰。多年来当地一直在修建水利系统,最近一次工程动工于1883年。这些水坝使朱贾盆地可以更长时间地保留淡水,各种水禽从中受益。水体含盐度不断变化,冬季洪水泛滥时接近于淡水,水位降低后稍咸。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气候属于雨季旱季轮替的撒哈拉型。年均降水300毫米,年均气温27℃。旱季,朱贾是整个地区最湿润的地方,但近年来降雨不到平均量的1/5,朱贾变得愈加干旱。

当地植物反映出全形土壤和降水稀少的特点。撒哈拉型大草原以荆棘灌木,如金合欢、柳树、橡形木等为主。雨季在洪水区长出茂密的香蒲和睡莲。喜盐植物特别是盐角草属植物覆盖了大部分地区。水生植物主要是浮萍类植物。还生存有典型的金合欢属植物,包括阿拉伯胶树等。

建立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是因为该地区对鸟类极为重要。这里庇护着300多万鸟类。您可以目睹还未命名的西非鸟类在此筑巢产卵。是西非地区主要的古北区迁徙鸟类保护区之一,也是鸟类飞跃撒哈拉沙漠后到达的第一个淡水供应源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无数由北向南和反方向的迁徙鸟类提供了食宿地,是大量鸟类的中途停留地。从9月到第二年的4月,估计有300万迁徙鸟类经过此地,包括白眉鸭、琵嘴鸭、针尾鸭、流苏鹬、黑尾塍鹬。来这里越冬的候鸟都不远万里飞来,有的甚至是从北极圈内飞到这里的。这里还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火烈鸟。大约5000只鹈鹕常年筑巢于此,还有白脸树鸭、褐树鸭、尖翅雁、紫鹭、夜鹭、各种白鹭、白鹈鹕、苍鹭、非洲白琵鹭、非洲镖鲈,鸬鹚、白胸鸬鹚、濒临灭绝的鸟类苏丹大鸨等。哺乳动物有疣猪、非洲海牛,另外河岸旁还常见刺猬、巨蜥蜴和野猪。该地区还陆续成功引进了几种鳄鱼和羚羊。

参观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的最佳季节是11月到4月之间。保护区年游客量超过5000人。有一处宿营地,从9月中旬开放到第二年的4月中旬(东北边界地区正在筹划建立第二处营地)。圣路易附近有旅馆。最重要的水面附近有十几处鸟类观测点。可租用独木舟。圣路易自然俱乐部建有小型生态博物馆。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1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4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6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3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2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5

2   塞内加尔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7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1981

