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学渣”才能逆袭?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4-04

前一段时间有二张对比图在网上火了:

上图中的孩子,据报道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高三学生,成绩班级第一,全县15名。他没有因为假期而丝毫松懈自己,坚持每天5点半起床开始早读。

疫情阴霾之下,学校采用网上开课。小通家中没有WIFI,只好跟邻居借网,每天早上8点爬上屋顶,坚持学习。

与此对应的另外一张图是:

学霸5点半就起床开始早读,

而学渣12点还在被窝假装打卡。

网上有同学说: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长假。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特殊照顾任何一个人,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你怎么花掉这24小时,决定了你这一生的将怎么样度过。

其实这二张图引出了一个问题:

学渣和学霸的区别难道就是在自律和不自律,房顶和被窝的区别吗?

下面讲一个“学渣”的真实故事:

1

“高考”物理5分的“学渣”

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一个无锡的高中考生参加奖学金考试(类似于现代的高考),结果物理只考了5分,而且数学和化学加起来才考了20分。

不过,虽然这个孩子理科很差(应该说是差到不能再差了),但是中文和历史却非常的厉害,都是满分100分,所以当年他报考的大学还是录取了他,专业:历史!

这个大学叫:清华大学!

在这里,我只能感慨当年真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个偏科到如此程度孩子,你认为还有学好理科的可能吗?

回答,可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想试试。

在这个严重偏科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突然有一天他决定要改学物理专业

是的,你没听错,这个高考物理只有5分,数学和化学一起才考20分的学生,他要从历史专业转到物理专业。

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人来了。在他入学的当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

他觉得这个时候学历史是不能救国的,只有学习物理去制造飞机,大炮才能振兴国家的军力。

但是考虑到他的理科实在太差,清华大学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架不住他的诚意,最终答应他试读一年。

学校这么决定其实挺人性化的,因为实在是不看好他转学物理的前途。

但是,他的人生逆袭开始了。

他经过没白天没黑夜的努力,最终在一年后,理科都超过了70分,转系成功。

从此,中国可能少了一名研究历史的专家,但是多了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

这个高考物理只有5分还敢转系学物理的学生叫:

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如果你对中国力学之父没有感觉,那我提示一下,他是与钱学森,钱三强被称为中国“三钱”。

他的父亲叫钱挚,钱挚有个弟弟叫钱穆。

对,就是那个国学宗师钱穆(注意不是大师,是宗师),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

2

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考大学的时候物理只考5分,居然大学第一年就要改到物理专业,并且最后居然成为了中国后来物理学界的巨擘的,成为中国力学之父。

是什么样的内在心理让钱伟长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

是梁静茹给当年的钱伟长这样的勇气吗?

历史上像钱伟长这样“逆袭”的案例数不胜数,这些案例明确的告诉我们:

学渣是可以变成学霸的

问题是,什么样的学渣有可能变成学霸呢?

面对逆境,改变的勇气来自哪里?

显然,不是梁静茹给的。

这就先要从心理学层面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学霸,什么是学渣,他们的真正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要从心理学层面搞清楚呢?

因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是隐藏在后面的心理因素,同样的外部刺激,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这才是关键。

3

“学霸狗”和“学渣狗”

任何一本正经的教育心理学教材都会花至少一个章节以上来讨论学习动机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个很大的话题,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孩子,背后通常有学习动机的问题。

而学习动机有问题的学生中,有一种最严重的情况叫:

习得性无助

这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术语,下面会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来讲。

但是在正式讲“习得性无助”之前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近代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叫:积极心理学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马丁·塞利格曼,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但是有趣的是塞利格曼研究的主要领域是抑郁、悲观主义、习得性无助等。

其中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最早就他在对动物行为的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这个研究过程主要是一系列实验,实验早期的对象是狗,几十条狗,具体的说是24条狗。

这些狗被分为3组,每组8只。

一组是“可逃脱组”,

一组是“不可逃脱组”,

第三组是“无束缚的控制组”。

可逃脱组不可逃脱组的狗均被套上一种特殊狗套,这种狗套不影响狗的正常移动,但是在头部两边各有一个鞍垫,两组狗都可以晃动头部来挤压它们,但是区别在于:

可逃脱组的狗在受到电击后,通过晃动头脑来挤压两边的鞍垫来可以终止电击

而不可逃脱组的狗的鞍垫却没有这个功能,无论这只狗做什么,不能终止电击

这样的实验设计就意味着:

一组狗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终止电击,

而另一组却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实验正式开始:

两组狗在90秒的时间里均接受了64次电击,可以预料到可逃脱组的狗很快就学会了挤压头部两边的鞍垫来终止电击。

实验结束24小时后,所以的狗被依次放在一个特殊制作的大箱子中,大概类似下面的箱子,进行下一个关键的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

