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新挑战”:中小学教师何以应对

 品茗堂 2020-04-04

疫情之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需要重组,大规模在线教学引发深化课改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地保障“停课不停学”,怎样有效地推动面向未来的混合学习?教育面临许多新挑战。周刊将聚焦“挑战”话题,进行系列讨论并展示相关成果。本期聚焦中小学教师应对新挑战话题。

————————————————

疫情使中小学习以为常的现场教学被在线教学模式暂时取代,这无疑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全新的挑战。经过梳理总结发现,当前教师主要面临着“十大新挑战”,需要以改革思维、智慧行动积极应对。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的挑战。观念决定态度,在应对疫情、实施在线教学的境遇中,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及认识遇到挑战。那种“停课不停学”中的“学”,只是学习文化课的观念显然是片面的。教师应树立“学习”的新理念,理解“学习”的大概念,即不仅包括学习文化课知识,还包括品德、心理、科学、健康、体艺等知识及能力,并确立适切的在线教学场域中的新的教育、教学及学习观念。

二是转变教学思维的挑战。思维决定行动,我们惯常适应的教学场景、条件、环境均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固有的常态教学思维遭遇到了特殊变故背景和新的现实考验与挑战。原有的对教学流程、动态的思维必须转变。教师应用“战疫思维”“互联网思维”去对待教与学的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及效果。

三是强化心理素质的挑战。心理素质影响人的行为,突发疫情,教学模式、形式的改变,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带来诸多影响,也使教师原本较为平静的心理出现异动,紧张、焦急、忧虑等情绪随之产生。教师应及时调整,增强自信,克服不良情绪及心理,冷静从容地面对,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展现出健康的心态、心理素质,主动担当、科学施教。

四是改革教学方法的挑战。对学生而言,“方法是最重要的知识”;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在实施在线教学、“空中课堂”的新的情境中,教师经常采用、熟练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的可以继续使用,而有的受现实空间的制限无法再用。如果只采用传统且简便的讲授法,势必影响在线教学的效果,学生也不欢迎。教师应针对在线教学、学生居家学习的新情况,对已经使用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遴选,采用与在线教学匹配的新教学方法,使教法多样化,与学法有机结合,增强在线教学的效果。

五是运用网络技术的挑战。现代网络技术是新形势下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与在线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因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当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所要求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在线教学所必需的制作微课、录播、视频剪辑等技能,对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要适应并实施在线教学,教师必须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等形式,尽快“补课”,补齐现代教育技术不足的短板。

六是整合教育资源的挑战。“生活即教育,疫情即课程”,学校以实施在线教学的方式参与到全民战“疫”中。这既是对学校教育及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挑战,也为广大教师因势、因时、因地开发鲜活的教育资源,活化、整合真实的教育教学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情况特殊、条件有限只重视学科教学,而应在科学使用现有课程教材的同时,特别注重开发、挖掘、利用战“疫”的社会课程资源,并与学校课程适时整合、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等,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育人途径,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综合课程育人的功能。

七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挑战。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亦是助推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形式。伴随着在线教学的开展,宅在家中的教师单兵作战,缺少了与同伴共同研讨的环境氛围,对教师在线上教学背景下的个人教研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迅速改变“等、靠、依”的常规教研思维及模式,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边发现、边学习、边探讨、边反思、边改进,以行动研究的模型机制,通过资料法、借鉴法、实践法、探索法等适于个体运用的研究方法,去破解在线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八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挑战。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始终是教育宗旨所在,更是教师的责任担当。在实施在线教学的特殊氛围和环境中,师生不见面,无法进行直接的观察、指导、交流,这对教师关注学生发展是一次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随机应变,化危为机,利用好现代网络平台工具手段,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注,做到关注、指导、教育等形式手段多样运用,在关注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品德、心理、锻炼、发展等方面不留死角,实现学生“五育”和谐发展。

九是进行适时评价的挑战。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进步的杠杆。在线教学的新模式下,教师不要说对学生“五育”践行进行评价,就连在线教学的学生接受、表现、效果的评价都比较困难。这既是挑战,又为教师研究在线教学如何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效果进行适时评价提供了机遇。这要求教师要探索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真实、教师与学生、纸质与电子相结合的针对新型学习形态的适时评价方法,扬互联网先进技术评价手段之“长”,补无法对学生践行真实、直接式评价之“短”。多路径、多形式捕捉反馈信息进行适时评价,并以此改进完善,发挥评价的教育、诊断、指导等功能。

十是实施家校共育的挑战。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型保障机制,因受疫情影响,传统的家教联系方式无法使用,给教师实施家校共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应及时调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众多网络平台和通讯工具,丰富、优选“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育”资源内容,做到既关心指导学生会学、学好,又关注、督导学生的全面成长,尽可能加强与家长多形式、多途径的沟通、交流,主动征求了解家长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的放矢、指点迷津,形成特殊时期家校共育的机制和教育活力,做到联络“不短路”,共育有效果。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教研室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0年03月18日第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