Niokolo-Koba National Park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位于塞内加尔的东塞内加尔和上卡萨芒斯地区。公园面积为8500平方公里,长l30公里,宽70公里,是西非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位于赞比亚河沿岸一个多水地区。这里的长廊林和稀树大草原里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羚羊德比大羚羊,有黑猩猩、狮子、豹以及不计其数的大象,另外还有大量的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1926年设立狩猎保护区,1951年成为森林保护区,1953419日成为动物保护区,1954年成为国家公园。1962年,1965年,1968年和1969年通过数项法律扩大了疆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圈计划中的一个生态保护区后,得到国际公认,成为了塞内加尔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公园地势平坦,在一些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的丘陵之间是广阔的冲积平原。整个区域表层覆盖有铁矾土形成物和沉淀物,也有多处裸露着下层的寒武纪砂岩层和一些变性岩石。冈比亚河及其支流尼奥科罗-科巴河和库卢恩图河在园内蜿蜒流过。这里的气候带有典型的苏丹特色,每年6月、10月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年降雨量是1000毫米一1100毫米。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植物种类从南部的苏丹型到热带草原为主的几内亚型。植物依地势和土壤的变化具有不同特点。河流沿途地区草木繁茂,乔木、灌木各异。河谷平原地带长有大片的岩兰草,热带稀树草原则被须芒草占据。偶尔也能见到黍类,季节性洪水草原常见有雀稗。旱地森林由苏丹类植物构成,如紫檀。在斜坡和丘陵地带,以及突出地面的岩石处,冲击沙地和铁盘地,植物形态各异。河边每年都会长出半水生植物,水位上升则消失,周期性洪水沙地也有。在沼泽地和周围地区,这类植物大多生长在干涸的河床上或天然堤后面。植物的差异取决于洼地的深浅、水位高低、产地、土壤和下层土结构。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内河流众多,有绵延100千米的林带和低洼草原、沼泽地,以及茂密的旱地森林、灌木丛林。保护区内绿茵弥望,浓荫蔽日的森林,千姿百态的热带花卉,每逢春秋两季分外旖旎。河流流经之处.伴有绵延百余千米的河边林带、低洼草原、沼泽地以及茂密的早地森林、灌木丛林,景观各异。公园中黄褐色的土路蜿蜒曲折,路旁高大繁密的草丛仿佛两堵围墙,还有几处烧荒留下的土地。浑浊的河水在竹林中缓缓流淌,生满杂花的藤蔓密密麻麻,在竹林与参天巨树之间纠结缠绕。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内充足的雨水、适宜的气候与植被的多样性为各类珍禽异兽提供了栖息场所。据统计,园内有15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有80多种哺乳动物,330种鸟,36种爬行动物,20种两栖类动物,60种鱼,以及无数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该保护区的大型动物有1万只一2万只。肉食动物包括豹子、狮子和野狗等。也有野牛、菊花青色的马、1000只大羚羊、几内亚狒狒、青猴、帕踏斯猴、栗色疣猴,还有非洲特有的三种鳄鱼——尼罗河鳄鱼、瘦鼻鳄鱼和矮鳄鱼,四种龟和河马出现在园内的三大河流。公园也是长颈鹿和大象(400多头,是非洲数量最稳定的象群之一)的最后的避难所。这约150只黑猩猩在园内生息。登哈姆鸨鸟、陆上犀鸟、紫罗兰色乌帽子鸟、白领树鸭、鱼鹰等珍稀鸟类也在此栖居。

公园中部的锡门蒂地区是旅游中心区。锡门蒂村庄风光秀丽,房屋式样古色古香,河流拐弯处形成的锡门蒂池塘是一块天然死水洼地,人们在旱季时用水把池塘重新注满,许多动物都来此饮水。从嘹望台上可以看到各种羚羊(如大角斑羚、马羚、水羚和非洲水羚等)、疣猪、水鸟、大象、狮子和豹子等。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8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10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4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9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3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2

3   塞内加尔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5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2000

Island of Saint-Louis

17世纪时,法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定居点。到了19世纪中叶,圣路易斯岛发展成为一座城市。1872年到1957年期间,这里曾一度是塞内加尔的首府所在地,在整个西非地区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作用。圣路易斯岛位于塞内加尔河的河口处,岛上正规的城市规划、众多的船埠码头和风格迥异的殖民地建筑,都使得圣路易斯城别具特色,独具一格。

圣路易斯历史中心位于距离赤道南部约二点五公里大西洋沿岸与它同名的圣路易斯岛的岛屿上,为圣马尔克斯湾所环绕,距离巴西最大的港口里约热内卢以北约3000公里。历史中心建于1612年,现有居民人口780000人,为位于巴西东北部的马拉尼昂州的首府。

圣路易斯市中心是17世纪由法国人建造的,并以当时国王路易十三的名字命名。1615年圣路斯为葡萄牙占领。1641年至1644年,圣路易斯被荷兰人接管,最后才到了葡萄牙统治者的手中。

在圣路易斯,葡萄牙文明的影响处处可见。17世纪起的历史建筑物,几乎全都保存完善,包括数量惊人的二层楼宇、王宫,且教堂仍维持原始建筑,使得城市本身即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露天殖民时期博物馆。圣路易斯的历史中心,除了已被列为国家一级古迹接受保护,同时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中。历史中心的街道狭窄,分割成像棋盘似的,一小格一小格。多数建筑都不高,墙上铺设有隔热作用的手绘瓷砖,帮助维持室内舒适的温度。正是这些瓷砖让圣路易斯亦有“瓷市”之称。