箱子的一边装有灯,当灯光熄灭后,箱子的这边地板上将会通电,如果狗在10秒内跳过隔板,跑到箱子的另一边,它将避免受到电击。如果没有跳,它将遭受60秒的电击。每只狗都进行了10次箱中实验。

两次实验结果如下:

1、第一个实验中,可逃脱组的狗随着电击次数的增加,用于挤压鞍垫终止电击的时间迅速缩短(快速学习,变聪明了);

而不可逃脱组的一开始也像可逃脱组的狗一样,尝试挤压鞍垫来终止电击,但是在被反复电击30次左右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但是不断失败后便不再尝试了(放弃)。

2、在第二个实验中,三组狗狗在箱子中逃脱的平均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明显是不可逃脱组用时更长。

3、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大箱子中的10次实验,不可控制组逃脱电击的百分比要明显超过另外两组,见下图:

换句话说,不可逃脱组的狗有80%放弃了,它们宁可选择承受被电击的痛苦,也不愿意尝试跃过那个矮矮的隔板。

原因是什么呢?

塞利格曼认为:

不可逃脱组的狗在之前的经历中得到的经验却是行为和电击没有联系,它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能改变电击,所以不去做尝试。也就是说,狗变得无助了

而这个无助的过程是狗在之前的实验过程中习得的,并不是天生的,所以,这就叫习得性无助

有学渣和学霸来做类比的话,这些狗就是所谓的学渣狗

而那些敢于跃过隔板逃脱狗就是学霸狗

4

学霸和学渣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学霸?

不是学习好就叫学霸,而是,只要他想,他就会不管现在成绩多差,目标在别人看来多么遥远,也不管要付出多少汗水,克服多少困难,他都能不管不顾的去努力学,而且最终也确实能达到。

什么是学渣?

不是学习差就叫学渣,甚至有很多所谓的学渣曾经有过成绩非常优秀的过往成绩。

真正的学渣,是已经完全放弃努力,放弃尝试,对自己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失去努力的意愿,他认定自己再努力也是不可能把成绩学好的,所以,对他来说,最好的做法是放弃,免得自取其辱。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有些孩子放弃了努力,哪怕是尝试一下也不愿意尝试呢?

原因就是上面实验讲的那个心理学效应: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学生经历多次重复的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这个心理效应的关键点不在于“无助”,而在于“习得”,这就意味着,学渣其实不是一天形成的,不是主动选择的,而且是一个长期,反复失败的过程中,慢慢习得的,慢慢适应了。其实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孩子是曾经反复努力,尝试过的,但是换来的总是失败,打击,从而使得他慢慢的把这些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可控的因素,从而对自己的努力不抱任何希望,从而选择彻底放弃,不再挣扎,不再尝试。

所以,每一个变成“学渣”的孩子,其实都是可怜的孩子。

这种在学习动机层面已经演变成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现实的学习中就会表现出通常意义上的学渣表现,就是无论采用什么办法,也不能激起他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了。

明白了这个深层次的心理学因素以后,“什么样的学渣才能逆袭?”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清晰了。

1,首先,学渣并不是学习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只是暂时现象。

2,其实,真正的学渣是在内心完全放弃努力和尝试,他们对于自己努力能改变自己这件事表现出高度的怀疑和不相信;

3,最后,只有那些虽然现在成绩不好,但是在内心依然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努力付出还是能提高,进步的“学渣”,才真正有可能逆袭。(这种学渣其实是“伪学渣”)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在进入初三甚至高中突然“开窍”,突然“浪子回头了”,一番寒窗苦读,杀出重围。

5

最后

假期这十多天的努力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这一生的命运,是在房顶还是被窝也不是,但是,这十多天依然坚持努力背后(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隐藏着的想强烈掌握自己人生命运的决心才是决定一个孩子这一生命运走向的关键。

有句老话:不怕慢,就怕站。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应该是:

行不行不重要,信不信才重要!

附,学生有习得性无助的主要表现:

经常说“我做不到”;

课堂或辅导班上无法集中注意听老师的讲解;

即使觉得需要别人帮助,也不寻找帮助;

什么都不做(比如,盯着窗外发呆);

常常不经思考就回答或者随机瞎猜回答;

取得成功时也缺乏自豪感;

表现出厌倦,没有兴趣;

容易沮丧;

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

想尽各种办法逃避任务(例如,假装生病等不去学校);

有以上表现,符合越多的,越有可能对学习已经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家长要重视。

这样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羞辱,不是刺激,不是恨铁不成钢,不是对其失望透顶,不是任其自生自灭。

反而是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更多的积极反馈,让其重拾信心。

人生中,面对任何困难,最不能缺的就是信心!

所有的困难终会过去,一切都将回到原来的轨道,

我希望每个孩子,每个人能意识到:

其实,我们始终是有选择权的。

自律的背后,

其实隐藏着自信!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