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能治“肺系病证”吗?临床观察,每到冬春季节,风寒袭表,肺系病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气管

 栖凤轩2013 2020-04-04
拙见之一: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王叔和合著 今通行本《伤寒论》这样记述作者: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 今通行本《金匮要略》这样记述作者: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集。 这就是说,今本《伤寒杂病论》是由张仲景、王叔和二人合著。 传统观点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撰写的,然通读全书,实非如此。 实际上,《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以《汤液经》经方为依据,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而成,此即原著部分。不久原著散乱遗失,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遗论,并以《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医经理论为依据,增补附益加注释而“撰次”(第二次)成目前的通行本传世。 虽如此,王叔和并未能将医经理论如五行学说等完全融入这些经方之中,从而形成两层皮。亦即《伤寒杂病论》中的这些方剂,并非是在《内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创制的!所以,经方大师胡希恕说“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是有道理的! 如此,方可理解该书的矛盾之处!如《伤寒杂病论原序》就是个很好的例证。但是,已很难分清哪些是张仲景原著,哪些是王叔和增补附益的。而近代儒医杨绍伊《考次汤液经》考证甚当,已分清二者。另,若读读《康平本伤寒论》,亦会发现原著与注文(增补附益)分的很清。 举个正文中的例子吧: 如《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卷前三篇及“辨不可发汗、吐、下”、“辨可发汗、吐、下”等卷后八篇,乃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旧论时补入的。 又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这是按五行相克所推演的理论。这句话源于《难经》,是王叔和据《难经》增补附益的。 民国儒医杨绍伊先生以深厚的经学功底,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中张仲景“原序”的真伪,即以“的是建安”、“均属晋音”,用“滴血验之”之方法,证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二十三字为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加入,为经方学术师承脉络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考证资料。杨绍伊先生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不是张仲景一人创作编写,张仲景非《伤寒论》的创作者,而是《汤液经》的传经大师。 在编排条文时,杨绍伊判断出哪些是商代伊尹《汤液经》原文,哪些是后汉张仲景论广,哪些是西晋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为研究经方发展史、《伤寒杂病论》成书、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