19世纪,圣路易斯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中心,也是一处资产阶级的堡垒和商人的汇集地,是与阿尔坎塔拉齐名的历史中心。20世纪初期,因为圣路易斯经济发展缓慢,才使得大批古代精美的建筑得以幸存,圣路易斯历史中心完整的保留了它当时的长方形街区。如今,圣路易斯历史中心成为一处展示伊比利亚殖民地风貌的绝好纪念地。

圣路易斯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中心,由于受大自然的垂青,圣路易斯历史中心还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来到这里就像是到了天堂一般,这里有明净的海滩和高大的棕榈树。

圣路易斯属热带气候,空气湿润,日均温最高30摄氏度,最低25摄氏度。每年的二三月份有足够的阳光,是旅游的好季节,日平均气温在30-35度,夜晚会降至25-27度。三四月份是雨季,因湿度较大,感觉更热一点。圣路易斯还是巴西重要的港口城市。作为巴西东北部海港,有铁路与大陆连接。主要输出巴巴苏油、蓖麻籽、香料、皮革、木材等。有制糖、纺织、榨油、皮革、水果罐头、可可加工、金属制品、化学等工业以及渔业。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7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8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6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4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3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1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10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5

4   塞内加尔 圣路易斯岛9


5   塞内冈比亚石圈(2006

Stone Circles of Senegambia

冈比亚与塞内加尔两国共有。在沿冈比亚河350公里长、100公里宽的地带集中了1000多座纪念碑,分成四个巨型石圈组。这四个石圈组包括Sine NgayèneWanarWassuKerbatch,涵盖93个石圈和无数古坟和墓冢,其中一些已经挖掘。出土实物证明,这些遗迹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6世纪。红土立柱构成的石圈与周围的墓冢展现了1500多年前盛大而神圣的景象,反映了一个繁荣、组织完备、持久的社会。这些石头是用铁制工具采得,被巧妙地雕琢成了大约七吨重、平均两米高、几乎完全一样的圆柱或多边形立柱。每一个石圈直径46米,有814根立柱。所有立柱均矗立在墓冢附近。这一杰出遗址代表了该地区更大范围的巨石带,不论是规模、一致性,还是复杂度在全世界都无与伦比。雕琢细致的独立石柱体现了精细、巧妙的雕刻技术,增强了整个石圈群的宏伟气势。

塞内冈比亚石圈遗址规模宏大,它是由四大区石头集阵组成。这些集阵描绘出一个宽约100公里,长约350公里的地带,且高度集中在沿冈比亚河,面积39,000 km²,有超过1000处的历史遗迹。在西非广阔的沙地直立着的这一圈圈神秘的石圈,就像是一个个不知疲惫的士兵守卫着脚下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考古人员发现,塞内冈比亚石圈遗址少数石圈的布局和其他石圈大不相同,它们由里外两层构成。在里圈的墓穴里埋葬头骨和几块腿骨。在外圈石碑下面,埋葬着装有祭祀品的陶罐和人的下颚骨及其他部位的骨骼。这些发现代表古代非洲人下葬死者的仪式分为两步。首先,他们会把死者埋在较浅的墓穴里,等到肉身变成骸骨时再挖出来,举行下一步仪式。这种新异奇特的墓葬习俗,也是别具特色的。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达喀尔。北接毛里塔尼亚,东邻马里,南接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西临佛得角群岛。海岸线长约500公里。塞内加尔是一个农业国,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31%。可耕地约占27%,花生是最重要的经济和出口作物,其他产业包括渔业、采矿、制造业和旅游业。塞内加尔有丰富的磷酸盐和铁矿储量。作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工商业法规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塞内加尔正在努力实现区域一体化以及对外统一关税。不过,在消极的一面,由来已久的城市人口高失业率,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困扰该国。

冈比亚共和国,西非国家,陆上被塞内加尔环绕,是非洲大陆最小的国家。冈比亚河贯通国家中央,流往大西洋。1965年冈比亚脱离前大英帝国独立。冈比亚住有很多样化的族群,彼此很少冲突,主要民族有:曼丁哥族、富拉族、沃洛夫族、朱拉族和塞拉胡里族,居民90%信奉伊斯兰教。首都班珠尔非洲最小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冈比亚资源贫乏经济较落后,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其次为转口贸易和农业,仅有少量的工业。由于本国居民较为懒散,土地利用率很低,大片土地空闲荒芜,有限的耕地也仅在雨季种植,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主要依靠进口。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冈比亚有鱼类加工、纺织等小型工业,有一大型花生榨油厂,但由于花生产量很低只能季节性生产。旅游业是本国的支柱产业。

