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疫诗史三百首》之二

 田牧 2020-04-04

《战疫诗史三百首》之二:全民重大灾难情境下的诗史

   2020-04-03 17:05:19浏览量:731674

  来源:新华出版社
  《战疫诗史三百首》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疫情期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抗疫进程、抗疫精神,具有当代诗史的鲜明气质和文学价值。
  首先,《战疫诗史三百首》及时而较为全面地表现了疫情和抗击疫情的具体情形,并维护了文学的基本品性,使得容易流为应景性质的时事类诗歌作品保持了基本的文学尊严。如在主题序曲《黄鹤归来辞》中,作者就满怀殷忧,写出了突如其来、笼罩在疫情之下的武汉的严峻形势、氛围:
  城闉掩兮呼不开,目眇眇兮重重雾。
  雾非雾兮霾非霾,瘴云屯兮环密布。
  芳草枯兮鹦鹉洲,木叶凋兮汉阳树。
  大江横兮樯楫摧,挟残阳兮空流去。
  骚体的节奏和语感,是特别适合类似事件的表现的,情感性很强。而且它所造成的这种氛围深深染上了楚文化的色彩,因而具有突出的审美感染力量。此作还书写了一旦认识到疫情的严峻之后,举全国之力进行抗疫的迅速和有效组织:
  火神山兮雷神山,拔地矗兮惊鬼府。
  辟沙场兮攻毒蜮,祈祝融兮催一炬。
  羌无声兮闻铙歌,若空城兮擂金鼓。
  有国士兮渡江来,言谔谔兮声击缶。
  有白衣兮皆胜雪,性近佛兮心若素。
  有三军兮齐集结,掣如电兮气如虎。
  有八方兮共驰援,虽异域兮同云雨。
  溯炎黄兮洵多难,鸩疫袭兮魑魅附。
  齐一心兮诛百沴,族未绝兮越千古。
  肺膈热兮肝胆烈,矛戟修兮干戚舞。
  悯黔首兮嗟震愆,赞雄师兮倚天柱。
  这种楚文化色彩在当下催生的抗疫诗词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仅在这一点上,《战疫诗史三百首》就具有了独特的气质和艺术价值,更何况是声情并茂,精工铿锵,合壮美、优美为一体,这就大大超越了一般的抗疫诗歌作品的艺术水平。文学性的满足,也就保障了“诗史”中“诗”这一核心的基本质量。
  其次,《战疫诗史三百首》的相关书写,采用了一个普通民众的视角,往往落笔细节,真实再现了疫情具体情境中个体的生存和生活,从而落实了诗史中的“史”之一方面的真实与丰富性。疫情极大地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尤其是开始集中暴发于春节期间,忙于工作而尚未还乡过年者,就被硬生生改变了年关这一相当关键的时节的一些生活规划,谁也没想到庚子年的春节,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形:
一城父老畏良辰,对酒闭门思远亲。
冬夜已无南徙鸟,楚天犹有未归人。
作者思乡心切,思亲情切,但
闻报瘟魔渡汉滨,半城灯下白头人。
一言忍泪嘱游子:慎莫还乡且惜身。
(《病愁与乡愁》)
  作者如此,亿万普通人何尝不是如此?作者因而感慨:
荆楚有家回不得,云天仰羡雁南征
(《新型病毒阻断万家返汉归程》)、
三镇歌喑酒旆垂,呼俦做客婉相辞
(《围城除夕》),但
蜡梅不解人间事,门外芳华又一枝
物、人对比,更增怅惘。作者非常关切武汉的故友,写出了《赠武汉故交》等情义深长的诗篇。
  随着春节的临近,疫情并未出现缓解迹象,作者担心《闭城前春节离武汉者五百万之众》,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疫情暴发初期社会反应机制尚未发挥其凝合性力量,导致疫情逐渐扩散,作者渐次创作了《黄冈鄂州闭城》《黄梅县控疫告急》等诗——甚至连常德也不能幸免。由常德等地的疫情,作者不禁想到了《常德乃世外桃源故事发生地》:
曩者避秦求弭灾,一方净土绝尘埃。
安能毒疠发慈念,莫向桃花源里来。

  此外,如抗疫物资的紧缺,集中也有表现,如《口罩告急》云:
几缕寻常白纱布,坊间肆内一时光
这种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在危急时刻体现出来的短板,无疑为历史保留了无比鲜活的真实,值得人深思。
  对于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作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书写。在《方舱医院一脉清流读书哥》一诗中作者赞誉道:
福悭命蹇复何如?神自充盈身自虚。
任是众声嚾噪处,病床犹捧圣贤书。

