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企业为什么做不起来?克服马太效应,才能通往人生的巅峰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4-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自主创业的热潮,无数拥有铁饭碗,金饭碗的有志青年纷纷涌入创业的浪潮中。通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头部企业,让原本生产资料匮乏的中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随之而来的是少部分人得到了荣誉、地位、社会的关注。难道这仅仅是他们通过白手起家不断拼搏得来的吗?我们羡慕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我们也在创业的道路上奔跑,为什么我们的生意就是不好,为什么我们的事业就是发展不起来呢?

创业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又是多种多样。有的人赶上了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拥有掌握一项技术革新的专利;有的人赶上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开放,放手大胆去深圳捞金;有的人赶上了房地产的浪潮,仅仅一个包工头摇身一变成为地产老板等等。或是政治因素,或是机会主义,这些都是我们事后分析得来的。那么不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是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就是这样圣经当中的一则寓言解析了一个重要的秘密。

甲乙两个人是做服装加工厂的,规模相当,两家工厂都是接各个品牌服饰的加工工作,加工量都差不多,每个月的利润几乎都是10万元左右。甲每个月产生的利润全部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当中,乙每个月产生的利润大部分用来更换更好的车子,更大的房子。短短数月之后,甲的生产规模不断壮大,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随之利润也就相比之前增加十倍,已经达到100万每月。反观乙,由于生产规模停滞不前,利润相比之前几乎没有变化,还是区区十万元。甲由于利润充足,聘请了更好的工人,招聘到更优秀的设计师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道路,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设计、渠道建设、产品推广等环节。又过了一年,甲已经做到了产研销一条龙的经营规模,利润早已经达到数千万元级别。这个时候在看看乙,仍然是一个月入10万的小老板。次年,赶上电商快速发展,传统服饰加工生意每况愈下,甲通过转型建立了电商部门,快速的抢占了各大平台的资源,通过不断的研发以及大量的投入,生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出色。而乙的订单规模不断缩减,这个时候乙看到甲这几年的改变之后也想投入到电商平台。但无论是从人员、经验、资金等等各个方面早就已经失去了先机。最后乙只能感叹人生,抱怨生意不好。他不知道原因,因为他不知道的秘密是马太效应。正是这个效应导致的这个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马太效应来作出改变呢?马太效应有没有什么克星呢?

这个秘密今天我分享给大家。

1、戴明博士--马太效应的杀手

戴明博士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每天进步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战后日本本土的企业急于找到更好的办法去发展。这个时候戴明博士收到日本的邀请给日本的本土企业做一次变革性的改变。每天进步1%就是这个时候应用在了日本的企业当中。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本土涌现了松下、索尼、本田、丰田等等众多的世界性知名公司。那么1%的进步真的能打败马太效应吗?

进步1%可以放大到各个环节。生产资料的进步,人力培训的进步,规模投入的进步,市场开拓的进步,团队学习的进步等等方面微小的改变,而且是向好的发展。积跬步以至千里。老祖宗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只有一步一步的进步积累才能行至千里之外。你比竞争对手努力改变的1%就是你成功的秘密。这也是上面说的甲为什么可以超越乙那么多的根本原因。

2、蝴蝶效应-马太效应的同频克星。

单单靠戴明博士的每天进步1%就是可以杀死马太效应吗?你不知道的还有一个效应叫做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可怕的地方。由于一个很微小的改变,最终可以导致更大的结果。每天一点点的改变,最终导致了全局上的大变革。

那么你现在知道自己和优秀企业的区别了吧。改变从现在开始,蝴蝶效应一直都在,那么每天的1%靠你自己去改变。你准备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