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共振领域进入AI 3.0时代,智控成像前端核心环节

 忘仔忘仔 2020-04-04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急速发展给医学成像领域带来深刻影响。相对CT、X线摄影系统等成像设备,由于成像原理、成像过程以及影像处理的复杂性,让AI技术在磁共振成像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相对滞后。而且,以往磁共振领域在AI技术研发上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磁共振流程智能化(磁共振AI 1.0时代),比如自动识别解剖部位、自动连续扫描等二是图像重建后处理环节的多种智能分析和辅助诊断(磁共振AI 2.0时代),如结构与功能成像的多模态融合,可帮助提升图像处理效率,提供更详细的影像诊断信息。

但是,磁共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集中在成像过程:磁共振检查中70%时间被成像过程占据,同时,一半的磁共振图像会有伪影。这些问题不仅带来磁共振检查速度、流通量的弊端,成像伪影更是让图像质量和精准度难以突破,直接影响医生诊断。

近期,GE医疗中国向业界隆重发布了其最新的数字医疗创新成果——全流程人工智能磁共振技术平台“智简AI”。“智简AI”技术是GE医疗整合全球资源、历经三年研发、累计10万例原始影像图学习后的最新创新成果,突破性地在影像成像前端核心环节实现AI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从成像源头去除伪影,进行前端图像优化,提升磁共振成像效率。利用AI技术进行磁共振技术研发上,率先将突破点放在了成像最前端,让磁共振领域进入AI 3.0时代。智简AI平台将率先在1.5T磁共振产品SIGNA™ Creator(以下简称“全流程AI磁共振Creator”)上使用,也是将最新的智能磁共振影像技术应用在保有量基数更大的应用场景,让最新科技普惠用户。





腹部常规成像是磁共振最重要的成像部位之一,基于智简AI技术的Creator,仅3分钟便完成了常规腹部序列的检查,是传统成像速度的一倍。
女性盆腔磁共振成像,肠道和子宫的生理性运动蠕动,是时常会遇到的难题。严重时,蠕动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无法达到诊断效能;上图所示,常规成像下,时间2分09秒,运动伪影严重。右图使用智简AI加速和运动伪影校正,只需要1分18秒,消除运动伪影,还可以优化子宫的对比度,内膜、结合带、肌层和浆膜层之间的对比非常清晰。

刘士远(中华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

   

目前,针对于磁共振影像的人工智能研究和技术,大多数局限在扫描流程的优化和图像后处理的辅助诊断,而我们希望的是AI不仅能够在数据采集、重建、后处理的成像链全周期可以有人工智能,更希望临床端的检查、诊断和结构化报告等等,在下游的全周期应用也能够全面智能化,从而让磁共振、人工智能能够形成突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智简”AI平台率先将突破点放在了成像最前端,让磁共振领域进入AI 3.0时代。

田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GE发布的“智简AI”,起到技术拉动的作用,通过这一技术一方面减少图像伪影,提高扫描质量,让医生可见看到更清楚图像,另一方面也辅助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更多的特征,从而有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这一拉动的作用,将使得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赵霞(GE医疗中国磁共振产品部总经理)

   

作为始终引领磁共振技术发展的医疗器械厂商,GE在运用AI推动磁共振技术发展方面从最棘手的挑战入手,首次回归到前端成像环节,从信号采集到数据处理,再到原厂图像重建,进行AI技术的开发,真正从成像源头优化图像精准度和成像效率,‘做好设备厂商的本职工作’,引领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入AI 3.0的全流程时代。智简AI平台将率先在1.5T磁共振产品Creator上落地使用,很快我们的全系列磁共振产品也会搭载这项技术,用AI赋能全线产品,为推动磁共振AI生态发展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