2   塞内冈比亚石圈3

2   塞内冈比亚石圈4

2   塞内冈比亚石圈5

2   塞内冈比亚石圈1

2   塞内冈比亚石圈10

2   塞内冈比亚石圈6

2   塞内冈比亚石圈7

2   塞内冈比亚石圈2

2   塞内冈比亚石圈8

2   塞内冈比亚石圈9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2011

Saloum Delta

萨卢姆河三角洲占地5000平方公里,区内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为生活在此的2000多人提供了生活的保障,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捕鱼业和贝类采集。三角洲位于三条河流的河汊之间,由半咸水水道环绕着200多座大小岛屿、红树林、大西洋海洋环境及干树林所组成。在三角洲内发现了由当地居民在数千年中建造的218座人工贝冢,有些贝冢长达几百米。在28座采取了古坟的形制的埋葬场所中,出土了不同寻常的人工制品,为我们了解三角洲不同时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它们也是西非海岸人居历史的重要见证。

萨卢姆河三角洲位于三条河流的河汊之间,由半咸水水道环绕着200多座大小岛屿、红树林、大西洋海洋环境及干树林所组成。萨卢姆河三角洲是塞内加尔的萨卢姆河入海口处(北大西洋)的一大三角洲,萨卢姆河是塞内加尔的一条河,发源于考拉克东部约105公里处,注入大西洋。该三角洲是由萨卢姆河、争伯河、班扎拉河的三河支流而形成了面积50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萨卢姆三角洲国家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湿地公园,已列入国际湿地公约生物圈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为180万公顷。其中,水体面积为61,000公顷,潮间带的红树林植物和海水植物7,000公顷,热带大草原和雨林8,000公顷。

萨卢姆河三角洲是塞内加尔红树林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在河口水道两旁及岛屿周围海潮所及之处长满了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海滨灌丛式的植被,有密集的树冠,螺旋似的树根扎在松散的软土之中,对维持这一地区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红树林内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和鸟类,是非洲西部屈指可数的野鸟繁殖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来此驻足。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

生活在这个三角洲的居民,他们最主要的一种生活来源就是捕鱼,还有就是去采集贝类。因为这个三角洲就在三条河流的交叉之处,这里有比较丰富的鱼类和贝类。贝类的采集与食用产生了大量的贝壳,处理这些贝壳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掩埋。在这个三角洲内,后人发现了很多的人工贝冢,这些贝冢都是在几千年以前的当地居民建造的,数量多达200座以上,其中有些贝冢的长度足有几百米。从这些贝冢中,还有很多意外的发现,因为所采取的古坟形制的埋葬场所中,出土了很多的人工制品,这些物品的出现无疑为人类更好的了解三角洲,以及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也是西非海岸有人类居住史的有力见证。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4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6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5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1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7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3

6   塞内加尔 萨卢姆河三角洲2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2012

Bassari Country: Bassari, and Bedik Cultural Landscapes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位于塞内加尔东南部的凯杜古区,其面积范围包括有三个不同的地理区域:一处是巴萨里-萨勒麻塔区,另一处是贝迪克-班达法斯区,还有一处就是和福拉-邓德法洛区。其中的每一个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别的区域,这无疑更使得此处的景观丰富多样,而更具有吸引力。从公元11世纪的时候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期间,居住在巴萨里及其周围的人民,就在这个地方发展了和四周的自然环境可以共生共存的文化和居所。所以这个巴萨里的景观,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表现在村庄和小村落,以及考古的遗址等,都分散在梯田和水稻田之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贝迪克村庄,是由很多相互毗邻的,以倾斜的茅草屋顶作为特征的一组组小屋组成的。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的文化形式表现出的是具有农牧、礼仪和精神实践的特色,这些特色反映的是在应对环境制约,还有人类压力时产生的原生反应。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1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2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6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4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5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8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12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3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10

7   塞内加尔 巴萨里乡村:巴萨里与贝迪克文化景观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