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薏苡仁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4-04

【中文名称】薏苡仁

【拉丁名称】Semen Coicis

【别       称】薏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

【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薏苡属—种:薏苡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分布区域】福建、河北、辽宁

【药用部分】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

【性       味】甘、淡,微寒。

【归       经】归脾、肾、肺经。

【功       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等症:

薏苡仁功能利水渗湿,作用较为缓弱,然而因其性属微寒,故可用于湿热内蕴之症,对小便短赤,可与滑石、通草等同用;对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可与杏仁、蔻仁、竹叶、木通等同用。本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配伍茯苓、白朮、木瓜、吴茱萸等同用。

2、用于泄泻、带下:

本品既能健脾,又能渗湿,故适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带下,可与白朮、茯苓等配伍。

3、用于湿滞痹痛、筋脉拘挛等症:

本品能祛除湿邪、缓和拘挛,故可用于湿滞皮肉筋脉引起的痹痛拘挛,常与桂枝、苍朮等配合应用。

4、用于肺痈、肠痈:

薏苡仁上能清肺热,下利肠胃湿热,常用于内痈之症,具有排脓消痈之功。治肺痈胸痛、咯吐脓痰可与鲜芦根、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等配伍;治肠痈,可与败酱草、附子等同用。

【处方用名】

薏苡仁、苡仁、米仁、生苡仁、生米仁、炒薏苡仁(炒用,健脾宜炒用)

【用量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       语】

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肺脾肾经,渗湿、健脾是其两大功能。利水渗湿以治小便不利,除湿利痹以治湿滞痹痛,且能健脾止泻,又能排脓消痈之效,性属和平,渗而不峻,补而不腻。乃清补淡渗之品,唯药力和缓,且质地较重,故用量须倍于他药。

茯苓与薏苡仁,均为甘淡平和之药,渗湿健脾之品,惟茯苓兼入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又可用于化除痰饮;薏苡仁则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也。

【方剂举例】

三仁汤:苡仁、白豆蔻、杏仁、竹叶、通草、滑石、半夏、厚朴。治温病出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温病条辨》

【用药禁忌】

1、适宜各种癌症患者、关节炎、急慢性肾炎水肿、癌性腹水、面浮肢肿、脚气病浮肿者、疣赘、美容者、青年性扁平疣、寻常性赘疣、传染性软疣、青年粉刺疙瘩以及其他皮肤营养不良粗糙者、适宜肺痿、肺痈者食用

2、据前人经验,妇女怀孕早期忌食;另外汗少、便秘者不宜食用。

3、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多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4、津液不足者慎用。

5、薏米性寒,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一般不要超过一周。长期大量单独食用,会导致肾阳虚,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严重会导致不育不孕。

【文献摘录】

1. 《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2. 《本草经疏》: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3. 《本草正》:味淡甘,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

4. 《本草新编》: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

5、《本草述》: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6、《本经疏证》: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似,而不知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盖以云乎气,则术温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不相侔也。此其义盖见于《金匮要略​·痉湿篇》,曰湿家身烦疼,当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家,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夫身烦疼者,湿而兼寒;一身尽疼者,湿而兼风。寒从阴化,风从阳化。故身烦疼者,属太阳;发热日晡所剧者,属阳明。属太阳者宜发汗,属阳明者宜清热,发汗所以泄阳邪,清热所以折阳邪,质之以用术用桂者为发汗,薏苡则为清热矣。虽然,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铁拘挛,不能屈伸,彼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独不用薏苡何耶?

【方剂选录】

1、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

2、治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一斤,真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水(米泔水浸炒)各四两。分作十六剂,水煎服。《广济方》

3、薏苡仁粥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纲目》

4、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纲目》

5、治水肿喘急:郁李仁二两。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日二食之。《独行方》

6、治肺痿唾脓血:薏苡仁十两。杵碎,以水三升,煎一升,入酒少许服之。《梅师集验方》

【形态特征】

科属: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本草纲目》列为上品,野生者少,主为栽培,我国汉代已有栽培,东汉马缓曾从交趾引进优良品种。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新鲜者为佳。其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1.5m,约有10节。叶鞘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mm;叶片线状披针形,长达30cm,宽 1.5~3cm。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长6~10cm,直立或下垂,具总柄;雌小穗位于花序的下部,长7~9mm,外包以念珠状总苞,小穗和总苞等长,能育小穗。第一颖下部膜质,上部厚纸质,先端钝,具10数脉;第二颖船形,被包于第一颖内,前端厚纸质,渐尖;第一小花仅具外稃,较颖略短,前端质较厚而渐尖;第二稃稍短于第一外稃,具3脉;内稃与外稃相似而较小;雄蕊3枚,退化,微小;雌蕊具长花柱,柱头分离,伸出总苞;退化雌小穗2个,圆柱状,并列于能育小穗的一侧,顶部突出于总苞;雄小穗常3个着生于一节,其中一个无柄,长 6~7mm,颖革质,第一颖扁平,两侧内折成脊,前端钝,具多条脉;第二颖船形,具多数脉;内含2小花,外稃和内稃都是薄膜质;每小花含雄蕊3个;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但较小或更退化。果实成熟时,总苞坚硬具珐琅质,卵形或卵状球形,内包颖果;颖果,长约5mm。花、果期7~10月。

【生态环境】

喜生于湿润地区,但能耐涝耐旱。中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地有野生。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北方俗称草珠珠,岭南(广州)人口中的“琅亚珠”。

【形状鉴定】

1、药材性状:

该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  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2、药材鉴定:

(1)选购薏米以结实,颗粒大、杂质少,带有清新香气为佳。

(2)薏仁较难煮熟,煮前需温水泡2~3h,让它充分吸水,然后再与其他米粒一起煮。

3、性状鉴别:

种仁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罗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味微甜。以粒大充实、色白、无皮碎者为佳。

4、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主体为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多面形,直径2~20μm,脐点星状、三叉状、人字形或裂缝状,复粒少见,由2~3分粒组成。

【采收储藏】

9-10月茎叶枯黄,果实呈褐色,大部成熟(约85%成熟)时,割下植株,集中立放3-4d后脱粒,筛去茎叶杂物,晒干或烤干,用脱壳机械脱去总苞和种皮即可。 

【炮制方法】

1、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皮壳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略鼓起,具香气时,取出晾凉。

3、麸炒薏苡仁:取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净薏苡仁,炒至表面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麸皮,晾凉。(每100Kg薏苡仁用麸皮15Kg)

4、《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50g,以糯米,取使。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

【炮制作用】

1、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

2、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性偏平和,两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但炒薏苡仁除湿作用稍强,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常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脘腹作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