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与所谓的100% 很多人学习使用缠论,纠结于那些100%的东西,随便画两个笔中枢,就想去找背驰,找100%的理论升幅空间保证,且不说你对理论学习的对错与否,理论精度和实践精度本身就没办法完全一致,即便缠师讲缠论理论上有100%的理论保证,这也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完美假设,你就真意味自己随便就能搞出来100%的实践效果,市场上90%以上的走势都不可能达到缠师理论上的标准背驰要求,但是走势越标准,效果就越好,越接近100%,很多人拿100%说事,就好像缠论达不到100%就一无是处一样,这种在认知层面就是错误的,学习、使用缠论,第一个要破除的思想就是追求100%,这只是理论上的完美极限情况,我们实践过程中是做不到的,能够做到大概率取胜,结合仓位配比就足以在市场中游刃有余了。 缠论要不要止损 这也是缠论操作者经常困惑的一个问题:缠师经常说缠论不需要止损,是因为在买卖买卖点里,都有一定的理论升幅保证,可以在没有发生亏损之前就卖出,理论上当然无需止损。但是受制于操作级别、T+1和判断操作精度,以及个人心态和操作处理的各种影响,适时止损对于任何操作者都是有必要的。试想你今天1分钟线段买点买入,当天盈利,但是第二天突发利空大幅低开,那到底要不要止损,这是一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100%的且正确的答案,可能大幅低开你刚止损就拉升起来,后面一路高歌,也可能你没止损,开盘后秒跌停,后面又跟着连续一字跌停好几天。这两种情况都是可能也经常发生的,如何来处理?这取决于你的操作策略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控能力,但是一般建议,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及预期先出来再说,即便后面大幅拉起,再追回来也是可以的,这样算是得到二次确认,无非是少了一两点浮动盈利而已。 高效和精确度的权衡? 很多缠论初学者,道听途说的一些缠论概念,尤其是一、二、三类买卖点,然后就随手划拉几下或者通过软件笔中枢就标出所谓的一、二、三类买卖点,然后就买进去,结果亏的一塌糊涂,就说缠论这不行那不行,这种人大有人在。缠论中的一二三类买卖点对走势结构和级别都是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的,所谓三买定义就是次级别离开中枢+次级别回调不再次回到中枢构成第三类买点。随便划拉几下或者用笔中枢近似代替一下,能保证是三买么?在缠中狩猎看来,这只能叫做“形态三买”或者“疑似三买”,这种方法确实很方便快速,但是准确性上自然也会打一些折扣,但并不是说形态上看似的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形态本身也是一种力度变化的体现,关键是操纵起来要各位小心一些,一旦后面走势不及预期,及时退出或者止损即可。 基于走势递归的结构买卖点分析和基于笔-分型定理的大周期图分析,本身就是缠论里两套天然互补的工具,大周期图上用笔-分型就行快速大势判断,结合小周期图递归分解,两套工具结合使用,再自然也再好不过了。现如今缠论笔段程序化已经相当准确了,结合跨周期段的使用,使得走势递归成本大大降低,对于两三个月的1分钟走势图进行严格递归,只要你理论纯熟,几十秒内完全可以搞定。 ![]() ![]() |
|