其实,作为知识分子和诗人,作者本来也是读书人,因此即使在疫情的危难时刻,也不能减损作者的读书习惯,集中是有大量作品写到此种情境的,比如:
瘟神来袭辞招饮,诗国吟游乐读书。
静卧高楼唯一喜:浑无尘事到吾庐。
(《庚子元日》)
类似的诗篇还有《一介闲人春节夜读》《雪宵读清代诗丑时犹见人点赞朋友圈》《疫中夜读渐觉全清诗词亦大有唐诗宋词所不及处》《疫夜读白门柳赞复社江南士林》等。
  由于网络的便利,即使宅居在家,很多人的工作也可以得以继续,“居家夜审稿,神志久损销”(《夜踏残雪于疫中》)的情形,较之平日为更甚,像笔者这样需要承担三门课程的在线教学的大学老师,在初期是异常忙乱的,因此对于类似的情形有着深刻的体会。而随着疫情的持续,人们的生活渐渐受到更大影响,以至于作者也感慨:“腹中多饥肠,所饱唯诗书”(《霁雪初下楼》),而《蝶恋花·一锅菠叶煮豆腐》之作则是这种困窘生活状态的具体书写:
  闭户怅知春色远。久隔阳和,帘外飞禽唤。人面渐黄腰膝软,晴辉不照轩窗案。豆腐半锅充钙片。日旰炊迟,淘涤千千遍。菠菜莫嫌根煮烂,毒虫耐得长烹炼。
  《蝶恋花》这一词牌一般用于抒情,尤其适合表现男女情感,如今却用来“一锅菠叶煮豆腐”,疫情中既要忙于工作又实无心饮食的讲究,是这种生活的真切展现。更大的问题是疫情导致的食物供应的紧缺问题,毕竟城市中人习惯了现吃现买的生活模式,如作者《避疫浃旬不出喜赖盘锦大米充饥》写道:
  昔过葫芦岛,长驱宿盘锦。
  雁阵绕苇海,高唳谁能噤?
  十月芦花雪,稻谷正丰稔。
  车载十斤去,累月未遑品。
  疫瘴袭京国,诗书慰寒枕。
  民以食为天,岂令肠饥甚?
  三餐合一顿,淘米辄敛衽。
  佐肴寡时蔬,黑茶馔后饮。
  无疾尚能饭,赖此充仓廪。
  现代社会的人们在物质相当丰富的今天,尤其是80后以后的几代年轻人,经历过切身的农耕生活的很少,因此对于食物来源的那种真切感觉早已经被削弱甚至遮蔽,更不用说对于饥饿之类特殊情境的深刻体验了。但作者和笔者这一代人,对此还是感受深刻的。诗集中《疫中白菜吟》还原了这种朴素的记忆:
  避疫远野味,乃嚼菜根香。
  嗟尔园中蔬,罹寒未焜黄。
  翠叶疑凝碧,白心疑凝霜。
  毒瘴弥江夏,田园半凋荒。
  城锁酒旆偃,万室匮膏粱。
  暂绝舌尖乐,日庖斯菜汤。
  根接天地气,叶亲烟火光。
  茹素甘如饴,恬淡亦何伤。
  慎莫瘟消后,弃汝若糟糠。
  记得早在女儿很小的时候,笔者就教导她要尽力追求更高于物质层面的生活,并正式将“有饭吃就是好日子”当做了家训,写成书法挂在家里。希望经过此次疫情的教育,整个社会对于物质和金钱的追逐都有所削弱,更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更高质量的生活和生存境界,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力争建构一种真正有意义而富有神味的“意义(意蕴)之世界”,以更加追寻自己的内心的姿态和精神来生活。
  再次,诗集中还大力宣扬了决战疫情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行动精神,如《抗疫如抗战》《抗疫大决战》《举国阻击战》《村村联防设卡测温》《遍观城乡防疫硬核标语》等作品均是。它们所展示的现实生活和神味,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并因为网络传播的迅速而为全社会所熟知。一些标语迅速爆红,其中也包括了书写标语的书法的爆红。在这些讯息传播的过程中,各路各色作者会进行各种附加性的解读,这凸显了在危难关头中华民族天性中仍然不可磨灭的乐观精神与民间高手相当不错的符号处理能力,其中的幽默成分,最终会积淀到文艺作品之中,呈现为“喜剧性”,从而找到其最后的最好归宿。而上述诗作,就真实记载了这些内容和意蕴,成为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很好写照。
  作者还以淋漓的笔墨,重点赞颂了抗击疫情战疫中医护人员的奉献牺牲精神:“风声鹤唳草皆兵,万里驰援各请缨。一袭白衣飘胜雪,危城险处筑长城。”(《九州良医增援》)其中,“夜半白衣犹未脱,归来无语对家人”(《禹甸杏林取消春节休沐》)之类的描写,都属于表现特殊情境下的特殊之状况的细节,神味独特,令人唏嘘。《武汉白衣天使突击队》《重庆呼吸科伉俪双双出征》《读甘肃援鄂方舱医院护士诗》《致数十万在鄂医者》等诗作,亦属于此种性质。
  此外,还有对其他物质支援和各行业人员奉献的赞颂,如《南菜北运》《仙桃工友复工赶制医用防护服》《兰州百合20吨输往武汉》《圆通武汉转运中心物畅其流》《漠河铁路人员极寒中守护雪国列车南下保春运安全》等诗篇。进入三月中旬,当全国赴武汉驰援的医护人员正在疫情得到控制形势好转后开始分批返回的时候,作者又满怀激情,创作了《白衣归来歌》:
  昔我往矣雪霏霏,今我来思柳依依。
  人生谁不惜毛羽?吾所爱惜惟白衣。
  白衣一袭逆行去,除夕围城綦辙稀。
  出征木兰数万计,白衣列阵何巍巍。
  掩人耳者哨鸣晚,戎机屡误失良机。
  乱我心者庸吏扰,良策迟施良知违。
  病箦忍听长太息,命卜薤上露易晞。
  彼时只恨医道浅,彼时亦惮魔施威。
  护目镜必密密掩,护身服辄层层围。
  天使雄雌安能辨?自嘲面目已全非。
  沙场既作悬壶地,死且不惧况寒饥。
  终古杏林饶国士,仁心风骨岂式微?
  有泪暗弹肺伤处,白衣汗湿无暇挥。
  鏖战五十三昼夜,终见痊愈沐春晖。
  痊者还家方舱闭,江畔樱花红正肥。
  执手相看楚天阔,黄鹤楼头班师归。
  曰归曰归胡不归?故园三月更芳菲。
  曰归曰归胡不归?江东父老久倚扉。
  归去也,今乃归!万里长江度若飞。
  归去也,今乃归!白衣如雪胜紫绯。
  不与五色争目眩,一身素洁自光辉!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普通民众身上的伟大彰显,为了他人可以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是完全可以当得上英雄之誉的!每一个人,都不应以自己的普通为借口,而放弃了人生之伟大意义的追求与实现。
  因为疫情尚未真正结束,因此作者更多的还是期待,如《三姝媚·立春翌日辞故园》,类似的渲染是深沉的,辞气沉郁。作者期盼疫情早日结束,甚至提前在梦中实现了,从而创作了《惊蛰梦闻九州疫灭乃随徐霞客遨游大好山河》一诗。这又是一首七言长篇大作,全诗长达96句,深深浸染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风采。长诗开篇即挣脱沉重的现实,插上浪漫主义的翅膀,导入精神梦幻之旅:
  万里江山何寂寥,魔影四伏匿驿桥。
  春光乍透幽窗外,残冰已消毒未消。
  忽闻大捷入梦来,荡扫愁云何快哉!
  连月身与山川隔,一梦狂啸出楼台。
  四百年前霞客归,泱泱九州邀同飞。
  情怀最系荊楚地,别有殷忧不可挥。
  继而,诗人在梦境中追随徐霞客,远足中国东南西北大好河山,尽情抒发了快意与畅怀。在长诗的结尾,寄寓了“江山代有英雄气,长佑诗意与远方”的人文精神。
  巡罢塞北与江南,九州风光各美谈。
  今朝梦游凌八极,饱赏水天共一蓝。
  诛尽毒瘴除尽霾,重把天地揽入怀。
  霞客续添新游记,周郎神离万卷斋。
  万里山河万古伤,殇后谁令草木芳?
  江山代有英雄气,长佑诗意与远方!
  长诗虽写梦幻,实寓以无限的深情,而幸运的是,我们必将见证梦幻成为真正的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